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

第178章(2 / 2)

他二伯捎信儿回来叫他送点儿竹筐过去,还有竹壳。

不知怎么就流行上用竹壳包茶了,有茶商问他们园子要那种包好的。

因为要得急,二十张一文钱收,他赶紧托人送信儿回来。

他们村年纪大的、年纪小的,干不了重活儿的,都跑进竹林里开始扒竹壳。

又是快要交税的时节了,姜竹今年赚了不少钱,还欠着大伙儿开荒的工钱,干脆说竹壳就不用交那四分之三了。

好不容易遇到了谁都能赚点儿钱的活儿,也不知道往后还有没有这种事儿,大家都开心点儿算了。

反正他也没空收没空数,还得带着姜松一起编篓子。

采茶的篓子要轻,篾条得到位,破不成八层就沉了,破篾是姜竹来的,但编姜松已经能轻松上手,且编得有模有样。

全村的大闲人就沈青越一个。

《长腿鸟》他快画到结局了,现在在画要交给池远舟和张叔阳的线稿。

他们俩都找了石刻师傅试刻,还相互参观学习了一下。

不同的是池远舟主要从宝峰县本地找石刻师傅,张叔阳是从老家往这边儿请了一个老师傅过来坐镇。

还给沈青越捎回来不少海康县的书。

大多是给村里小孩们用的,也有几本儿画本子是给他看着玩的,另外还有两本图谱,全是手工画的,有点儿像《芥子园画谱》,应该是哪家的学画教材。

沈青越暂时还在研究,等学明白了,还可以给石生用。

不过暂时他还顾不上学画谱,海康来的师傅还挺专业的,从前也刻过石画,佛像、神像、花鸟,还有一些话本子的封面用的仕女图、书生图,老师傅都刻过,很有经验。

不过他从前用的画稿可没沈青越给得这么细,有些简单的,都是他自己画的。

看见沈青越的画,老师傅惊讶极了,还往山上来了两趟,带着几块泥板和沈青越讨教怎么刻更好,哪儿要删线条,哪可以加线条。

他问的很多问题其实沈青越也不知道。

他只熟悉打印机。

哪里用阴刻的效果好,哪里用阳刻的效果好,他大概能想象出来,但能不能实现线条的虚实变化,能做到什么程度,还得和老师傅先用泥板试试才知道。

甚至有时候只用泥板做示范都不行,得上石刻刻好了试试效果。

石刻师父往他们山上跑了三天,回去实验了。

沈青越得等他成品看看成效。

他甚至有点儿担忧年前能印出来吗?

原本定的五话四十八页,现在已经暂时决定先印四话三十八页了,怎么定价都还没商量好。

不过沈青越很怀疑推进速度变慢,是因为最近池远舟和张叔阳都在忙着茶市的事儿,无暇管印书。

刘三也在忙茶市的事儿。

姜竹他们不知道时候,刘三没少请韶府的茶园管事喝酒,连他们家远亲都没忘,秋茶要上市,他已经看到了回头的好处,管事暗示他,今年秋茶比预计产量高,他们园子里有结余,如果能弄到茶引,可以给他弄到六等、七等的茶,若他能弄到八等的茶引子,可以弄到五等甚至四等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