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大兄出去怎么也要下午才会回来,结果刚过中午就回来了。 一进门大嗓门好远都能听见:“耶娘,我回来啦!全部卖完啦!” 一家人马上聚了过来。 大兄喜滋滋的把褡裢里的钱全部掏出来倒在桌上,一大堆铜钱稀里哗啦,还有几枚滚到地上。 赵氏立马扑了上去,双手捧起一把铜钱。 “这有多少钱啊?” 月儿使劲爬上板凳:“好多钱啊,我们发财啦!” 大兄一摸脑袋:“我也没数,数不清。” 脸上有些尴尬。 得教家里人算账,从今天就开始,徐文俊心想。 一家人一起把铜钱数了出来,共216枚。除去五斤黄豆50文的成本,赚了166文,至于自家的人工忽略不计。 “大兄,你怎么回来的这么早?”徐文俊想摸清楚行情。 “我才跑了五个村子就卖完了,最后还好多人没买到。”大郎眉眼里都是兴奋。 “我听人说周边的村子根本就没有卖豆腐的,只有县城里挑出来卖才有,也就县城附近的村子卖,实在没卖完才会挑远点,我们这边离县城远,卖豆腐的来的少。” 这是空白区域,难怪了,看来可以每天多做点豆腐。 “我们这边离县城远的你一天可以来回的村子有多少个?” 大郎挠了挠头,掰起指头算了算:“最少也有十多个吧,洗手河两边都有快十个。” “嫩豆腐和老豆腐哪种好卖点?” “老豆腐,最后剩下好几斤嫩豆腐,别人看没有老豆腐才买嫩豆腐。”大郎很肯定的说。 徐文俊一想,现在做饭一锅煮确实嫩豆腐煮久都煮化了,除非炖鱼什么的用嫩豆腐多点。 今天五个村子就消化了5斤黄豆做出来的豆腐,完全可以按十个村子的量来准备。 村民也不是每天都吃豆腐,多出来的几个村子就轮换,保证每天10斤黄豆的豆腐能卖完。 徐文俊大手一挥:“从明天开始每天做10斤黄豆的豆腐,主要做老豆腐,免得麻烦。” “行,10斤肯定能卖完。”大郎脸上表情坚定,耶娘也跟着赞同。 “今天5斤黄豆赚了166文,只算10斤赚300文每天,一个月我们最少可以赚9两银子!” “耶娘,我们的好日子要来啦!” 徐文俊像个领导者挥斥江山,声情并茂。 全家不用他的情绪感染,早就眉飞色舞,激动的快管不住自己的手脚了。 “下午还有时间,我们再做点豆腐出来,晚点给族长家送过去,受了别人的恩情我们慢慢回报,也可以顺便推广一下,以后村里人吃豆腐可以直接来家里买。” 阿耶没想到二郎居然还懂得人情世故,更为高兴:“应该的!” 赵氏马上跑去厨房泡黄豆。 以前徐文俊家一年收入五六两银子,因为能下地的人不多,种的田少。 家里男人多的家庭种三五十亩地的较多,一般年收入最少也有十多二十两银子。 现在徐家一个月九两银子看似挺多,那是对比农村,而且是一家人的全部收入。 在县城里做事有近百文一天的工价,月薪就是两三两银子。 这还是打工族,一家人有三个打工的也都相当于现在徐家的收入。 更别说那些做买卖的商人,收入更是可观。 泡黄豆太耗费时间,等到晚饭吃完才开始做豆腐,做好已经天色近黑。 徐文俊跟着阿耶去族长家,他记忆中找不到对族长的印象,就想见见这徐家村的一把手。 徐家村大概五十户人家,族长家自是不远,一盏茶功夫就到了。 族长徐云洛家是除了族中祠堂外,徐家村唯一的青砖房屋。 青灰色的墙体有着独特的韵味,沉静古朴,斑驳质感,青瓦覆盖,鱼鳞有序。 徐云虎在门口唤了一声,一少年从影壁后转了出来。 “文信,族长在家没?” “我阿耶在呢,随我来。” 徐家在北方时虽算不上名门世家,也是祖上出过人物的家族,现在从族长家的影壁就可以看出,见过些世面有些底蕴才会立影壁,一般乡村可难看到。 父子二人跟着徐文信走了进去,院子也是青砖铺就,门窗上都刻有回字纹。 堂屋正中茶桌旁坐着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许是多年任族长身上不怒自威。 但开口却是异常温和:“虎子,过来坐,怎么端这么多豆腐?” “信儿,上茶!” “不用喝茶了,我说说话就走。” “二郎,给族长阿伯磕头。”徐云虎说着将豆腐放在一旁。 还不等徐文俊有动作,族长马上起身托住他:“别,这不年不节的,磕什么头。” “就你礼节多。” 徐文俊不情愿也要有所表示,正双腿弯曲就被托起,也就顺势站起来,还是恭恭敬敬的作了个揖:“族长阿伯!” “好,好,长的仪表堂堂。” 徐文俊长的像母亲,有几分清秀。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是家里自己做的豆腐,打算以后靠这个营生,特意端来族兄尝尝。” 族长有些惊讶:“会门营生真不错,哪里学来的?” 要知道现在吃饭的手艺可没人会教,都是一代代传给子孙,外人轻易学不到。 “是我家二郎无意间得一路过的高人赏识,便教了他这法子。”徐云虎搓手。 “你家二郎这是有福之人啊,手艺可轻易学不到。”族长感叹道。 这时候徐文信将茶水端了过来放在虎子手边。 “信儿,将豆腐收起来,明天试试味道,让族里人都知道我们村多了个营生。”族长也不推辞。 村子虽不大,石匠、铁匠、木匠、篾匠都有,现在又多了卖豆腐的。 “二郎透着一股子机灵,不怪别人会看重他,我看着也喜欢。” 族长看着徐文俊颇感欣慰。 “过奖了,还小不懂事,就是喜欢出主意。” 虎子嘴上谦虚,谁都看的出来他脸上有炫耀的神色。 “有没有考虑过让你家二郎去蒙学?钱财方面不用担心,如有为难和我说便是,欠的饥荒你不用太过在意,都是一家人。” 族长斟酌一下说道。 族长虽不了解徐文俊,但有人看重他并教其手艺,自是有其过人之处。 观其眼神清明,干干净净,举止得当,不亢不卑,有些不同于普通孩童。 徐氏宗族在北方之时出过一位有名的武将,宗族才逐渐兴旺。 遭遇大难迁来南方数十年家族人才凋零,未出过一位有身份之人,变成了现在农村里的普通家族,这是每任族长心中的遗憾。 徐氏族人普遍个子高大,比江南府土着普遍会强壮一点,若是现在在动乱年代,族里或许会出现武将。 但现在天下太平,武力无用武之地,徐家在文教上面实在有所欠缺。 族长每见族里机灵的孩童都希望他们往文途上走一走。喜欢农家子的赚钱科举日常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农家子的赚钱科举日常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