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金枝

第二百一十四章 正名(1 / 1)

“姮拜见皇后娘娘,娘娘金安万福!” 王姮跪下行礼,态度十分恭敬。 “起来吧!” 李皇后四十多岁的人了,保养极好,看着也就三十岁的样子。 她容貌极好,气质雍容,端正的跪坐在主位上,尽显母仪天下的尊荣。 李皇后含笑看着王姮,眼底满都是赞赏,甚至带着一丝感激—— 姜贵妃回宫的时候,向她交付差事,仔细说明了“回乡省亲”的种种。 其中,姜贵妃就提到了一节: 他们出京没过多久,就被楚王的暗探盯上了。 那些人倒是没有发现十一娘和小三郎,却想要抓住姜氏这个杨翀最爱的女人。 是以,接下来,姜贵妃一行人便总是遇到“匪人”。 山匪、水匪、马匪,甚至是隐匿山林的“乱兵”,一轮轮的截杀、埋伏,姜贵妃只能仓皇逃跑。 他们一路赶往沂州,就在即将抵达河东县的时候,被贼匪缠了上来。 情况十分危急,姜贵妃都做好了舍弃自己,保全十一娘、小三郎的准备。 恰在此时,王姮及时赶到,救下了所有人。 在某种意义上,王姮就是十一娘、小三郎的救命恩人。 只是,姜贵妃“回乡省亲”的真相不能公开,王姮的功劳也就只能被抹去。 不能正大光明的封赏,李皇后便想方设法的予以补偿。 她会提议圣人册封姜氏为贵妃,并默许圣人“爱屋及乌”的册封姜氏之女为公主,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虽然给了奖赏,但李皇后还是感念姜氏母女。 十一娘是她最小的女儿,小三郎更是嫡长嫡孙。 他们被保护得极好,全须全尾,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回来后,丝毫不见“逃亡”所产生的阴郁,反而个个健康活泼,作为母亲、作为祖母,李皇后都很是欣慰。 姜贵妃呢,又实在聪明,非常懂得分寸。 就连这次的怀孕,亦控制在李皇后所能允许的范围—— 圣人都四十多岁了,太子亦二十多岁、接近而立之年。 李皇后的其他两个儿子,也都长大成人。 姜贵妃即便生出了皇子,却已迟到了十几二十年。 说句不怕犯忌讳的话,圣人都未必能够活到姜贵妃的儿子娶妻生子。 国赖长君。 若圣人有个万一,即便姜贵妃再受宠,她所出的儿子,也不能承继大统。 比自己的孙子都要年幼的庶子,真心不是什么威胁。 反倒能够成为将来儿子(孙子)展现友爱、仁慈、宽厚的皇室吉祥物。 虽然姜贵妃这一胎,是圣人登基后出世的第一个孩子,颇有些“吉兆”。 但,考虑到这诸多原因,李皇后还是大度的容忍并真心祝福。 因为除了这些原因,李皇后还意识到: 姜贵妃不是不能生,而是非常清醒的知道什么时候适合生。 只这一份聪明与理智,李皇后就愿意与姜贵妃和睦相处。 爱屋及乌,又有一份救命恩情,李皇后对王姮也十分和蔼、慈爱。 她冲着王姮招招手,“来,到我这儿来坐!” 王姮抬起头,感受到李皇后的善意,便听话的起身:“多谢娘娘赐座!” 她来到李皇后的下首,恭敬却又不失优雅的跪坐下来。 十五岁的少女,纤细袅娜,行止有度。 她微微垂首,露出了白皙修长的天鹅颈。 一身大红的衣裳,十分挑人。 但,王姮天生冷白皮,白到发光,如此鲜艳的颜色,丝毫不会显得俗气,反而让人有种惊心动魄的美! 红衣美人,即便稚嫩些,也仍是那么的惊艳。 李皇后细细的打量着,没有错过王姮那张不似凡人的芙蓉娇靥。 好一个绝世美人儿! 不愧是第一美人姜贵妃的女儿,完全遗传了姜贵妃的美貌。 甚至还有点儿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架势—— 唔,听闻姜贵妃的前夫王廪,亦是个容貌不俗的世家贵公子呢。 人品虽低劣,其人也蠢笨,但皮囊是真的好。 当年一介二婚之身,却还能引得崔氏女下嫁,足见其容貌之美。 “果然是阿姜的女儿,与她一样美。” “我还记得,当年她进府的时候,也才二十二三岁。” 年纪小,还带着惶恐,就像一只受惊的小鹿。 无辜、可怜,又惹人喜欢。 李皇后见了,都忍不住心生怜悯,完全没有嫉妒、吃醋那一套。 她本就是圣人的表姐,对丈夫既有夫妻恩爱,亦有长姊的宠爱。 对于丈夫的小妾,李皇后只当是让丈夫开心的玩意儿,与猫儿狗儿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就是大虞朝主母们的心态。 恋爱脑? 满心满眼只有丈夫,只有虚无缥缈的爱? 根本不存在。 李皇后不会自己讨丈夫欢心,就让侍妾来。 她更多的还是主母,是丈夫在宗族、仕途等等方面的合作伙伴。 有感情,却不是全部。 李皇后是真的不嫉妒,也不会仇视姜贵妃。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除非她不够聪明,非要与自己争夺属于正妻的权利,以及纵容儿女争抢不属于他们的家产。 所幸,姜贵妃很聪明。 她很清楚在丈夫与主母之间,应该选择站位哪一个。 近十年相处下来,又有太多利益上的合作,还有着“托孤”的情分,李皇后现在对姜贵妃是真心交好。 提起两人的过往,李皇后也是禁不住的感叹,怀念! 王姮含笑听着。 长辈们的恩怨情仇,不是她一个小辈所能随意品评的。 “……阿姜极好,我甚是喜欢!” 李皇后稍加回忆,便又重新把关注点放在了王姮身上:“琅琊,你也极好!” 救了她的十一娘和小三郎,还像个长姊般照顾。 李皇后虽然没有亲眼看到,但听回宫后的十一娘,总是提及“阿姊”,李皇后就能猜到—— 王九对十一娘一定十分真心。 小孩子最是心明眼亮,旁人对她是否真心,他们都能感受得到。 或许,他们说不出具体的“好”,但张口闭口就会提及,提起的时候,人是开心的、欢喜的,就能够说明一切。 李皇后缓缓说着,言语间提到了十一公主。 王姮闻言,也禁不住柔和了眉眼:“长宁公主极好,天真烂漫,善良高贵!” 年纪小,可小萝莉也是真的可爱啊。 在河东的庄子上,小家伙总是跟在她身后,“阿姊”长、“阿姊”短。 骑小马,坐小鹿拉的兽车……简简单单的事情,长宁公主就会满足、开心。 被接走的时候,小公主更是恋恋不舍。 直到现在,王姮脑海里还会闪现出小公主那眼里含着一泡泪的可怜小模样。 可爱、软萌……可惜了,人家现在贵为长宁公主,封地是圣人起兵的地方,食邑一千五百户,是诸公主中最多的。 唯一比长宁公主食邑更多的,是晋城长公主。 而晋城能够有此殊荣,是因为她的赫赫战功,而非单纯的“圣宠”。 长宁就是纯粹的圣人、皇后偏爱。 才三四岁的小公主,就已经拥有诸多赐宅、田庄,富可敌国。 就连她的封号,也是重新选定。 原本,十一公主的封号是安阳,上皇册封的安阳郡主。 圣人继位后,本该继续沿用这个封号,晋升为安阳公主。 但,十一公主在回京的路上,却接连遇到意外。 帝后请了几位得道高人为十一公主批命,被告知,需要“逆天改命”。 改命更定是不行的,但改个封号,却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于是,安阳变成了长宁。 虽然只是一个封号,却也能从此看出,帝后对于这个小女儿的看重。 至于安阳二字,则被王淑妃“抢走”,给了她与前夫的女儿。 在某种意义上,安阳公主就是长宁公主的“替身”,是为这位金尊玉贵的小公主挡灾的。 当然,这些都是皇家秘辛,并不为外人所知。 就是相关当事人,也只有极少数人知晓。 比如长宁公主,就不知道这一节。 在她心里,最喜欢的阿姊,还是那个在危急关头,骑着马英勇冲过来的胖胖的美人儿阿姊。 “阿姊!阿姊呢?” 小公主哒哒哒的跑来甘露殿偏殿,草草给母亲行了礼,便左右摇晃着小脑袋,寻找她的滚滚,哦不,是阿姊。 “长宁公主,我在这儿!” 虽然没有血缘,但因为有了公主的封号,王姮倒是可以舔着脸,生受长宁公主的这声“阿姊”。 “哈?” 听到声音,小公主看向了王姮。 她大大的眼睛瞪得溜圆,殷红的小嘴儿张成了一个“O”型:“你是阿姊?有小鹿、小脑斧,还有食铁兽的阿姊?” “对啊!阿姊说过的,进京后,会在家里建一个大大的兽园,园子里养满了小马、小鹿、小熊、小脑斧,还有圆滚滚的食铁兽!” 王姮笑容可掬,耐心的哄着小公主。 “呀!没错,我与阿姊分别的时候,阿姊就是这么说的!” 小公主眼睛一亮,“你就是我阿姊!” 然后,小公主又歪了歪小脑袋,仔细的看了又看,一边吸吮着手指,一边疑惑的说道:“可是,阿姊,你怎么变了模样?” 不再圆润,不再肉肉的,而是、而是—— 皇后安静的听了好一会儿,直到此刻,才笑着插嘴:“季奴,你阿姊为了给祖母、阿父侍疾,这才累得形销骨立,她啊,最是纯孝仁厚!” 皇后这话,不只是跟小女儿解释,更多的还是为王姮“正名”—— 她,王姮王九娘,是皇后亲口认定的纯孝之人。 有了这个金字招牌,包括王廪在内的王家人,就不能轻易对她进行亲情绑架……喜欢攀金枝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攀金枝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