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逆袭:从网吧老板到科技巨头

第155章 萧条的省属企业(1 / 1)

林昉正欲回答时,有一个族老回道:“嗳,姑娘,这话不能讲啊,民华家是富户,是富户。”族老年纪有七八十了,想来是那些岁月受影响太大了。 众人哈哈大笑,林民华说:“连贵叔,现在讲这些没事了。”然后对顾晓惠说:“不算地主吧,评的是富农,不然早就拉出去枪毙了。现在都不讲这个了,反而谁家曾经是地主和有海外关系,还让大家另眼看待。” 丁桦茹也是摇摇头说道:“此一时,彼一时,唉,这东西说不清楚。” 众人走到小广场,先站在小广场上环顾四周。林昉看到从小广场到祖宅,翻修了不少的地方。再看看祖宅的大门门楣,上面原来有匾额的,现在也拆了,原来匾额上有字的,什么题字林昉不记得了,应该是翻修的时候给拆的。 族老林连贵拿出钥匙打开大门,大门是全新的,推开厚重的大门,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映入眼帘是一方青砖砌成的照壁,中间是用砖雕刻而成的大大的福字。绕过照壁是前院,前院比较小,地面也是用青砖铺设的,前院没什么东西。众人穿过前院,通过与前院连接的连廊,便是正堂。首先印入众人眼帘的是一个大天井,长方形的大天井,中间放着一个大石盆,也是养着荷花。 众人看到正堂和建筑的形制,不禁发出感叹声。天井足有三四十个平方,天井地面是用大块的石材铺设的,四边凿出的十公分宽的流水槽,四角的下水口都是用雕花的石材做的,而且是不同的花色,分别梅、菊、竹、兰四个花色。天井四角立着四根整根的原木大柱,足有腰身粗。 天井左右两侧分别有六间厢房,全是木质结构,厢房的门和窗都是雕花的窗棂。众人望向正堂,正堂内也有四根腰身粗的大柱,漆成暗红色。正堂地上铺设着青石板,正堂对门墙上挂着先祖夫妇画像。画像下方是实木长条高脚案几,案几前摆放八仙桌,左右各放一张着高背官帽椅,左右下手各摆了两对圈椅和茶案。 再看顶上是中式木结构顶,榫卯结构,见梁架都是浮雕、透雕,题材有卷云、回纹等几何纹样,重要部位点缀人物故事雕饰,檐口是龙凤纹的雕花牛腿。 林昉觉得这太复杂了,看得有些头晕,所以他打小就不喜欢这房子。觉得有点阴冷,不太实用。 顾晓惠说:“林昉,还说你们家不是地主,你看看你这房子,就这些柱子现在卖都要上万一根了吧。” 族老林连贵说:“姑娘,我听老人说这房子,从明代朱元璋当皇帝开始修,前后修了一百多年,五六代人花了十几万两的白银呢。” 丁岚岚问:“明代十几万两白银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啊?” 程懋成回道:“明代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两石大米,相当于370多斤大米,你就算他是350斤的购买力,现在大米是多少一斤?” 李月兰回道:“呵呵,8毛9毛,你就算一块吧。” 这时大家在算,明代十万两白银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林昉和邓刚异口同声道:“明代十万两白银,相当于现在3500多万。” 唐立勤、林民瑛给邓刚投以赞许的眼光,唐小曼看邓刚的眼睛里都是小星星。 林昉和邓刚相互笑了笑。 丁媛媛几女不由得发出哇的一声:“这套房子要三四千万啊。” 林民华笑道:“就这一进怎么值十来万两银子啊,这房子原来一共是五进的,一共108间房。不过,后来分房了,后两进院分出去了,到了解放后二三院也住进了人,我们家就只有这一进正堂了。前几年,我们把二三进的院子买回来了,又全部重新翻修了一遍,包括门口那一块荷花池和牌坊。” 说罢带着众人又参观了后两进院,还有楼上楼下。 丁媛媛问林昉:“林昉,你小时候住哪间房啊?” 李月兰笑道:“他啊,他肯定不知道住在哪间,他在这里住到两岁多,就跟着我们去修骆村水电站了。然后去了三江镇待到五六岁,后来跟着他姐姐到县城了,就读书了,以前我们是住在这两间房的。”李月兰指着左边第五第六间房。 林昉笑笑:“我真不记得了,当时是太小了,我只记得在三江镇待过一段时间,之后就是跟着姐姐住在大舅舅家里,然后就住到现在房子里了。” 老宅参观结束了,众人准备去严钢厂看看,严钢厂距离上林村仅三四公里。林连贵听说众人要去严钢厂,便让自己的儿子林民武带着去。林民武原来也在严钢厂工作,厂里现在没事可做,就在家里搞养殖业。 丁桦茹听到林民武是严钢厂的职工,便问道:“现在厂里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 林民武叹息道:“还能怎么样,基本上都停产了。现在有一些厂房租给私人企业生产,赚来的钱还不够还银行利息。” 丁桦茹又问道:“厂里还有人吗?你现在怎么生活啊?” 林民武说道:“厂里年轻的都自己找出路了,年纪大的没办法还在厂里,就想着厂里和县里给我们一次性买断,这事提了三四年了,但是一直没有给具体的时间,也没说买断给多少钱。我现在家里搞养殖,我们村几个人在厂里的,还算好的,反正家在旁边,养点鸡鸭种点粮食,都能活下去,但是那些外地来的,就过得比较苦了。”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丁桦茹点点头又问:“你们现在养什么啊?收入怎么样啊?” 林民武笑道:“养鸡鸭猪鱼这些,再种些菜,反而比在厂里好,一年一家收入五六万,除了吃用能存个三四万。今年可能还会多一点,都是月兰嫂子教的技术。” 丁桦茹看着李月兰,李月兰笑了笑,丁桦茹拉着李月兰走出门。 临出门前,林连贵问林民华:“民华,晚上在家里吃完饭,再走啊。” 林民华问众人意见,林连贵以为他不好意思让家人破费,忙说道:“各家送小昕的鸡、鸭,都放在家里养呢,有二十来只,还有一些鸡蛋、鸭蛋,就是我们烧得不太好,东西都是家里自己养的,自己种的。” 林昉一听是吃自己姐姐的,必须吃,便说道:“叔公啊,我们在家吃完再回去,就是不要烧得太辣了。” 林民华问众人的意见,众人均说可以。林民华对林连贵说:“人有点多,弄个两桌吧,我们这些人,和你家里的几个人。” 林连贵说:“现在还早,三点不到,我想你们也难得来,尤其是小昉他们和亲家母,下次再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把在家里的人,都叫过来。各家出点东西,很快的,弄个四五桌,就摆在正堂里,也放得下,桌子凳子各家自己带来。你看怎么样?” 林昉马上回道:“可以的,叔公,那麻烦你再买几瓶饮料、烟和酒。”说罢拿出一千放在林连贵手上。 林连贵看着手上的钱,看看林民华,林民华笑道:“拿着吧,不是外人,那我们和民武去一趟严钢厂,再回来。” 林连贵回道:“那我就收了,对了,回来去厅上拜一下,我等一下准备好香和纸。” 林民华回道:“好的,那我们先过去,等一下就回来。” 唐立勤一家留在老宅帮忙弄晚餐,邓刚也留了下来。其余人上车前往严钢厂,车行十分钟,便到了严钢厂,一个极富年代感的三线工厂,建于60年代,是一家特种钢材生产企业。 车停在厂门口,厂门上的“沚江省严县钢铁厂”的厂牌已经斑驳,两扇大铁门上面也是锈迹斑斑,林民武下车和传达室的人说了几句,厂门便打开了。两辆车驶入厂内,林昉看到厂门口的报刊栏上贴的报纸还是1998年9月的。进入厂区后,丁桦茹便由李月兰陪同下,下车步行参观,其他众人都纷纷下车跟着走,林昉抢过驾驶位,开车跟在后面,暗道:我才不想走路呢,累死你们。 众人看到一排排的厂房、高炉、幼儿园、学校、工人文化宫,还有医院、电视台和报社,但是如今这些设施都空无一人,当然也看到了工人宿舍区的破败景象。众人不禁感叹严钢厂的规模之大,同时也唏嘘如今的败落。 当丁桦茹问林民武,厂里为什么从曾经沚江省纳税大户,短短的十年就沦落到如此境地时,林民武长叹一声,说道:“厂里的蛀虫太多了。” 丁桦茹点了点头,便不再问了。众人花了40几分钟参观了严钢厂,便回到上林村。 当两辆车离开严钢厂时,有人立马跑到厂办公室,对里面一个50多岁的胖子说:“韩总,他们走了。” 胖子问:“有没有和厂里人接触?” 那人回道:“没有,就是林民武带来的,其他一个人都没接触,就是看了看,走了一圈。” 胖子吁了一口气,说道:“我们也走。”这个胖子就是韩祝冲的大哥,现任钱城工业公司副总经理韩寿祝。喜欢千禧逆袭:从网吧老板到科技巨头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千禧逆袭:从网吧老板到科技巨头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