买活

买活 第547节(2 / 2)

比起黑名单裁员,白名单留任,在财政上也是非常极端的瘦身行为,又能省下一笔巨额的开支,在这块肯定也要面对阻力了,不论是特科还是西林党,都不会那么配合,但好在一点,那就是谢双瑶要保留的功能是特科的地盘,要裁掉的部门里吏目还是以西林党为多,而她需要的是地方上的旧式官吏,只要确保地方上能继续履职,把地方中枢分开,中枢这边就是闹翻天全都杀了,也不碍什么事。

“只会舞文弄墨的人,也是很好欺负的。”在这块她的决心也下得很容易,这一笔很快就记下去了,随后,谢双瑶的笔锋就开始有些迟疑了,她反过笔头,在桌面上敲了敲橡皮擦,“下一步这就有点敏感有点难了,边兵......这也是一座大山,而且是独立门户的一座大山,田任丘和西林党都无法直接施加影响。”

“禅让其实已经不难了,别的改制也不算很棘手,但边兵这块,还有悬念,裁是肯定要裁的,现在辽东已完全没有保留旧式边兵的必要了,但该怎么裁,怎么整合,这些边兵往何处去,能不能自己养活自己,将领门阀的态度如何,会不会爆发见血冲突......”

她打开电脑,搜索起某个特定的表格名称,又看了看日期,“算算时间,察罕浩特的迁徙者,应该也有好几波经过边兵的农场,去往建新了吧......”

有意无意间,这也是谢双瑶的一个伏笔,算是给边军诸将吹了吹风,还有这些年来,买活军吸纳的那些年轻小将,也到了发挥作用的时候,谢双瑶拉出表格,标记了几个人名,就直接打印出来了。

打印机安置在秘书位附近,这也等于是在叫人,片刻后,谢芳拿着一张纸出现在门口,敲了敲办公室的木门,“六姐?”

“和电报局联系,让这几个人立刻启程到京城来参加会议。”

谢双瑶头也不抬,飞快地打起字来了,她开始写自己的《禅让todolist》,并且在完成事项前打勾,“另外,传令辽东孙朝阳、袁元素等大将,名单上的人,即刻进京开会——不要让敏朝那边去传话,走我们自己的消息渠道。就说是我的话,我想见见他们,他们愿意来就来——”

谢双瑶很温和地笑了笑,“不想来的话,也没有关系,听其自便,来去自由,不勉强哈。”

从头到尾,她当然没提到不来的后果——对谢双瑶来说,这是不用说明的事情,毕竟,承受后果的人,不会是她,也不会是边军,很明显,只会是那个决定无视她谢双瑶的将领——如果真有这样的人存在,那她说不定还反而会产生几分好奇哩。

第1144章 辽东惊动

“那啥,章的,要出庄子去啊?都这会儿了,还回来吗?”

“可不是咋的,得出去看看套子,眼瞅着怕明天要下雪了,紧着走一遭,要套着兔子,也给将军今晚添个菜!你给我留个门啊,别上闩,入黑前没回来,月亮升起来之前也准回来啦!”

“嗯哪,那可得给你留着,去吧,小心点个,这会儿人熊老凶了,可是在攒秋膘那!”

嘹亮的嗓音,横穿过秋后满目黑黄,显得有几分萧瑟的土地上,把还没落的最后几片叶子也给激得,打着旋儿从树梢落了下来,袁元素摇了摇头,把手中的千里眼掉了个方向,往远方旷野再张望了一下,这才撤回身子,叹了口气,“还没中秋,粮食都还没全晒干,这就已经是第二场雪了,山上下也就算了,山下也下了,雪势还不小!今年这个冬天,怕是有点难过了。”

还没到中秋就下雪,对辽东来说,其实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有时候七月里下雪的都有,只是说节气还没上冻的话,雪下了也积不住,过几天就会化掉而已。当然了,在一些阴面山头,终年积雪,到了五月端午节的时候,山坳的积雪还有薄薄一层,好容易六月刚化完,七月一场雪又积住,也不罕见。至少在一些辽东长大的年轻人看来,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也就只有袁元素这样有年纪的大将,才会意识到气候显著的变化——别说早十几年了,就是早五年,边军从锦州分开,各自到屯田地开垦的时候,气候其实也还没这么冷,辽南这边,有时候会到九月、十月再下雪,现在,雪线毫无疑问是南移了,北边的日子越来越难过,甚至连动物都在往南迁徙,辽南人口相对稠密,本来已经很少听说有大兽出没,但这几年来,山间熊粪、虎爪印的数量,要比以前多了不少。

“还好,今年没种稻子——这辽东的米虽然价格高,但看今年的天气,减产五成都算好的,六月正是灌浆抽穗的时候,突然来了一场夏寒,好家伙,就是麦子都受不了,今年长势不好——这要不是土豆丰产,咱们庄里口粮都是问题。”

“烟草呢,收成如何?”

“烟草也受夏寒影响,减产了大概三成,成色也不好,劲头不足,但好在还没有完全绝收。听说咱们这再过去两天的路,祖家的庄子上,小麦、烟草都绝收了,那边受的影响大,是在山口,迎着北风,六月我们这里只是夏寒,他们却下冻雨了!”

“啧啧啧......还好,他们两边是山,那些多年生的药草,应该受的影响不大吧?”

“正是了,将军明鉴,今年是他们林下参第一批出园的日子,这可不是为他们缓了一大口气?倘若没有林下参,只怕也要来向咱们这儿挪借些了。说到这个,等到明年这时候,咱们的参园也可以起参了,是以前个我就做主,给他们送了三千斤麦子过去,算是送个节礼了,还问他们的管家讨了个人情,把他们的参农请到庄子里,说了些请参的讲究,还有去年买地那边收参的行情。”

“想得仔细,正该如此。”

袁元素听到这里,也不由得点头赞了一声,“老佘办事果然周到,那边庄子上怎么说?”

“咱们几家都是常走动的,自然没个二话,那边还带话说想要点烟草,给城里祖将军家好送节礼,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我就做主应了。”

在袁元素身边侃侃而谈的老佘,曾经是袁元素的智囊军师,如今辽东战事已平,他就成了袁元素这里几十个屯田田庄的大总管,这是个能干人,和袁元素交谈之间,一个个数字张口就来,互相也能印证得上,都不用临时翻册子。令袁元素听着十分满意,收成这块问完了,又问起屯田这些农户的婚配来,“关内人口这些年也颇有一些跑到我们庄子上来,将士们成婚也比之前要好操办一些了吧?”

“关内来的女眷是有的,还有那些通古斯、哥萨克女人,知道汉人的日子好过,也有跑过来安家的,这成亲能有三天的假,庄子上还给发点喜糖,因此也都愿意过明路操办,庄子上一年到头,十来场喜事能有。”

“那不算少了!”

虽然气候又艰难了,但袁元素兴致很不错——比起十几年前,厉兵秣马、枕戈待旦的日子,如今这点小小的困难又算什么呢?边军将领的日子,不知要好过了多少倍!

从前,屯田是为了筹措军粮,在朝廷不凑手的时候,能有一口饭吃,大家不至于饿着肚子去打仗。当然,库存永远都是非常紧张的,饿肚子是所有辽东边将头顶的阴影,自从买活军开始把’辽饷海运’,辽东的日子就开始一天比一天好了。至少每年征的辽饷,实打实是到了将官这里,不至于让将兵们担着个虚名。

从那时起,至少肚子是能吃饱的,虽然战争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消散,但整个局面是转为乐观。而等到建州冰消瓦解,分为三股之后,辽东的好日子也就彻底来了——除开那些被划分为买活军地盘的土地之外,辽东还有大片土地肥沃,却因为战事和气候被长期抛荒的土地。在战争结束后,也就富裕出来了。

朝廷这里,恰好也是希望辽东能多一些汉人居住,免得这样好的地方,又被番族得手,滋养出强番来。另一面,也希望能尽可能地保持辽军的完整建制和战斗力,因此,虽然建州瓦解,但边军并未裁撤,而是各自分了荒地,由各大将领屯田经营:这件事进行得也比较暧昧,带有敏朝特有的味道,朝廷也没说就把某块地给谁了,只是暗示大家,军饷的供应肯定没有战时那么多了,但现在,你们也没仗打了,操练之余,可以去驻地附近种种田,自给自足嘛!

如果不知道该种什么,那也很简单,特科这边有专门的农业人才,是去买地进修过的,很善于农务,可以让他们来帮你们筹划,只需要拿走一两成的收入做报酬就行了。

能赚钱的军屯,在朝廷那里等于是过了明路,辽东的骄兵悍将还是比较乐意的,尤其这里地多,对很多因为家乡无地,被迫出来谋生,阴错阳差落入边军的大兵来说,能在军屯中拓荒,从此拥有自己的一片土地,也是不错的出路。

要说出力,他们愿意,可要说分钱给特科,那就不好意思了——既然你特科农务的噱头,也是去买地进修,那我们何不直接去找买地的田师傅?只要找对了门路,不但田师傅不要钱,自己田庄上的出产,还能立刻就找到销路。这岂不是两全其美?甚至很多买地的田师傅会的知识,特科的农务恐怕是不会的,比如说,这几年来非常火热的林下参,不就是买地的擅长吗?特科在这件事上,根本就没什么经验!

一个是烟草,一个是林养中药材,再一个还有土豆这样新作物,都是买地的特长,哪怕不为销路,就为了多开辟一条生财的种植路子,各大边将也得削尖了脑袋往买活军那里钻营——这路子也是现成的,几乎绝大多数边军,都有子侄在买活军那里钻营,有些甚至不是送去一个,而是送去一批,这会儿就到了发挥作用的时候,走了家人子侄的路子,各自请托关系,去联系开原参园的专家,送人去学这是常事了,如果能把养参基地的专家请到自己庄子上来走一走,看一看,那可真是天大的面子!这庄子上的军户,走出去面上都是有光辉的!?多年生的林下参不说,还有两三年生的什么刺五加、黄芪、苍术、威灵仙、远志......对于药材,买地的胃口是极大的,只要货好,送来多少都收,而且价格也非常口口,不会因为产量增加而跌价,对辽东来说,这是个极好的消息。

从建新到辽南的这些什么棒槌庄子、坨坨山庄子,或多或少都是靠着和买地的药材、烟草贸易来养活自己,当然,建新还有矿业,以及和哥萨克人的边贸,这是辽南等地暂且不及的地方,辽南这里的优势则是他们有敏朝的贴补,这份贴补虽然没有那么多,但胜在稳定,皇帝再怎么样也克扣不到这上头——听他调遣的辽军,基本就是朝廷最后的底牌了,这份供给,是双方关系的保证,如果敏朝连钱粮都供不上了,那辽东这些屯田的边将,转个身不就是各地的诸侯了?自立门户那是眨眼间的事情,你连饷银都不给,凭什么还要我们给你卖命呢?

也是为了节制各方将领,朝廷有意在很多事上都搞得模模糊糊,甚至可以说是有意要挑起边军内部的不和,把一些西林党文人出身的将领,和同气连枝的东江系、锦州系、特科系将领之间,间隔着划分驻地,又或者有意把两个人数众多的军屯,放在耕地相对狭小有限之处等等。

还真别说,就算明知是计,一开始也免不得是有些摩擦,但这样的势头很快就被止住了,也没有什么别的原因,就是开原那里的买地官吏,和大家来往时,明确传达了买活军的态度——六姐啊,操心的事情已经够多的了,在这样边境地方,最要紧的就是保持和气安稳,别再给她添乱啦!

就是再桀骜不驯的将领,也没法不把这话当真,毕竟,庄子里多余的出产,可都要运到开原那里去,在开原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再走海运去到南面,换回北方需要的种种物资——粮种、布匹、疫苗、成药、茶叶乃至铁器等等,辽东居民人数不多,能自产的东西很少,辽南没有开矿,更是需要换取燃料对付越发严寒漫长的冬季。

你可以不把京城的皇帝当回事,酒后拍桌大骂未家小儿,倒行逆施,这话在辽地,根本传不出多远,就算邻居们听见了,也会默契地不予追究,根本不会有什么后果,甚至还会附和着一起骂几句,可你要是敢和买活军对着干,那谁来买你的药材和粮食,谁又敢把每年的粮种卖给你呢?这可不是骨头软不软的问题了,这是活不活得下去的问题!

就是通过一个粮种,买活军就把辽东给完全钳制住了,既然六姐要辽东和气,那大家也就只能和气相处,根本不敢闹出什么事来——这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加速了辽东兵力的退化。

本来,现在辽东接壤的各族,都失去了侵略欲望,各家也就是靠着对彼此的提防,还会继续操练亲兵了。可既然现在,大家都服从六姐,也都信赖彼此对六姐的敬畏,那么,再维持着全职兵丁的规模,就显得很不划算了,还是让他们都去种田更有赚头些。有什么纷争,大家去开原评理,让六姐来主持公道,不就是了?

就这么着,几年下来,袁元素哪里还是个大将军,每年用在军事上的时间,也不过超过半个月,哪怕是延绥边乱,辽东这里也依然安稳,这是因为科尔沁没有加入边患,还是一门心思地和辽地乃至建州、通古斯做生意。

也就是前些日子,农庄这里,有察罕浩特的迁徙罪徒过境,要不然,袁元素几乎都要把从前的戎马生涯,完全忘却,得了闲就赶紧在田庄间来回巡视,督促着他们规范种田,尽可能地提高各种作物的产量了——尤其是刺五加,这东西价高,三年一收,不挑地力,而且产量还大,袁元素对此是寄予厚望的,可他们庄子上的刺五加产量,和祖家的一直无法比,这也是袁元素很想不通的一个节。

“今年天气冷得早,看天气,怕是明后日就要下雪,明日就要赶紧动身到山峁峁庄子里去,下雪了正好就地休整几日,把那帮农户的知识再考核考核,我就想不通了,相差没百里,亩产量能差出百五十斤来!到底是老祖的人会种这个,还是我们的人太笨了!”

要等那猎户老章的兔子,只怕是等不到了,入了夜,袁元素和老佘盘腿在炕上对坐着,两人面前都放了稠酒——这东西对辽东汉子来说,也就和甜水差不多,主要是袁元素毕竟是读书人,禀赋柔弱些,那些武夫出身的将领,对于这种米酒是不屑一顾的,他们喝的都是土豆烧。

这东西也有人叫黄金烧的,取的是土豆黄金豆的别名,由于这几年辽东粮食产量下降,土豆酒遂成酿酒主流,在辽东很时新。但这酒味道很冲,非常上头,袁元素是消受不了的,这些年来,他受到京城养生风尚的影响,在饮酒上也节制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