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越哭笑不得。
他健健康康活这么大岁数,是因为从前发病的时候有120,能去医院抢救啊!
“您还是别打听我了,还是先看看姜……”他对上姜竹眼巴巴有点儿懵的眼睛,错开眼神,“……树吧,哎,姜树!”
正和人不知扯什么的姜树应一声,拎着空托盘儿小跑过来,“怎么了?”
沈青越:“黄大嫂要给你说媒呢。”
姜树:“啊?”
他娘、他嫂子已经默契地抱起孩子,给黄大嫂挪出个空位来,叫人家坐下好好聊聊。
姜竹拿了姜树的托盘儿,往临时厨房那边跑了。
一盘又一碗,一碗接一盘儿,食物丰盛,材料充足,村里的大厨能放开了发挥,做出来的菜都很好吃。
有种又家常,又丰盛的味道。
沈青越本来没什么期待,结果吃着吃着,一直吃到最后,满满一桌饭菜,到结束几乎不剩什么了,大人尚好,午饭结束,村里小孩儿们肚皮都是滚圆滚圆的。
吃过午饭,下午还有其他表演。
从前沈青越都不知道,姜家村竟然有好几个会敲鼓的,用的还是他们自己做的小皮鼓,还有唱歌的,跳舞的,耍杂技的。
虽然表演是道具要求最低的扔盘子,但对他们而言盘子也很值钱,摔了哪个也得心疼半天,扔盘子接盘子表演在人群“哦!”“呼!”“哎呦呦”声中,显得惊险刺激。
江家那边还弄了靶子比射箭,老少都能参与,连奖励都没有,但凑热闹地围了一圈儿又一圈。
下午还有领着孩子回娘家来的姑娘,晚上也能在村里蹭饭吃。
别的村秋社,他们有亲戚也能去蹭着吃。
姜树还跟沈青越分享他就是靠朋友多,每年秋天都能吃到不少肉。
他们一伙会互相通知哪个村哪天开席,到时候拉帮结伙的一起去蹭肉吃。
如果两个村子是同一天,他们还要提前打听哪个村子的肉多菜好吃。
沈青越叹为观止。
果然,快傍晚时候有其他村的小孩和小年轻跑来找朋友走亲戚。
这天是不能赶人空手走的,哪怕掰半个饼子,也得让人人能吃上点儿东西。
像他们村今年这样办席办得风风火火的,除了让自己村人吃上肉,主要也有宣传显摆的作用,还怕没人来吃。
沈青越从不到中午吃到傍晚散席。
除了两顿饭菜,中途还有瓜果点心,这季节瓜多,他们蒸了好多南瓜,还炒了好多瓜子,散场时到处都是瓜子皮。
垃圾也不用担心。
村里的席绝不会剩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