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把蒋拱宸的住址详细告知,王瞎子牢牢记下,然后问道:“主人可还有别的任务交待?” 客人点点头:“梅花卫中有一组人马是以做人伢子为掩护,秘密训练骨干的。 娘娘当年一再嘱咐,要积德行善。这些年,你们没有乱来吧?” “没有,没有,请先生放心。我们一不偷、二不拐、三不抢。 都是出高价买那些穷人家实在养不活的,或者道边遗弃的孩子。 回来都是好吃好喝照顾着,也不打也不骂。娘娘慈悲之意,我们都是用心体会到的,岂敢污了娘娘好生之德。 而且我们按照娘娘吩咐,每年挑选十名女婴、五名男婴,用心培养,教他们各种技艺,以备主人将来使用。 其中最大的一批,已经十五岁,到了婚配的年纪,我们正苦于无法请示主人他们接下来该如何安排呢。” 客人点点头:“那就好,娘娘让你们每年给少主培养十五人,也是为了行善积德,好给这些孩子个活路,倒没想到有一天会真用他们。 他们现在在哪里?养这么多人,你手里银子还够花吗?若是不够,主人可以拨给你们一些。” 王瞎子连忙答道:“够花够花,田都督当初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本钱,我们做些买卖,以钱生钱,还有许多盈余。 当年田都督救过我的性命,就算再苦再难,我都要守住这支‘梅花卫’。 培养的那些孩子都养在南京、苏州、扬州等地。” 客人点点头:“立即把十二岁到十五岁的都接进京师,你们卖,主人买,合情合理地把他们调到主人身边。” 王瞎子连忙应承:“先生放心,一个月内,他们必到京师。” “你们没有向这些孩子透露梅花卫的存在吧?” “没有没有,他们只知道自己是从小被收养的孤儿,现在好好学习各种本事,将来要被卖到权贵府里侍奉的。” 客人满意地点点头:“那就好,以后主人有别的任务,还是我来此联系。 你去做事吧,我走了。” 王瞎子将客人送到门口,然后犹豫着开口问道:“先生,我们将来平反的事……” 客人点点头:“主人说了,天启帝党忠于先帝,为先帝办事,天经地义,有什么错? 宵小之辈害了先帝,害了先帝的皇子,这个仇主人一定要报。 帝党不仅会被平反,还会重新启用。” 王瞎子闻言,感动地连连称颂。 客人问道:“你这一问倒提醒了我,不然我差点就忘了,主人还让我问问你,你可知道都督田尔耕与尚书田吉的后人下落。” 王瞎子摇摇头:“不知道,属下也曾多次秘密打探,但都得不到半点有用的消息。 当初田都督建立的几个暗线组织,都互不统属。田都督后人的消息,恐怕在其他某个暗线组织的死士手中。” 客人失望地点点头,转身就要走,不料王瞎子却还有话说:“属下有个大胆的猜测,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说。” “娘娘的父亲,在崇祯二年收养了一个女婴,几乎是同时,田姑娘出生。 有没有可能,她们中某个人是田都督或者田尚书的遗孤呢。或者两个都是,也说不定。 毕竟田都督、田尚书的姬妾,完全是有可能逃过毒手的。” 客人点点头:“我会跟主人说的。” 客人离开,王瞎子则去紧急联络秘密死士。 是夜,风雨甚急。 九月十四日,一早。 山西道监察御史蒋拱宸一夜好梦,醒来睁开眼,却见一封信就摆在自己枕头上,瞬间便给吓清醒了。 等拆开信看时,却是一封血书,其中内容则更为吓人。 里面列举了吏部文选司郎中吴昌时五大罪状。 尤其是第一条,指控吴昌时为周延儒复相贿赂奔走,并在事成之后毒杀复社首领张溥: ‘周延儒再召,通内而贽币帛者,冯铨也;奔走而为线索者,太仓张溥、嘉兴吴昌时也。 擘划两年,纶綍始下,时为崇祯十四年之二月。六月陛见,相得甚欢,呼先生而不名。 及周延儒再相,吴昌时与张溥同为划策建功人。 淮安道上,张溥破腹,吴昌时以一剂送入九泉,忌延儒密室有两人也,其忍心如此。’ 信中还列举了吴昌时出任吏部文选司郎中后,收受贿赂诸事。 而且重点点明:周延儒举荐骆养性执掌锦衣卫,并由吴昌时在两人之间居中联络。 骆养性多次通过吴昌时向周延儒进献珍宝,皆被吴昌时从中贪墨。 骆养性因此深恨吴昌时,吴昌时便抓住骆养性泄露密旨的机会,鼓动曹良直等人上书弹劾,欲致骆养性于死地。 蒋拱宸看完血书,先是震惊,继而大喜。自己早就对周延儒、吴昌时的弄权误国深恶痛绝了,也屡屡弹劾他们,可惜除了指责他们结党弄权外,也说不出他们具体做过什么恶事。 现在手里这份血书,起码说的有鼻子有眼睛的。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就够了,反正御史可以风闻言事。 况且血书都放到了我枕头上,我这已经不是风闻了。 于是蒋拱宸急急忙忙穿好衣服,赶往都察院,当着众御史同僚的面,把血书读了一遍,并传示众人,然后再写奏本弹劾。 为什么要先把血书传示众人?因为直接自己一个人闷头写奏本的话,周延儒、吴昌时权势通天,又有内廷权贵做内应,很容易把事情压下来,甚至杀人灭口都有可能。 如果血书上所言为真,吴昌时连复社首领张溥都敢毒害,杀个把御史言官也完全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先把血书在都察院念一遍,并传示众御史。 你周延儒、吴昌时再怎么权势熏天,总不能把都察院所有御史全杀了灭口吧。 蒋拱宸写奏本的同时,也有几个御史跟着一起挥笔疾书。 有了一人带头,几人追随,后面其他御史便全被带动起来,争先恐后地写起了奏本。 一旦成势,众人就只能随着大流一拥而上。 这是个态度问题,别人写,你不写,那你是不是想包庇吴昌时? 尤其关键的问题是,那份血书里还点明是吴昌时指使言官弹劾骆养性,欲置其于死地。 但当时都察院大部分御史都跟风弹劾了骆养性。 现在谁不赶紧反过来弹劾吴昌时,与其划清界限,那谁就有最大的嫌疑是被吴昌时指使弹劾骆养性的言官。 很快,一堆弹劾吴昌时的奏本就把摆到了崇祯面前。 …… 紫禁城里热闹得一塌糊涂,汉王府中,朱慈炤却慢悠悠地起了床。 因为重孝在身,而自己的女人年纪又还太小,朱慈炤每晚都是一个人睡。 一个人睡,就不如两个人一起睡踏实,更不如三个人一起睡畅快。 哎,好吃莫过饺子,好玩莫过姨娘,又是想小姨娘的一天。 凡事不禁念叨,没过一会,小桃真的端着饺子进来了。 而且方正化也跟在小桃后面一起进来了。 朱慈炤让道:“来,你们两个都坐,咱们一起吃。” 小桃大大方方坐了下来,方正化还想推拒。 朱慈炤笑道:“你看我这小奴隶都大大咧咧坐下了,半点都不客气。你这大伴还客气啥啊。” 方正化只得坐了下来,还倔强地进行了抗争:“殿下这话不对,奴婢也是殿下的奴隶。 奴婢才是第一个跟着殿下的,凭什么把奴婢排除出去。” 朱慈炤被逗乐了,拍拍方正化的肩膀笑道:“大伴啊,你要学会接受现实。 小姨娘跟小桃联起手来,我都斗不过她们,你还在那里犟什么呢。 我奉劝你一句,不要螳臂当车,以后她俩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反正我是不做徒劳的反抗了。” 方正化心里不服,嘴上暂时不说了,于是换了个话题:“殿下,皇城里乱套了。 今天有个御史拿出一份血书,说是昨晚有人潜入他家,塞到了他的枕头上。 里面弹劾了吴昌时五大罪状。那御史将血书在都察院展示给一众同僚。 结果御史们纷纷上书弹劾吴昌时。 皇爷已经紧急宣召阁臣、尚书们去文华殿讨论此事了。” 朱慈炤摇摇头,心中暗暗纳闷:至于吗,一封血书把事情闹得这么大。 那内容都是我老早以前设定好的,不应该有这么大效果啊。 莫非中间出了什么差错?有人自作主张加了点猛料?喜欢明末风云:汉王重征天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明末风云:汉王重征天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