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词条融合,改天换命

第9章 以工代赈(1 / 2)

(' 第9章 以工代赈

东武阳城中的积雪,已经被清扫到了街角。

荀彧走在大街上,

两个裹着粗麻衣的孩童,举着热气腾腾的粟米饼从他身边跑过,

恍惚间,他好似又回到了当初那个太平盛世,

市井繁华,民安物阜。

“让让!快让一让!”

这时,一阵急促的呼喊声打断了荀彧的思绪,

五名扛着沉重木梁的汉子,小跑着穿过人群。

大冬天的,他们竟然只穿着单薄的短打,浑身冒着白气。

荀彧退到一旁,

恰好靠在一座挂着“义舍”木牌的草棚边。

他抬眼看去,正好看到棚内有几口正熬煮着菜粥的大铁锅。

见荀彧望来,那负责煮粥的老卒连忙说道:“这粥是给妇孺煮的,丁壮领粮须参劳役!”

荀彧这才注意到,义舍两旁各挂着一块木牌,右列刻着“老弱妇孺自取“,左列刻着“丁壮凭工分换粮“。

“工分是何物?”荀彧心中疑惑,于是向老卒问道。

老卒一边刷着锅沿,一边笑着问道:“新来的吧?”

荀彧点了点头,“是,刚从魏郡来。”

“唉,这世道不给人活路啊!好在还有曹将军在,可以让我等平民百姓有个容身之所。”说罢,他舀了一碗菜粥,递给了荀彧,“新来的可以免工分领取三天吃食,但之后只能凭借劳动来换取。毕竟曹将军家底子薄,经不起铺张浪费。”

荀彧确实也饿了,他伸手接过菜粥,毫不客气的大口吞咽起来。

粥熬得很碎,但却不稀,一碗下肚,身子既暖和了,肚子也终于不再饥饿。

荀彧把碗递还给了老卒,随后问道:“请问,哪里可以找到换工分的工作?”

老卒指了指不远处的衙署,说道:“衙署门口有告示,你看中哪个就挑哪个,每个工地上都有负责登记劳作的人。”

“多谢!”荀彧道了一声谢后,朝着衙署走去。

来到衙署门口,只见告示贴满了半面墙,

“建房一天五个工分。

修路一天七个工分。

加固城墙一天五个工分……”

荀彧正在认真查看每个工种,以及对应每日可获得的工分,

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声音,

“这位兄弟可是要找工作?“

荀彧转身,只见一个年约十五六岁的少年,不知何时出现在三步开外。

他年纪虽然不大,但玄色大氅下却穿着汉军将领的战甲,身后还跟着三个抱着户籍册的胥吏,显得甚是英姿飒爽。

荀彧拱手道:“听闻曹将军广纳流民,故慕名而来。“

曹昂见荀彧虽然衣着寒酸,但那双眼睛却亮若星辰,气质更是儒雅清贵,完全不似普通百姓。

曹昂目光在荀彧身上稍作停留,随后问道:“先生可曾用过朝食?西市有新设的粥棚……”

荀彧笑道:“刚刚吃过了,粥熬得恰到好处。”

曹昂又问道:“观先生谈吐不似普通百姓,敢问先生高姓大名?”

荀彧没有报出自己的名字,反而问道:“某观此地各项政策颇为新颖有趣,不知是何人所定?”

“是郡丞所制。”曹昂回答道。

“不知郡丞是何方人士?”

“乃是曹将军胞弟,曹彦曹子安。”

荀彧琢磨半晌,确定自己确实没听过这号人物,不由得叹道:“民间多奇人也!”

曹昂对身后的胥吏挥了挥手,示意他们自己去衙署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