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1914

第203章 柏林会议(1 / 1)

1913年3月15日,柏林会议就领土调整与国际关系调整展开了讨论,其中塞尔维亚获得了部分原属奥斯曼帝国的领土,扩大了自己在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势力范围。希腊也在南部得到了一些领土,加强了其在爱琴海地区的影响力。而那个“小普鲁士”在战争中出力最多的保加利亚呢? 他们只获得了部分马其顿地区。 俄国人与保加利亚人在这次会议中发表了激烈的抗议,但最终德国以1878年后俄国的惨剧相威胁,俄国最后被迫同意了这次的柏林会议。 而明帝国作为本次参与柏林会议的一员之一,张叙白没有发表任何言论,他不像是一个参与者,倒更像是一个记者。张叙白静静地坐在会议厅的角落,目光在各国代表之间游移。他看到保加利亚代表愤怒地拍着桌子,脸涨得通红;看到俄国代表眼中闪过一丝不甘与屈辱;看到德国代表脸上那抹若有若无的讥讽笑意。 明帝国需要的东西,他早就在那个晚宴上得到了:德国的战争准备。 为了这场战争明帝国已经准备了太久太久,接下来整个世界都会因此震颤。 ****** 4月17日,柏林会议的最新消息传回了应天府国家议会大楼中郑清璿的手中。 郑清璿翻看着手中的的急电,嘴角浮现出一抹笑容。一切正如历史书上演变的那样,柏林会议引发了保加利亚人的不满进而爆发力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最后保加利亚人失去了一切,国土甚至相较于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前更小了。 他并不想对此做出改变,因为另一封加急电报更为重要:俄国人不满德国人的态度,意图在远东找补。 郑清璿将电报放在桌上,起身走到窗前。窗外的应天府笼罩在春日的阳光下,街道上人来人往,一派祥和。但他知道,这份平静即将被打破。 “咚咚咚!” 办公室的门被敲响。 “进!” 慕容柔嘉快步走进办公室将另一份来自锦衣卫的急电递到了郑清璿的面前,“少爷,圣彼得堡急电。” 郑清璿接过电报,仔细阅读。 俄国人勾连了东北地区的满贵族与旧官僚,预计将在今年冬天发动一场军事政变来推翻永宁政权的统治。 郑清璿的目光在电报上停留了片刻,随即抬头看向慕容柔嘉,“国家银行那边发行的‘爱国债券’怎么样?” 慕容柔嘉从怀中取出一份报表,"截至昨日,认购总额已达到三千五百万金明元。各省商会反应热烈,尤其是江浙一带的丝绸、茶叶商人,纷纷表示愿意追加投资...瀛洲那边也有不少人购买了‘爱国债券’。" 郑清璿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三千五百万金明元,这笔钱足以支撑即将到来的战争初期开支。但他很清楚,这远远不够。“让国家银行继续发布第二期‘爱国债券’,我们需要更多的钱。还有,帮我联系一下议会和内阁,让他们今晚上留下来开个会。” 夜幕降临,应天府国家议会大楼灯火通明。会议室内,内阁大臣和议会要员们神色凝重地听着郑清璿的汇报。 "诸位,"郑清璿站在会议桌前,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个人,“今晚上留各位在这儿是为了讨论大明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北伐。”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只有郑清璿平稳有力的声音在回荡。 “自崇祯起,我们就丢失了长江以北的所有土地,那儿的人民,我们的祖坟都在清人的统治之下。现在我们终于做好了打回去北方的准备!” 郑清璿一字一字的说着,台下有多少人同意北伐,有多少人不同意北伐,郑清璿早就调查清楚了。首先是中立发展党,他们的党章里本来就不支持北伐。但是现在无论他们支不支持,这场仗都必须打! 郑清璿的话音刚落,会议室内就爆发出一阵喧哗。首先是保守党党魁许光,许光本人并不同意北伐。先不谈打回去北方要花多少钱,就单论清俄联军,明军是否能扛得住?随后发出质疑的是中立发展党党魁萧睿,萧睿本人也不同意北伐。这不仅仅是在党章里面写着的,更是他们发展至今的底层逻辑,毕竟他们手里的选票来自于那些不想打仗的人。 唯一支持郑清璿的只有工团的人,工团党魁柳诗瑶对郑清璿的说法给与了高度赞同并表示:工人愿意支持一场北伐战争,当然得打赢。 议会这边表态完就到了内阁这边,内阁这边郑清璿早就和他们通过气。 郑清璿环视着会议室内的众人,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他早就料到会是这样的场面——争吵、质疑、反对。但这些都不重要,因为他手中还握着一张王牌。 郑清璿用力拍了拍桌面发出几声清脆的响声,“各位!安静!” 会议室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郑清璿身上。他从自己面前的文件夹中抽出一份密报,缓缓展开。“俄国人打算在冬天,在东北联合满贵族与满清旧官僚资本发动一场军事政变来推翻伪清的永宁政权。”郑清璿的声音不疾不徐,“这是我们最好的机会,各位。”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会议室内一片死寂。 许光的脸色变得铁青,他攥紧了拳头。萧睿则皱着眉头,不停地用手指敲击着桌面。这份情报的分量太重了,重到足以压垮所有反对的声音。 "这份情报的可靠性有多高?"许光沉声问道。 "锦衣卫在圣彼得堡的眼线亲自传回的消息。"郑清璿不紧不慢地说,"而且不止一个渠道。俄国人这次是铁了心要在远东找回场子。" 柳诗瑶突然站了起来,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愤怒:"如果让俄国人得逞,东北就会变成第二个外蒙古!我们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几千万同胞落入他们的魔爪吗?" "诸位,"郑清璿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我们已经等了太久。从崇祯到现在,整整两百多年了。现在机会就在眼前,如果我们还在犹豫不决,那就真的要失去整个北方了。” 许光深吸一口气,缓缓站起身来。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复杂的神色。"郑书记,我承认这个情报确实改变了很多事情。但是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一旦开战,就不是儿戏了。" "我们当然准备好了。"郑清璿的目光坚定如铁,"过去二十年,我们在做什么?新式步枪、速射炮、无线电、装甲列车、航母、新型潜艇,哪一样不是为了这一天?现在我们的工业产能已经超过了清国,我们的军队装备精良,将士用命。如果连现在都不敢打,那我们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会议室内的气氛变得凝重而压抑。许光低头沉思片刻,缓缓抬起头来:"郑书记,我同意北伐。但有个条件——必须等到俄国人在东北动手之后再出兵,这样我们才能名正言顺。" 郑清璿环视一圈,会议室内的所有人对许光的说法都没有拒绝,郑清璿微微点头,“可。”喜欢明1914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明1914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