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574节(2 / 2)

“既然外部改不了,那就只能从内部来想法子了——我就认一个理,生番都能通过,我们王化之民不可能过不了,过不了那就是还不够努力,还要想辙激励他们!白先生,你对如铁城比我熟悉,能想到什么路子不能?”

白先生闻言,瞅了柳十一一眼,又摸了摸肚子,看了看空荡荡的饼铛,“饿着肚子,什么也想不起来。”

柳十一从怀里掏出一张饼递给他,道,“吃饱了就有气力了,快吃,快想。”

这可是一张杂面饼子,在今年大部分地块被划去种土豆的情况下,面粉显然越加珍贵,四个土豆换一张饼,白先生并不吃亏,他也不像从前那样回绝柳十一了,接过面饼,放上饼铛去加热,手按在锅盖上,皱眉寻思了片刻,道,“要这么说,倒还真有一个办法,是我看如铁城那里常用的,就看你们是否能过得去这个坎了——”

说着,便在柳十一的期待之中,缓缓说出一番话来。

第1194章 北官村子的扩张性

“什么, 今年三家村的人,扫盲考试,那重点人群竟都合格了?”

“可不是, 没想到吧,本来料着今年也过不了太多的,那柳十一毕竟年少, 他父亲也只是个江湖汉子, 狠戾有余,治才不足,还当那三家村最后要拆分并到别的北官村子里去,可这么看, 今年的扫盲考试, 北官村子里, 三家村应当是第一名吧?”

周老七有些诧异地从办公桌后抬起了头,推了推眼镜,“我们家那口子上个月也和我说, 去年三家村的收成也是北官村子里名列前茅的。看来, 这柳十一是个能人那, 居然连那白茂才都能带得动,当时还以为, 这白先生派过去, 他们的脚步怎么都得被拖累个几年来着。”

“可不是?白茂才去了三家村, 倒也像是开窍了, 比从前要积极得多,这一次还主动给我交了工作日志, 又提交了报告, 开始向我要政策了。”

万大人万义, 听了周老七臧否白先生的几句话,也是会意地一笑,“要不说,艰苦地区锻炼人呐?这些‘下脚料’,到黄金地来,也是等于在那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转一遭了,不想把清水煮土豆吃到死,那就总得想着办法进步吧,看,苗子们这也就接二连三地冒出头来了。虽然和本土那是没得比,但在黄金地够用我看也行。”

这话是很公道的,周老七自己也曾是叙州的‘下脚料’,还是以戴罪之身去的立志城呢,一转眼也就这么多年,在黄金地,早已经是位高权重的大人物了,就是万义、李魁芝等人,从前做海贼的事情也还历历在目那,不论是柳十一还是白茂才,他们的底子并不比两人要黑多少。

甚至可以这么说,他们也不过是在这条路上多走了几步而已,白茂才在买地本土的尴尬和窘迫,对他们来说也一样存在。在本土,尤其是南面欣欣向荣,繁华已极的情况下,会跑到黄金地这里来啃土豆的,有多少和章大主任那样,本来就出类拔萃,过来总览大局的?

本土的失败者、边缘人物,跑到这里来谋求生路,才是常态。如铁城也得习惯这种模式——能使用的人才,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能不能改掉毛病,那就得看造化了。哪怕是得到提携帮助,有时候也不是因为优秀得打动了他们,而是因为一个朴素的原则,‘够用就行’,只要够用就很好了。

至于那些不堪造就的人呢?面临的就是比本土更凄凉的命运了,在华夏本土,不管怎么样,一口饭总是有得吃的,最差最差,你就回老家种田,在工地搬砖,或者扫大街做点琐碎活都行,也能保证一个不饿肚子,南洋几大港口外,现在就云集了很多这样的游民,就靠在码头做苦活暂且维生,等待别的机会。

在南洋温和的气候之下,至少生命没有什么危险,而在黄金地那就不同了,黄金地这里,一个村落想要维持下去,就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没有来自如铁城的持续帮衬,在马匪、生番和严酷自然的虎视眈眈之下,一个村子在数年内零落,留下开垦后的熟田等待后人接手,这才是正常的结果。而如铁城这里,内部商议定下的策略,就是严格按照考察结果行事,取前几个村落栽培,打造出环绕如铁城的小镇——这些小镇的发展,所需要的人手,就是从那些被淘汰的村子,自然衰败的过程中吸纳过去的。

别看万义似乎对柳十一另眼相看,也给三家村描绘了一个不错的未来,但在这事儿上,领导都像是花间浪子,好话是见了谁都说的,最后能不能落在实处,就还得看考察下来,你们村子到底处于那个梯队了。

柳十一说,请如铁城派个精干的教书先生驻村,想得倒美!三家村算什么东西,也配让干练吏目长期驻村?不知道能干的吏目,在如铁城也是紧缺资源吗?小小一个北官移民的村子,就是全村死绝了,对如铁城又有什么影响?好人才轮得到你么?

三家村的等级,也就只配划拉些白茂才这等级的货色过去了——一样是在本土存身不住,为了更好的发展,主动申请到黄金地来教书的书呆子。这个人,只要和他交谈过几句,对他就会有一个基本的印象:学问可能是还不错的,但照本宣科,性格非常古板,就像是旧式的老书生,连书都不能指望他教好——这人只会按着他学到的那一套来教人,但教小孩是可以的,教成人效果就很差,因为性子的缘故,还不肯改那。

其实他更适合在买地的繁华地区,专门担任蒙童的扫盲教师,但这个范围就很狭窄了,越是买地核心地带,想要留下的就越是能人,都是多面手,他这样的性子和能力,根本竞争不过,所以在资源分配上就形成了一个倒错——可以教各种年龄段的老师,能力高性格好,都留在买地,可能专门就教蒙童了,而只适合教蒙童的白茂才,则不得不来到黄金地,去接触各个年龄层的学生。

说起来是有些荒谬,但这种人才的自然流向,连六姐都没有办法,遑论他人了,这人来了黄金地,也不能把他送去喂狼吧?黄金地这里的人才,比他好很多的也没几个,都是些下脚料,修修改改将就用罢了。事实上,万义把他派去三家村,也是因为不怎么看好三家村的将来,所以不愿浪费相对较好的先生——

就当这白茂才是给柳十一的第一个考验好了,这块下脚料,修修还能用,只是太硬了,一般人不得其门而入,让白茂才去三家村吃吃苦,倘若柳十一能修好白茂才,那就是意外之喜,倘若不成,那也无所谓,环绕如铁城的北官移民村子有十来个,只要有三个发展成镇子,为如铁城把守门户即可,如铁城现在是在广撒种,等着看谁先冒头那。

第一年的扫盲班成绩,惨不忍睹,三家村的人大感羞惭,其实是在如铁城意料之中的。白茂才根本不会教成年人,只一味死守那套针对记忆力好,脑子活泛的孩童的教学规范,还当这是自己有操守,自以为清高。第一年的成绩,也算是在磨合吧,柳十一那会儿也刚接手村子,忙分田都忙不过来呢。

到了第二年,三家村的粮食产粮提上来,开始有点亮眼之后,如铁城的高层,这才开始对三家村的情况多留意了几分,把数据看得比较仔细,而不是随意一瞥,就锁到办公桌里去了,还是会细看总数字底下的小项,发掘出里头的亮点来。

别的不说,就是这扫盲班的成绩,除了总人均成绩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数据是‘重点人群合格率’——这数字划分得也很简单粗暴,以四十岁为一个槛,四十岁以上的人,也干不得多少年活了,上了五十岁还有体力干重农活的那是凤毛麟角。

而有个冷酷的数字是黄金地的人均寿命——在这缺医少药的地方,人均寿命是很低的,能活到六十岁的都少,这样的人,是否能被扫盲,其实已经没那么要紧了。

如铁城更关注的是三十岁以下、二十岁以下的年轻百姓,他们融入买式规矩的速度。十岁以下当然就更重要了,不过在北官村子里,这样的孩子基本没有,能过来垦荒的肯定都是当打之年的壮劳力。

要说总合格率,三家村在北官村子里也还是不能排第一,没有办法,他们是以族为单位迁徙来的,必然携带了很多有威望的耆老,但要说到重点人群合格率,这就很亮眼了,居然达到九成五以上——这个数字,那是远远把其余村子都甩在后头了。

其实,就算是买地本土的村子,要说一村人两年内都考过扫盲班,也有点难,周老七在叙州做过类似的工作,他是有心得的,摇头晃脑地说,“首先就要去掉一多半的傻子,心不在读书上的,再要去掉一小半老人,学什么都慢的。

最开始第一年,就能把聪明的都挑出来,这些人走了以后,留下的就全是笨的,和聪明人比较起来,那简直就像是两种脑子!这些人,五七八年内,都能学会说官话,这就不错了,拼音能学会的,脑子便很好使,再往前走一步,能认得字的,在村里就算是能人啦。”

要这么说,北官村子,其实多数还少了一个官话的障碍,他们本来说的就是官话,只是需要学习拼音而已,但即便如此,在聪明人合格之后,余下那些差生的表现,仍然不是简单能用时间去填平的。

可能第一年的合格率,在第二年能往上再提个百分之十,就算是很不错了(第一年合格者第二年也可以参加考试来提高通过率,这也是为了激励他们别放下学问),而三家村这里是直接翻了两三倍。倘若不是作弊,背后定有因由——

“这要不是今年的这个考核形式,很难作弊,且那白茂才人缘又不好,我都要这般猜疑了。”

周老七也是笑道,“我猜,柳十一他们必定是在背后使了手段,把成绩和什么绑定在一起了,这才让大家玩了命的读书,其实你说这些人,笨也不是真的笨,真要说学不会就性命难保,那也都能学会,只是眼界有限,很难把自己的努力,和村子的将来联系在一起罢了,听着是这个道理,转头就又从心上滑开了,留不下什么痕迹来。”

“世间庸人往往如此,所以才要用种种利益来诱惑约束他们——或者说,你我岂非也一样身在局中?”

万义呵呵一笑,也是揭开了谜底,“白茂才在信里说了,他和柳十一一番合计,是说起了村里的婚事问题,以婚事为诱饵,把扫盲考试成绩,作为村里做媒拉纤的顺序——”

说到这里,周老七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当下也是朗声长笑了起来,“明白了,明白了!原来还是这酒色财气,人生常态!如此倒也说得通了,别的什么吃食享受,什么田地火铳,哪里比得上这婚事两字。他们俩人,也算是拿捏到了这些单身汉的命门啊!”

“然则。”他也很快好奇了起来,“如今黄金地整个北官移民也好,就是我们如铁城百姓、鞑靼移民甚至是黑大汉都是一般,只要是移民,那就是男多女少,比例非常悬殊,甚至可以达到男七女三——想要婚配,在黄金地比买地还更难得多!他们打算怎么去兑现自己的诺言那?”

的确,这话也是说出了黄金地的一个隐患——当然,在现在要说之后会如何发展,那还为时尚早,但起码在现在来看,如果这个趋势不改变的话,眼下这批拓荒者都有极大概率会单身终老,把自己辛苦一辈子开垦出来的田地留给陌生人——如果是留给族里的血脉,那都说明情况比预想得好了,如今的男女比例来说,一个村,一个家族通通绝种都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如果只是北官移民无法成亲,这也就罢了,这个现象之普遍,其实令章叠翠已经开始忧心了——除开别的考量之外,还有一点是她不能不考虑到的,那就是女性稀缺对于女子就业率的影响:以如今女子少见的程度,在如铁城之外的地方,女眷几乎成为了一种能招来觊觎的贵重资源,就说三家村的年轻女子,基本也从不离村太远,只在近田做活,甚至有些杂姓女眷,根本都不出门,就在家做做饭,不敢抛头露面,越是年轻就越怕惹来村里那些单身汉的注意。

百姓度日有百姓的考虑,但往上报数据的是章叠翠,这种因为人数过于稀少,反而在女子就业上形成倒退的现象,也让章大姐很有些无奈,却又无计可施,因为女眷愿意渡海来黄金地的比例的确就是很少。连章大姐都无奈的事情,柳十一他们倒有办法解决了?

周老七也是好奇,“他们要想出什么辙来,能缓解此事,我看章大姐倒要给他们记一功!这要只是提出要求,那就只能让他们等着去了。”

“白茂才为人虽然太古板,但并不是傻到家,他也知道,如铁城都缺女眷,要给三家村这二百来男丁都说上亲,肯定是指不上我们。”

万义也是有点儿匪夷所思的意思,把信递给周老七,“要不说别惹老实人,这老实人一开了窍,胆子倒是比谁都大!白茂才给柳十一出了这么个主意——让我们给他们派个向导,带他们去找那些对我们不太友好的本地生番部落,或者去南边四大总督的种植园也行……”

“如今,他们也顾不得什么肤色、族裔了,汉人里没有媳妇,那就在番族里找,他们想要用土豆和白糖,去挖这些地方的墙角,把这些地方的女子给引诱出来,到村里来过好日子!

不管来的人有多少,反正只要有数十人来了村里,他们做过媒,就算是履约了,能不能成,那得看他们自己,白茂才说,保证不会发生强迫之事。只有学晓了买地规矩,通过扫盲班考试的男丁,有资格接近这些女子——这简直是异想天开!”

万义说到这里,也是笑着摇起头来,“反正,他们就一个意思,黄金地男多女少,一定有人成不亲的,那这成不了亲的人,只要不是他们三家村的就行——这是一点大局观没有啊!这样公然诱惑别族女子过来生活,不就是公然挑衅,要和四大总督区乃至那些生番区直接开战的节奏了么?”

对于三家村的这个要求,很显然,两个高级吏目都感到荒谬,并没有答应下来的意思,万义直接就把信封锁到了抽屉里,并且在心里把三家村的将来评级又调低了几个级别:这么荒唐的想法,还是先斩后奏,如铁城怎可能会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