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争议的伍德罗·威尔逊总统陷入半身不遂状态,医生称几无恢复希望......】 “活该。” 刚从法兰西流感中康复不久,又负了伤一直住在军医院里的波希米亚下士阿道夫·希儿,看着占据头版大标题的威尔逊的消息,不禁嗤笑出声。 对这个妄图玷污日耳曼民族伟大胜利的骗子来说,这正是最合适不过的结局。 “威尔逊那家伙瘫了的话,是不是得由副总统马歇尔接替?” “多半吧。不过他应该会乖乖撑到明年大选下台。说到底,就是那些迪克西佬(Dixie)不行啊。” 正当希儿因正义得以伸张而微笑时,在旁边病房中散步的几名美国伤兵的声音传了过来。 看他们眉飞色舞的样子,显然也对威尔逊的垮台感到极为高兴。 “那也难怪。” 作为通讯兵四处穿梭于协约国部队之间的希儿,对美军在西线的战斗状况再了解不过。 虽然不少德军私下里将美军当作来自新大陆的土包子,连列队都站不齐的废物,但在希儿看来,他们至少不是懦夫,而是为了自己的信念拼尽全力的战士。 因此,希儿完全能够理解美军士兵对威尔逊的愤怒与怨恨。虽然他对威尔逊抱有强烈反感,但对美国和美国人却无什恶感。 “更何况,美军刚登上战场时之所以伤亡惨重,就是因为威尔逊强行压迫指挥官迅速将士兵投入前线......” 希儿看着这些因为糟糕领导人而受苦的美军士兵,满是怜悯地摇了摇头。 他真心希望他们以后能像德意志帝国那样,选出一个真正称职的领袖。 “说起来,快要出院了,接下来我该做什么呢。” 这也是最近让希儿日渐陷入沉思的最大原因。 再过一个月,他不仅要从医院出院,还将从服役多年、颇有感情的军队中退役。 而如今,阻碍和平谈判的威尔逊已然倒下,柏林和会想必也很快会画下句号。 战争以德意志民族的胜利告终,这固然令人欣慰,但希儿也不得不开始思考今后的生活方向。 “起初我原本是打算回美术学院的......” 可与当初得知录取消息时的狂喜不同,如今的他却对这个选择提不起什么兴趣了。 要是让曾千方百计帮他进美院的汉斯听见这话,怕是得当场破口大骂。 但在经历了战争之后,希儿对“艺术”的执念已经逐渐冷却。 不,确切地说,是转向了别的方向。 他,一个曾经的街头画家,却因为在战地上给士兵们画那些奇怪的动物角色,被称作“老师”,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被认可”。 哪怕他只是个下士,可同僚、甚至一些士官和军官都对他十分尊敬。 而那份尊重,是希儿从前无论怎么努力画画都从未拥有过的。 哪怕是在他梦寐以求、辛苦考入的美术学院,也未曾感受到如此的认可与关注。 对渴望他人目光与认同的希儿来说,这种感觉无疑是无法忘却、甚至想再度体验的东西。 可这种画风,真的能成功吗? 这是希儿无论如何也无法回避的疑问。 虽说自己如今已获得铁十字勋章,能领到战争补助金,暂时不愁吃穿,但他真正渴望的,从来都不是苟且偷生,而是成功与众人的注视。 若是他真有那种不被认可也能坚持艺术信仰的志气,当初也不会在街头画明信片度日,宁愿饿死也不愿低头了。 “唉......算了,之后再想吧。” 一向缺乏耐性的希儿抓了抓头,从床上起身。 很快就是护士们给伤兵们放电影的时间了。 那可是这无聊医院生活中少有的娱乐,他自然不会错过。 “喂,阿道夫。” “电影还没开始吧?” “还没呢。我给你占好位子了,快来坐。” 听到战友的呼唤,希儿点点头坐了下来。 唰啦啦── 很快,来自协约国的伤兵不分国籍地挤在昏暗的放映室里,伴随着投影机特有的声音,银幕上浮现出电影标题。 《恐龙格蒂(Gertie the Dinosaur)?》 这标题他从未听说过。 大概是部美国电影?也许是有人装成恐龙的搞笑剧? 希儿很快失去了兴趣,托着下巴一副懒洋洋的模样。 看来这家医院也是随便拿了部便宜的电影糊弄人。 而电影的开头也确实平凡无奇。 人们开着汽车来到博物馆;主角模样的人拿着一堆纸张前往晚宴会场。 哪怕知道这是一部无声且短篇的电影,希儿也看得一头雾水——到底是在演什么? 甚至,标题中堂而皇之写着的“恐龙”,目前为止只露出了骨头...... “还不如放部喜剧片算了。” 与其看这破玩意,不如到外面吹吹风。 无趣至极的希儿嘀咕了一句,正准备起身离开。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在那一刻—— “?!” 屏幕上的主角开始绘制恐龙角色与背景,而那些图像,居然活了! 就像真的生命一样开始活动! 恐龙吞下石块、啃食树枝。 它欢快地跺脚起舞,甚至掉下眼泪。 它被水中的大象喷水击中,跌倒在地。 最后,它喝了水、载着人点头致意后,缓缓离去。 影片在这一幕中结束。 可即使电影已然结束,希儿却仿佛被重锤砸中大脑般,久久未能从座位上起身。 不,是根本起不来了。 哪怕那只是不到八分钟的电影的一小段,给予他的冲击却无比巨大。 “就是这个......!” 阿道夫·希儿命运,开始朝着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角度偏斜。 ...... “部长阁下,你听说关于威尔逊总统的消息了吗?” “当然,劳合·乔治首相阁下。” “哈哈哈!真是活该啊,我终于真正感受到正义尚在人间了!” 仿佛心头一块大石落地一般,劳合·乔治大笑出声。 卧病在床的威尔逊,在得知连祖国都抛弃了自己之后,深受打击,最终陷入了半身不遂的状态。 最终,威尔逊被抬上担架,与他那总让人和麦克阿瑟搞混的女婿、财政部长麦卡杜一同送回了本国。而原本的国务卿布莱恩则在冷漠的目光中,临时顶替他,率领美国代表团。 当然,已经没资格提出任何意见了。 “无论如何,这下终于到了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和谈的时候了。” “是啊,该画上句号了。” 既然拖延会议的威尔逊已经退出,就就没有再继续拖延的理由了。 很快,代表们久违地齐聚一堂,决定法国最终命运的最后会议开始了。 “首先是战争赔款。考虑到法国的战争责任以及对协约国造成的损失,赔款金额定为四百五十亿法郎。” 折合美元大约八十二亿,马克则不到三百四十亿。这是在判断法国仍有能力承担这一金额的基础上敲定的数额。 曾要求一千亿的比利时对此明显不满,但若漫天要价反而使法国经济崩溃,那再多的赔款也只能是空谈。 ‘再说了,这样只会让我们亲手把法国的极端势力推上前台。’ 只要回想一下在历史上希儿和纳粹的崛起,就不难明白这一点。 当然,即便如此,法国人中也有很多人无法接受这“宽恕”。 正如之前多次说过的,哪怕协约国的人已经觉得很仁慈了,但对法国人而言,恐怕却是另一种屈辱。 “此外,法国必须向德意志帝国全面割让阿尔萨斯,并割让洛林地区的一半,包括摩泽尔、默尔特和孚日的部分地区;同时向比利时割让里尔、鲁贝及阿登地区的一部分。” “理应如此。” 此时,比利时首相布罗克维尔原本紧皱的眉头才舒展开来,露出满意的笑容,连连点头。 就法国整体而言,那些地方并不算广阔,但如同赔款一样,对法国人来说,这将是永远难以愈合的创伤。 也许,正如已故的教皇庇护十世所言,这最终会演变成第二次世界大战。 但明知如此,汉斯也只能接受这“仁慈的极限”,再让步已是不可能了,他心中唯有苦涩。 “接下来是军备限制。首先,法国不得生产或拥有任何生化武器......” 轰! “出、出大事了!” “???” 汉斯正说着,会议厅的门忽然被猛地推开,一个人闯了进来。 说来真是见鬼了,那人偏偏是他的秘书。 “他X的,不会吧......” 汉斯脸色瞬间煞白,几乎是脊髓反射般察觉到,又有什么糟糕透顶的事发生了。 战争都结束了,这家伙的那张乌鸦嘴却还是三天两头给他带来各种乱七八糟的消息。 当然,这并不是秘书的错,但到这种地步,汉斯都已经开始怀疑这是不是什么因果律武器了。 “出什么事了,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 汉斯事后诸葛亮地想着以后一定要换掉这个秘书,但此刻还是强自镇定地发问。此时面色同样不佳的比洛总理也开口了。 他也是知道汉斯秘书那张嘴可怕之处的人之一。 “巴、巴黎公社!” “什么?!?” 并且这一次,令人悲哀的是,秘书所带来的消息,不只是汉斯,就连原本还在发愣的劳合·乔治和其他协约国代表,也都猛地站了起来。 “巴黎爆发了公社叛乱!是巴黎公社!巴黎公社!!” 秘书的呼喊声回荡在会议厅中,汉斯只感到一阵天旋地转,缓缓闭上了眼睛。 刚摆平威尔逊,现在又轮到他们闹事了吗? ...... “无能的政府滚下台!” “把叛徒送上断头台!” 时间回到《兰斯条约》签署不久之前—— 光之都巴黎,彻底沦为了混乱与疯狂的炼狱。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虽然这一切被称作“最好的选择”,但祖国法兰西继拿破仑战争与普法战争之后,如今又一次在那该死的英国与德国面前屈辱跪地。 若说法国人的精神还能保持正常,那才真叫奇怪。 毕竟法国人是什么样的民族? 是那种总爱在与本国有关的任何词前面加上“伟大”二字,对祖国充满无尽骄傲的民族。 正因如此,他们又怎可能轻易接受政府一意孤行所做出的决定,尤其是在争议不断的情况下,仅一夜之间便完成的屈辱投降? “啧,今天又开始了。” “那帮家伙是真的想看着巴黎被践踏吗?我敢打赌,一旦联军攻来,他们绝对是第一个逃跑的!”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如此。 不少在战火中疲惫不堪的巴黎市民,虽在听闻投降的消息后哭成一片,但对天天无休轰炸巴黎的轰炸机终于不再出现,巴黎重炮也停止了咆哮这一事实,还是悄悄松了口气。 但仍有不少人无法接受这一切。而正为和平谈判焦头烂额的普恩加莱与杜梅格,也只能寄望和平与反战的声音能压过战争与仇恨的怒吼。 于是,他们下令赦免了曾被克列孟梭逮捕的和平主义者与反战主义者。 但人生中的错误常常如此:哪怕出发点再好,结果却不一定尽如人愿。 对法国政府而言,很不幸的是,普恩加莱与杜梅格的特赦,也成为了又一个错误的决断。 因为被释放的和平主义者与反战主义者,绝大多数都是彻头彻尾的左翼分子。 就拿不久前同样被赦免回国的和平派领袖约瑟夫·卡约来说,光是他的名字就散发着满满的左派气息。他出身于激进党(虽然该党更接近自由主义),而在他之前的和平派代表人物让·饶勒斯(Jean Jaurès),则是一位实打实的社会主义者。 而在获释的反战分子中,自然也包括了梦想革命的人。 他们就是法国社会党的前身,法国工人国际支部(Section fran?aise de l'Internationale ouvrière, SFIO)内的强硬派与共产主义者。 这些强硬派,正因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内心被革命的烈焰烧得无比滚烫。 至于他们看着今日的法国,会有怎样的想法? ——想都不用想,答案显而易见。 —————— 感谢亿语一、雾草溪、残伤花,三位读者的大神认证,感谢其他读者的礼物喜欢如何拯救德意志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如何拯救德意志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