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丁能冲到城下,除了大西兵的驱赶,还有壮丁的麻木,根本没有自己的思维。 第一波壮丁冲到城下,攻城器械也发挥了作用。 将近百步的距离,抛石车也起到了作用。 先将一个百斤石球放入抛勺,二三十人拉动转轮。利用杠杆的原理,将石球抛向城头。 石球出速慢,很容易躲开。但抛石车主要目的,就是毁坏城墙,震慑城上守军。 再上前一些就是箭楼,箭楼十米高的站台上,站着十几个大西兵。大西兵手里拿着弓弩、火铳,和城上的守军对射。 还有攻城车、冲撞车,就是到城墙下面,毁坏墙体和城门。虽然毁坏力巨大,也成了首要攻击目标。 这些攻城器械威力巨大,但收效甚微。 两里的距离,足以让这些器械毁坏。 等这波壮丁到达城下,伤亡高达七成,攻城器械也毁坏六成。失去人为操作的器械,也成了摆设。 大西军也不在意这些,第一波攻击本就是炮灰而已,第二波攻击也紧随其后。 第二波攻击带有云梯、对楼, 这些壮丁将云梯,直接搭在城头,任务就算完成。对楼就是一个斜坡平台,只需推到城下即可。 有第一波的掩护,第二波伤亡较小,到了城下伤亡较小。 第三波大西兵,也紧随其后杀了过来。 前两波的铺垫,数千大西兵,直接开始攻城战。攀爬云梯,或是冲上对楼,直接冲上城墙。 大西兵看似攻击凶猛,又有壮丁充当炮灰,减少攻城战的弱势。 面对白虎兵丁,还是不堪一击。 子母炮、虎蹲炮、火铳,都有远程打击能力。面对攻城器械,火器是划时代的差别。 火炮威力巨大,打在攻城器械上。运气好的一击毁坏,打在其他部位上,也毁坏一大片。许多拼凑的器械,大都成了乱木头。 又有城墙优势,是大西兵不可逾越的屏障。 面对大西兵的攻势。 白虎兵丁重型火力,对付大型成功器械,火铳手自由射杀。 攀爬云梯的大西兵,则有乡勇、衙役对付,方法也极为原始。 只需将烧好的金汁,顺着云梯淋下,造成一大片杀伤。爬上来的大西兵,丢下滚木石条,也杀伤好几个。 对楼冲上来的大西兵,对付起来更是简单。白虎兵丁只需守住,对楼出口即可。 冲上来的过少,直接火铳射杀。要是来人过多,虎蹲炮顿时来上一炮,杀伤也是可观…… 天色将黑 攻城还在进行,只是攻城势头一言难尽。大西兵看似还在城下,有的还在往城上冲,也只是无谓的牺牲罢了。 再投入人马攻城,意义也不大。马元义也只得下令,让大西兵退回来。 投入壮丁、大西军攻城。真正冲上城头的,也只有寥寥数几,更别说短兵交接。 第一天的攻击。四千壮丁几乎伤亡殆尽,三千大西军伤亡大半。 守城兵丁伤亡不到两百,双方损失相差悬殊。 要是以这个势头攻城,就是把五营人马拼完,也拿不下忠县…… 翌日一早 天还没亮,大西兵便支起大锅,煮起了的大米粥,有的锅里也蒸上馒头。香气飘的老远,引得壮丁一阵骚动。 饿急眼的壮丁,有的想去抢些食物。只是还不到大锅近前,就被大西兵活活砍死。 一直杀了几十人,才止住躁动的壮丁。 手无寸铁的壮丁,也只得看着大西兵吃喝。馋的口水直流,又没什么办法…… 一刻钟的时间,一个千总打着饱嗝,走到壮丁之中。先是指指一旁的残羹剩饭,随即调侃道:“想吃吗?” 见没有人回应,千总也不以为意,直接说起喝粥的条件。 只要用空袋子装满一袋土,然后再运到忠县城下,就算完成任务。每在城下丢上一袋土,就可以换一碗稀粥,两袋土就可以换上一个馒头。 条件说来简单,只要有胳膊有腿即可。困难的是,城上的兵丁,会不会让他们安然回去。 “他奶奶的,去也是死,不去也会饿死。就是死,老子也不当饿死鬼!” 说完一个壮丁,就拿起一个空袋子,随即开始装起土。其他壮丁有样学样,跟着做了起来…… 忠县城外,上演人为食亡的一幕。 一个个壮丁,扛着一袋土,开始往忠县城奔去。这些壮丁也有聪明人,知道站的密集了,就会遭到火炮的轰击。 这些壮丁站的分散,肩上虽有一袋土,丝毫不影响其速度。或许是扛到城下,就会有吃的,这次壮丁是格外的卖力…… 守城的白虎兵丁,不明白这些壮丁,搞得什么名堂。直到看到壮丁,把袋子丢到城下,然后头也不回的跑了,后面的壮丁,也重复同样的动作。 后知后觉的守城团长,也明白壮丁的用意。这壮丁就想用土,把城墙给填平了。 失去城墙优势,守城强度定会加大。 守城团长果断下令,阻击壮丁到达城下。 只是说来容易,实施起来就困难的多。 壮丁很是分散,用火炮轰击,伤亡也是有限。 用火绳枪、弓箭射击,壮丁身上又有土袋,成了天然的盾牌。大多弹丸都射在土袋上,杀伤力也是差强人意…… 扛完土的壮丁,回到大西军的阵地。 马元义也没有食言,让回来的壮丁,能喝上半碗稀粥。 稀粥是大西兵吃剩下的,又加了些水再煮热而已。 饿急眼的壮丁,哪还会在乎这些,恨不得连破碗都喝进去…… 几天没进食的壮丁,喝了点比米汤强些的稀粥,也是一脸满足。 只是这点稀粥,哪能填饱肚子,也只是打个底而已。 好在有些吃的,也恢复些力气。稍作休息,大多壮丁也是来了精神,又主动去捡起空袋子。有的再想换一碗米粥,有的想扛两次,好换一个白面馒头。 一看真有稀粥可以喝,有的壮丁一言不发,默默的去捡起空袋子。 看到眼前一幕,马元义一脸得意。 马元义曾是一个渔民,深知捕鱼之道。 让鸬鹚捕鱼,一定要扎住它的脖子。要是等鸬鹚吃饭了,他就不会干活了……喜欢明末之我若为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明末之我若为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