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孟青就来找沈如意,请她去外面吃朝食,站在衙门外请侍卫务必通传,“昨天就跟阿沅约好的。” “我们这里没有此人。” 孟青被一噎,只好改口,“是你们王爷身边的如意姑娘。” 侍卫一脸奇怪的看着他,“你说你约了谁?”一副你不想活了的样子,王爷的丫头你也敢约? 孟青:…… 衙门客房,沈如意一觉睡到自然醒,伸伸懒腰,慢慢悠悠的坐起身,“什么时辰了?” 飞双回道,“辰时,天色还早,姑娘要不要再睡一会?” 都七点了,也不早了,沈如意起床,“有人找我吗?” 飞双整理床铺的手顿了一下,“姑娘,你怎么猜到的?” 这还要猜吗?昨天晚上孟青把她送到衙门口,今天一早不来才怪。 王爷让门口侍卫拦住了孟青,不让人来通报,没想到…… 飞双有些为难。 沈如意看出来了,洗漱好,好笑道,“我去找王爷。” “好。”飞双问,“姑娘,早饭想吃些什么?” 沈如意摆摆手,“自有人请。” 飞双见状,也不再多言,迅速整理好随身物品,跟随她一同前往王爷处。 十一月的冬日早晨,寒风凛冽,空气中弥漫着霜气。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地面上,映出一片清冷的金色。 衙门里的树木早已落叶,枝桠在寒风中瑟瑟颤抖,发出沙沙的声音。远处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为这寂静的清晨增添了一丝生机。 太阳将升未升,空气中弥漫着冷意。 宋衍正在院子里练剑,他的身影在晨曦中显得格外挺拔矫健,剑光闪烁,映出他专注的神情。剑锋划过空气,带起一阵微风,吹动了他额前的发丝,显得英姿飒爽。 沈如意站在回廊里欣赏,直到他练毕收剑才上前行礼,“如意见过殿下。” 今日,沈如意未着男装,而是一袭俏丽的女装,发髻上难得戴了几样珠钗华胜。 藕粉色衣裙绣着精致的牡丹花纹,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摇曳。珠钗华胜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点缀在她乌黑亮丽的发丝间,显得格外夺目。 宋衍唇角微扬,她的衣裳首饰都是他亲自挑选差人做的,跟他想的一样,颜色与她白皙的肤色相得益彰,更衬托出她清丽淡雅的气质。 有种家有娇客初养成之感。 宋衍心情颇好,唇角止不住上扬。 长平赶紧接过主子的剑,递上温热巾子让他拭脸擦手。 “吃过朝食了?” “还没。” 宋衍听到这话,特意瞧了她眼。 沈如意朝他一笑,“殿下,到南泾这么久了,还没空仔细逛逛,我想到外面吃朝食,顺便买些女儿家的东西。” 她想出去玩,宋衍不可能不同意,可是衙门口有人等着,他的心情瞬间不妙了,但他克制着没让脸色难看,可在他身边呆久了的人立即就能感觉出王爷不高兴了。 沈如意也不是个天真的小姑娘,当然也察觉了,歪头一笑,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烁着调皮的光芒,“殿下也想出去吃?” 宋衍:…… 也不是不可以,但外面那人是不是太碍眼了?他轻轻皱眉,带着一丝无奈和烦躁,仿佛那人的存在让他感到格外的困扰。 沈如意看着他,眼中的笑意更浓,似乎对他的反应感到十分有趣,她轻声说道:“哦,原来殿下不想去。” 宋衍直接伸手轻轻敲了她脑门壳,“就你话多。”说完径直上了台阶。 沈如意撇嘴。 宋衍转头。 她迅速恢复微笑表情。 宋衍轻嗤一声:“我去换身衣裳。” 半刻钟后,二人一起出了衙门。 等在门口的孟青既高兴又烦燥,看着是恭敬的行礼,“孟青见过端王殿下。” “免礼。” 宋衍冷冰冰的瞥了他眼。 孟青眼里闪过阴郁,面上一脸笑意,看着小声,实则大家都听到的声音,“王爷剿了那么多山匪,现在应当很忙吧。”还有空跟丫头出去闲逛? 宋衍似乎没有听到,径直上了马车。 沈如意无奈地朝天看了看,这两男人还真是…… 马车缓缓行在大街上,阳光透过车窗洒进来,温暖而明亮,街道两旁的商铺林立,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让人忍不住想要驻足品尝。 孟青已经订好朝食,是南泾郡最好的食肆,等他们落坐,店家立即把朝食都搬上桌子,不仅热气腾腾,还很丰富。 穿来十多年,对这个时代的饮食也有所了解,但是看到满满一桌子的煮食、烧烤,还是不习惯,一大早上就吃这些,那晚上夜宵吃什么? 这个时代饭菜很单调,因为铁锅刚刚出现还没普及,做饭基本上只有两种方法:烤和煮。 主食基本上是汤,其实就是大炖,就是把各种东西一起煮的稀饭,穷人家只有大米等煮粥,贵族们切肉煮,放各种蔬菜。 沈如意面前放的早餐,就是各种烤肉,搭配一些蔬菜。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宋衍想到沈如意的早餐,清淡却又丰富,再看看桌上这些,虽然也很丰盛,还真不一样,他拿起筷子勺子慢慢用餐。 孟青见他动筷子,赶紧劝她,“阿……” 宋衍一记眼刀。 想到一早上就在衙门口吃西北风,在人家地盘上,孟青到底收敛了,从善如流:“如意,不好吃吗?那明天换一家?” 今天筷子还没拿呢,都把明天约好了,宋衍差点甩了筷子。 沈如意朝宋衍一笑,“殿下,味道还不错吧!” 小娘子的笑容安抚了宋衍,他的面色又缓过来,继续吃早餐,内心道,你是没吃过阿意煮的早饭吧,居然认这些油腻腻浆糊糊的是好东西? 算了,跟个无足轻重的人比什么。 宋衍的心情瞬间又恢复如常。 吃完早餐,坐了一会儿消食,三人从楼上下来。 南泾县县令林景淮等在门口,“下官见过王爷,如意姑娘——” “林大人这么早?” 林景淮目光与沈如意相接,她眉一抬。 二人好似有了什么不能说的默契。 宋衍扫了他们二人一眼,微抬眸,“林大人——” “下官在——” “今天好好陪好如意姑娘。” “是,王爷。” 被冷落的孟青:…… 什么意思,为何让一个县令陪阿沅啊!不是有他吗? 说完后,宋衍便回衙门了。 沈如意跟着林景淮逛街,孟青跟在她身后,他很不愤,“阿沅,不是说好了,我今天陪你的吗?” 沈如意双手一摊,“我也没办法,谁让人家是王爷呢?” 孟青:…… 三人逛街,耳边听的最多的声音是: “听说了吗?衙门里要招官员胥吏,只要参与考试合格即可任用。” “什么人都可以参与?” “听说只要家世清白,不管贫富,都可以参加。” “真的假的?” “已经有人去打听过了,据说就这几天南山大儒的考试卷就要出来了,现在只要你觉得可以就可以去衙门报名了,到时试卷出来就可以参与考试。” “那……那我也行?” “你会读会写会算账吗?” “会……写几个字……” 路人甲:…… 孟青一直无视林景淮,听到这些流言,忍不住开口问道,“林大人,这是真的?” 林景淮跟没听到似的,径直朝前走。 沈如意偷偷一笑。 “他……他……” “该,谁让你先没礼貌的。” 孟青:…… 林景淮居然把沈如意领进了南泾县最好的首饰铺子,孟青不解道,“阿沅,他这是……” 沈如意扯嘴一笑,“当然是来看看有什么好看的金银首饰啊!” 原来阿沅喜欢这些,他怎么没早发现呢? “阿沅,我来买单!” 林景淮转头看了眼,一副你个棒槌的眼神。 孟青:…… 我是棒槌,你是什么? 直到几日后,南径郡、甚至南陈国都流传端王爷宋衍宠丫头之事,南泾土豪富绅为讨好王爷,纷纷给他的丫头送衣裳送首饰,听说这些金银珠宝堆了一屋子。 而这些人为何要送这么厚的礼呢?听说第一轮考试这些土豪富绅子弟被涮了七成,只有三成进入了第二轮复考。 而这被涮的七成人,据说为了得到复试的机会,于是到处找门路,于是便盯上了王爷的宠丫大送好处。 林景淮当然不是棒槌,他不过是做个样子,让南泾土豪富绅知道怎么投门路而已,而这些收到的好处,王爷的宠丫当然一文没拿,全都用在了安置流民上。 “回公子,这些钱也不是直接给流民的,而是通过修路、修渠、开荒山结工钱的方工支给了前来做工的流民,只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三岁以下婴孩在父母的带领下,到衙门签字能拿到半年生活费。” 孟青又问,“这些主意是谁出的?” “据说是南山先生。” “季文川?” “是的,公子。”回事的看了眼少主,“但听说也有姜姑娘的主意。”据说还不少,但这种事没有真凭实据,只是道听途说,所以也不敢多讲。 姜姑娘就是沈如意前身的姓,原本的小娘子叫姜沅,是一个小山头尼姑庵里的小尼姑。 小尼姑来自哪里,父母是谁,无人知晓,沈如意也没继承到原身的记忆,所以她也不知道原身有怎样的身世。 “阿沅,姜沅!” 你是那个姜沅吗? 南泾县第一次以考试录用衙门官员胥吏之事扬之南陈国、甚至整个九州大陆,掀起了轩然大波。 宋衍不知道他这次打破门阀垄断制,对整个九州大陆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但是十一月中旬时,整个南泾县的秩序已经完全恢复,不仅如此,整个南泾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华与安稳。 一切稳定,准备回建康的宋衍还是被绊住了脚步。 邱朝梓回道,“王爷,附近邻国的山匪有不少拖家带口往南泾县而来,成年劳动力都去应聘路桥工,挡也挡不住,要是强硬挡,怕会发生动乱。”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宋衍:…… 沈如意道,“殿下,这是好事。” 连年战事,人口锐减,有人口到来是好事。 宋衍无奈,“哪有那么多钱财来安置?” 也没那么多职位当诱饵让土豪富绅送钱。 沈如意一笑,“殿下,咱们可以开市啊!” “开市?” 这个时代的商贸活动被管制在里坊之内,就是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 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根本不利老百姓讨生活。 而我们熟知的清明上河图,就是打破坊制后产生的商业繁华。 只有打破封闭式向开放式演变,市集才能逐渐兴盛,才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生存下去。 沈如意点点头,“殿下,不仅不要关市集之门,而且要允许老百姓在街头、巷尾、道边设摊,实现贩夫走卒、引车卖浆的自由。” 季文川附合,“王爷,不仅底层人多了生存机会,还会促进我南陈国国计民生啊!” “那就试试。” 沈如意道,“殿下,不如先运些大肥猪过来卖。” 宋衍:…… 双眉高扬,这丫头不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吧? 沈如意嘻嘻一笑,“怎么会?”她才不会承认。 季文川道,“修路修桥,都是劳力活,是该用猪肉补补。” “不止呢?”沈如意道,“老百姓还会从猪肉中看到商机,明年肯定有大把的人养猪。” 养猪在南陈国算是彻底普及了。 季文川竖起大拇指,“三管齐下,连明年之事都考虑进去,如意姑娘当真深谋远虑。” 沈如意嘿嘿一笑,“还有一管,咱们付给工匠的钱,通过卖猪肉又回到了王爷的口袋。” 季文川双眼瞪大,“这是什么神奇的逻辑?” 当然是经济学,利用钱币在市上的不断流通,实现了国计民生。 当然,不好这样解释,她就是笑道,“反正银子最后以最好的方式进了殿下的口袋。” 这可都是功绩呢!喜欢如意姑娘的苟且日常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如意姑娘的苟且日常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