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3月10日,英法德奥俄明清七国就“弗里德里希事件”该如何处理在伦敦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会议厅内气氛凝重,各国代表围坐在一张巨大的橡木圆桌旁。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爵士正襟危坐,目光不时扫过在场的各国代表。法国代表保罗·康邦面色阴沉,德国代表贝特曼-霍尔维格则显得有些焦躁不安。 明帝国本次派来的是明驻英国大使李轩成,他注意到俄国代表萨佐诺夫正在和奥匈代表贝希托尔德窃窃私语似乎是在争论塞尔维亚问题,很明显的贝希托尔德在这次争论中占了下风。 "先生们,"爱德华·格雷清了清嗓子,打破了会议厅内的低语声,"我们今天聚集在这里,是为了避免一场可能的灾难。" "灾难?"贝特曼-霍尔维格冷笑一声,"阁下所说的灾难,是指德意志帝国正当的自卫权利吗?" 康邦立即反驳:"自卫?请问贵国在阿尔萨斯-洛林的军事调动,又该如何解释?" “是吗?那根据我国的情报法国也在凡尔登部署了不少部队啊。”霍尔维格冷冷回答,“贵国是不是打算打一场世界战争呢?” 康邦闻言脸色一变,正欲反驳,李轩成却突然开口打断了两人的争执。 "诸位,"李轩成用温和但不失力度的语气说道,"我认为我们今天聚集在此,不是为了相互指责,而是寻求和平。"他环视四周,继续道:"明帝国作为一个崛起的新兴大国,深知和平的可贵。我们不希望看到欧洲陷入战火,这对谁都没有好处。" 萨佐诺夫皱眉道:“李大使,虽然俄国不打算介入东方的事情,但是贵国最近难道不是在军事动员吗?” 李轩成不动声色地抿了一口茶,平静地回答:"萨佐诺夫先生,明帝国的军事动员完全是例行性质。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有义务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例行?"萨佐诺夫冷哼一声,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份文件,“那我倒是要问问李大使,贵国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已经在封锁海域这件事贵国改作何解释?江南已经聚集了超过50个师这件事贵国又要怎么解释呢?” 李轩成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他缓缓站起身,双手撑在橡木圆桌上,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在场各国代表。"萨佐诺夫先生既然提到了这个问题,那我也不妨说得更明白些。"他的声音依然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您说得对,我们确实在进行军事部署,但这难道不正是因为某些国家在远东地区的频繁活动吗?" 这下子压力来到了清国代表陈玉尘的身上,各国代表的目光都落到了这个上任还不到一个月的外交大使的身上,其中英法俄大使的眼中带着鼓励与支持,而德奥明大使的眼中带着血光。 陈玉尘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压力,他的手指不自觉地绞紧了桌上的文件。作为清国新任驻英大使,他深知自己的每一个字都可能影响到局势的走向。 "诸位大使先生,"他站起身,声音略显颤抖,"清国一向奉行和平外交政策。我们与俄国、英国、法国都签署了友好条约,同时也珍视与德国和明国的传统友谊。至于远东地区的部队调动......" 李轩成突然开口打断,“关于这方面,我国可以退让,但是我们这次来不是来讨论‘弗里德里希事件’的吗?清国大使,作为本次事件的始作俑者,您难道就没有什么想对我们说的吗?” "关于弗里德里希号的事件,"陈玉尘努力使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目前还在调查中。我们已经组建了专门的调查组......" 贝特曼-霍尔维格猛地拍案而起,“调查?!你是在开玩笑吗?!我们的皇储差点死在你们的枪下你和我说调查?!” 陈玉尘被霍尔维格突如其来的怒火吓得后退了一步,他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透。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冷静!冷静!”爱德华·格雷不断敲击着桌子,以此来使这场争吵结束。 会场内的气氛瞬间凝固。贝特曼-霍尔韦格的怒吼声在房间里回荡,他的面部因愤怒而扭曲,双手紧握成拳。陈玉尘脸色苍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下意识地向后退了一步。 "我想各位都需要冷静一下。"爱德华·格雷站起身,试图缓和剑拔弩张的气氛,"这样的对峙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 中场休息时,霍尔维格找到了在休息室里饮茶的李轩成。李轩成不慌不忙地放下茶杯,示意霍尔维格在对面的沙发上坐下。休息室里只有他们两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若有若无的茶香。 霍尔维格压低了声音,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德皇让我给贵国一句话——战争。” 李轩成轻轻放下手中的茶盏,瓷器与木桌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他的目光落在杯中那片悠然沉浮的茶叶上,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我国的意见也是一样,那么接下来就只有奥匈大使的意见了。”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霍尔维格的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他没想到明国会如此干脆地表态。他微微前倾身体,压低声音道:"奥匈帝国那边已经准备就绪,只等一个合适的时机。不过......"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在李轩成脸上搜寻着,"我们需要确保明国不会在最后关头改变主意。" “贵国需要什么来确定我国不会背叛呢?”李轩成给霍尔维格倒了一杯热茶,并将茶推到了霍尔维格那边。 霍尔维格端起茶杯,却没有立即饮用。他的目光在茶水的热气中穿梭,仿佛在思索如何措辞。最终他还是开口了:“我国需要贵国能在世界大战爆发时向协约国阵营宣战。” 李轩成闻言,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窗外的伦敦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远处的大本钟若隐若现。“我亲爱的霍尔维格先生,这些在协约里写的明明白白不是吗?所以你们到底在怀疑我国什么呢?” 霍尔维格放下茶杯,站起身走到李轩成身边。他们并肩而立,透过窗户望着伦敦阴沉的天空。"我们都知道,条约只是一张纸,而一张纸是做不了真的。" 李轩成转过身,面对着霍尔维格,脸上的笑意渐渐消失。"那么,你们想要什么样的保证?" 霍尔维格快步走到自己刚才坐的位置上,从他那个随身携带的包中拿出来一份经过德皇签署的文件,“我们需要更多的承诺,我们希望明国能够在战争爆发的第一时间对英法宣战,并出兵印度,就像之前协约里计划的那样。当然战后我国可以保证远东只有贵国一个帝国,亚洲也是属于亚洲人的亚洲。但是...非洲不行。” 李轩成接过文件,快速浏览了一遍,随后流利的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速度之快甚至让霍尔维格都没想到。李轩成将签完字的文件递回给了霍尔维格,“霍尔维格先生,您看?” 霍尔维格接过文件,仔细检查了李轩成的签名,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将文件小心翼翼地收进公文包,正准备说些什么,却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 “看来,会议要继续了。”李轩成走向了门口,“霍尔维格先生,您介意与我一起进入会议室吗?” ****** 李轩成和霍尔维格走进会议室时,萨佐诺夫正用力拍着桌子,脸涨得通红整间会议室都充满了这个男人的声音。"塞尔维亚的主权不容侵犯!俄罗斯绝不会坐视不管!" 贝希托尔德冷笑一声,“那我倒要问问萨佐诺夫先生,塞尔维亚做的那些事情试问世界上哪个国家能看得下去?大塞尔维亚?那是把他们的想法强加在我国的身上!” 李轩成默默地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目光在争执不休的两人之间游移。他注意到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爵士正揉着太阳穴,一副头疼的模样。 萨佐诺夫猛地转向李轩成,眼神中带着质询:"明国代表,我想听听你的看法。作为亚洲最大的帝国之一,你们对于这种赤裸裸的侵略行径,难道没有任何表态吗?" 李轩成端起面前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他能感受到霍尔维格投来的目光,那份刚刚签署的文件仿佛还在他的指尖发烫,他轻咳了几声。“从我个人的情感角度上我是支持贝希托尔德先生的发言。” 萨佐诺夫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死死盯着李轩成,仿佛要用目光在他身上烧出一个洞来。"你说什么?" "我说,"李轩成放下茶杯,声音平静而坚定,"从个人情感角度,我支持贝希托尔德先生。但是,"他意味深长地停顿了一下,"国际关系从来不是靠个人情感来处理的,不是吗?" 会议室里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格雷爵士停止了揉太阳穴的动作,若有所思地看向李轩成。贝希托尔德的表情由得意转为困惑最后在看到霍尔维格的表情后变为了恍然大悟。 萨佐诺夫冷笑一声,"说得好,不靠个人情感。那么明国代表,你们打算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李轩成笑了笑,仿佛是在讲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萨佐诺夫先生,首先您不觉得大塞尔维亚主义太过于荒诞了吗?我国不会站在不正义的那一边。”李轩成觉得自己的意思已经表达的够清楚了——明帝国无论是个人情感上还是国际关系上都站在奥匈这边。 萨佐诺夫的脸色变得铁青,他猛地站起身来,椅子在地板上发出刺耳的摩擦声。"看来明国已经做出了选择。"他的声音里带着寒意,"不过我想提醒李先生一句,站队是要付出代价的。" 李轩成眯起眼睛,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他缓缓站起身,整了整自己的领带,目光直视着萨佐诺夫。"代价?萨佐诺夫先生,您这是在威胁一个主权国家的代表吗?"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带着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力量,"还是说,在您眼中,只有俄罗斯帝国才有资格在国际事务中发表意见?大明可不是贵国的殖民地。" 萨佐诺夫的话也同样引发的霍尔维格与贝希托尔德的不满,他们同样用冰冷的目光看向了萨佐诺夫。 格雷爵士突然咳嗽了一声,这个英国人显然意识到谈话正在向着危险的方向发展。“先停下关于塞尔维亚的讨论吧!我们最关心的难道不是‘弗里德里希事件’吗?” ****** 最终3月10日的会议以一种虎头蛇尾的形式结束,大家都对英国的调停表示不满,其中以法国代表康邦尤为严重,他在寄回国的电报中写到:英国人的调停简直就是一场闹剧!他们总是试图扮演和事佬的角色,却从不真正解决问题。格雷爵士的所谓调停,不过是在为英国争取更多的筹码罢了。俄国人的态度咄咄逼人,而明国代表的立场更是令人不安。这场会议暴露出的不仅仅是各国在巴尔干问题上的分歧,更显示出明国已经倒向了德奥阵营。喜欢明1914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明1914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