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欢呼吧,庆贺吧!战争结束了,法国投降了!我们赢了!协约国赢得了终结一切的战争!】 在《兰斯停战条约》签署,伍德罗·威尔逊正准备横渡大西洋,前往参加和会的时候,世界大战终于结束的消息,顺着无线电波传遍了全世界。 “万岁!万岁!” “终于结束了!” “妈妈,爸爸现在也要回家了,对吗?” “是啊,他会回来的。回到家,回到我们身边。” 当“胜利”和“停战”这两个词传入人们耳中时,协约国的市民们便爆发出了巨大的欢呼声,数不清的帽子被高高抛向天空。 那是真心等待战争结束的人们发自内心的喜悦。 “我们赢了!我们他妈的赢了!” “威廉皇帝万岁!胜利的设计者汉斯·冯·乔侯爵万岁!” “德意志,德意志高于一切,高于这世界上的一切!(Deutschland, Deutschlandüber alles,über alles in der We)” 德国人压抑不住激动,涌上街头,互相拥抱。 在柏林、慕尼黑、汉堡、斯图加特、科隆......德国各大城市里,这一幕无处不在。 “结束了啊啊啊!!” “大英帝国万岁!上帝啊,请保佑陛下!” “我的丈夫也要回来了!” “我儿子也是!” 英国人同样激动不已。自拿破仑战争以来,大英帝国再次携手盟友,在这场大战中忍受无数眼泪与牺牲后夺得胜利。整个帝国无论贫富贵贱、无论男女老幼,都在为此欢呼雀跃。 在伦敦的皮卡迪利、特拉法加广场等地,颂扬胜利的歌声此起彼伏,家中有亲人在前线的人们,终于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比利时万岁!荣耀归于我们陛下!” “哈哈,看看这群青蛙佬的下场!” “今天啤酒免费!免费!” 比利时人也不例外。 布鲁塞尔的市民举起酒杯,为打败侵略祖国的法国人而欢呼,喝得痛快。 “我们赢了!我们赢了!” “哦,你可曾看见,在这曙光初照的清晨,那在激战中守护的城墙上,那片宽广的条纹和闪亮的星辰,依旧自豪地飘扬?” “胜利纪念焚烧人偶半价大促销!克列孟梭、庞加莱、贝当都有!” 与战争初期那股狂热不同,在经历了法兰西流感的肆虐,以及每日送来的阵亡通知单后,原本因悲伤而阴沉的美国人脸上,终于也重新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伍德罗·威尔逊那一路下滑的支持率也开始回升,担心两年后连任失败的民主党人笑逐颜开,而共和党人只能无奈叹息。 “终于结束了。” “欧洲总算也能迎来和平了吧。” 与此同时,奥匈帝国、葡萄牙、民国等协约国的其他成员也收到了停战的消息,不过因为他们与法国的战争关联不深,所以虽然高兴,但比起其他国家,反应相对平静。 毕竟对他们来说,战争实际上早就结束了,这样的反应也是理所当然。 “号外!号外!法国投降了!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大日本帝国胜利了!” “乔侯爵率领的德意志军,加上英吉利、美利坚、日本相继出击,吓得法兰西落荒而逃啦!” 当然,常理行不通的日本,反应自然不同。 由于占领了远东地区外东北中的滨海边疆区和印度支那,又狂嗑了民族自豪感的猛药,日本人比起欧洲列强,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比他们还要疯狂地庆祝停战。 甚至由于这场战争比原本历史上提前结束,东京流行的《东京小调》也被提前四年改编成了奇怪的胜利之歌(顺便一提,汉斯对此还一无所知)。 可见,人们早已对这场持续一年多、吞噬了无数家庭和友人的世界大战感到了彻底的厌倦。 如今,这个像无底深渊般吞噬了一切的战争终于以胜利落幕,人们高举双手高呼万岁,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事。 “青蛙佬投降了!青蛙佬投降了!” “终于结束了,妈的!” “我们终于能回家了!真的能回去了!” 不过,与后方的欢呼声相比,那些终于从地狱般的堑壕战场脱离出来的联军士兵们脸上的表情,才是真正的无与伦比。 ...... “迪特里希叔叔,我们赢了!真的赢了!” “是啊,沃尔夫!你已经说了上百遍了!” 迪特里希一边把像只小狗似的黏在自己身上的沃尔夫推开,一边苦笑着说道,脸上的神情让人分不清是在哭还是在笑。 但无论如何,他的脸上满是压抑不住的喜悦。 该死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终于能回到妻子和孩子们等待着的柏林了。 支撑迪特里希在东线的森林与平原、在西线的恶臭战壕与泥泞中熬过无数日夜的唯一信念,如今终于实现了。 “总之,不管怎么说,你我都算是运气不错了。还能完整无缺地回家。”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前线的日常,是无数断臂断腿的伤兵被抬往后方的日常。 更别提那些半边脸被炸飞,或是被毒气严重侵蚀,皮肤如烂泥般脱落,生不如死的人了。相比之下,能几乎毫发无损地回到亲人身边的迪特里希和沃尔夫,的确是极为幸运。 “莱托·福尔贝克中将,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感谢您的关照,马肯森将军。” “哈哈,不必太拘谨。回到柏林后,你也该挂上上将的徽章了。” 对于战争的终结,欢喜的不只是士兵,连指挥他们的将军们也同样欣喜若狂。 当然,在他们脑海中更多盘算的,是战后自己的地位将如何变化。 尤其是像莱托·福尔贝克、马肯森麾下的塞克特那样年轻而有才干的将领,已经被外界议论着,将会填补那些被肃清的容克贵族、以及像马肯森这样年事已高、准备光荣退役的元老留下的空缺了。 自然,这样的风头也引来了不少嫉妒和羡慕的目光,更有无数人想要攀附这上升的权力阶梯。 “塞克特参谋长,到了柏林参谋本部后,可别忘了我啊!” “知道了,离我远点,曼施坦因上尉。” 曼施坦因,一个一直跟随马肯森在东线、意大利战线,乃至西线屡立战功的人物。 而以他能力与战功,本该前途无量,但由于大清洗之后关于容克出身军官升迁受限的传言,导致他在军中地位一度显得微妙。 不过,这种说法纯属谣言,更多是容克军官自我焦虑的表现。 毕竟,如今军部的实际掌权者,比如法金汉、鲁登道夫,乃至未来注定掌握军界重权的莱托·福尔贝克、塞克特,不也全是容克出身吗? 政府讨厌的是容克们的肆意妄为,而不是所有有才能的容克。 更何况,接下来的德意志帝国,将会百废待兴,急需大量真正的人才,根本没空去计较出身与背景。 “......战争终于结束了啊。” “是啊,这段时间您辛苦了,莫德尔中尉。” “是你们更辛苦,能活下来,真是太好了。” 带着这样的微笑,与部下紧紧握手的瓦尔特·莫德尔,和最后时刻在南法负伤,只能在战地医院听闻胜利消息的隆美尔这些平民出身的军官们,终于迎来了真正的晋升机会。 “哈......哈哈......” “......” 与此同时,当德国军人无论出身高低,都在为胜利而欢庆时,还有一些人却绝望地瘫坐在泥泞的战壕底部。 那是战败的法国军人。 ...... 【随后,杜梅格总理宣布了对克列孟梭政权时期被捕者的赦免令。对此,巴黎市民的反应是......】 “操他妈的!” 砰! 在沉闷的战壕中,一把军用铁锹伴随着一声怒骂,狠狠砸向了孤零零播放着新闻的收音机,动手的是一名佩戴着上尉军衔的法国军官。 收音机在一阵火花飞溅中彻底报废,但即便如此,他胸中的怒火仍未平息。 “上尉大人,请冷静!冲着一台无辜的收音机发火,又有什么用呢?” “你觉得我冷静得了吗?狗娘养的普恩加莱!狗娘养的杜梅格!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才一路拼杀至今的......!” 上尉怒不可遏地咆哮着,气得浑身颤抖,周围的法国士兵则面色阴郁地叹了口气,彼此相顾无言。 当然,他们的愤怒并不比上尉少。 政府竟然为了苟且偷生,轻率地投降,简直背叛了那些为了法国而战死沙场的战友。 谁能接受这种事? 至少,在这些一直与协约国浴血奋战的法军士兵中,是绝不会有人欢迎的。 “......” 然而,真正到了法国宣布投降那一刻,大部分士兵反而连愤怒的力气也没了。 他们只是无力地垂下肩膀,沉浸在难以自拔的空虚与虚无感之中。 ‘早该想到的。拿破仑战争时不也是这样吗?我们终究还是赢不了英国和德国......’ ‘我只想回家。’ 整个法军,像是一夜之间被浸入了浓重的抑郁之中。 这是贝当强行灌输仇恨与斗志的反作用。 法军士兵们如今只是呆呆地坐在战壕里,不住叹息,喃喃自语着一开始就不可能战胜英德的话。 此刻,他们早已无心在乎什么战败不战败,只盼着早日离开这鬼地方,回家去见那等待着自己的亲人。 “都给我站起来!你们也配自称伟大的法国军人?” 但目睹了士兵这副萎靡不振的模样,上尉的怒火却更甚了。 他是为数不多,至今仍无法接受伟大法国战败现实的人之一。 因此,在他眼中,如今这支军队的景象简直不忍直视。 “都给我起来,听到没有,站起来!” “住手吧,上尉。” “......?” 就在他强行拽着士兵们起身时,一个沉稳的声音打断了他。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你是......!” “德雷福斯中校!” 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Alfred Dreyfus)。 这位曾因冤案而蒙受不白之冤、在复审胜诉后转为平民的男子,在大战爆发后,再次回到了曾经背叛过他的祖国军队中。 “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痛苦。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大家都在为投降而悲伤。所以,若你非要发泄怒火,也请别拿这些无辜的人撒气,自己一个人承担吧。” 身着中校军服的德雷福斯,以冷静平和的语气劝说道。 他明白,对祖国的投降感到愤怒无可厚非,但迁怒于无辜士兵,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哈!德雷福斯中校,看样子,你倒是毫不在意这次投降了?” “住口,上尉!” 然而,上尉却毫无敬意地瞪着这位上级,眼中满是仇恨。 那种眼神,德雷福斯曾无数次地感受过。 “哈!想来也不奇怪。你能站在这里,还不是拜那个该死的汉斯·冯·乔伊所赐?叛徒!” “你、你胡说八道些什么?” “你们这些犹太人,都是一丘之貉!以为我不知道,是你们资助了英德,破坏了俄国和法国?” “没错,我听说德国佬的毒气,也是犹太人发明的!” “滚开!肮脏的犹太鬼!” 一些被煽动的士兵也开始附和着怒骂,纷纷向德雷福斯倾泻无端的怒火。 面对突如其来的指责,德雷福斯一时间有些愕然。 但他很快明白了。 失败后的军队,需要一个发泄怒气与怨恨的靶子,而在德雷福斯事件之后,犹太人仍旧是法国社会中最方便的出气筒。 “世上疯子还真不少。” “别放在心上,中校大人。他们只是太愤怒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士兵都赞同上尉的言论。 但这种人,还只是少数。 “至少目前如此。” 德雷福斯心中不由生出一丝阴霾与恐惧。 他清楚,这种仇恨,正在迅速蔓延。 ‘也许......不,只怕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必须离开法国了。’ 他在心中默默叹息。 凭着以往的经历,他知道这股歇斯底里的情绪,短时间内不会平息。 “......今天是个悲伤的日子,我可以容忍你的无礼,拉罗克上尉。但请你别再将怒气发泄到他人身上了。这样做毫无意义,最终只会毁了你自己。” 德雷福斯留下这句充满苦涩的忠告,随后转身离去。 “......切!” 但上尉,弗朗索瓦·德·拉·罗克(Fran?ois de La Rocque),眼中那股无处发泄的仇恨,依旧在熊熊燃烧。喜欢如何拯救德意志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如何拯救德意志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