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词条融合,改天换命

第54章 兖州士族 豪绅的下马威(2 / 2)

而他自己,则匆匆赶回了东武阳。

这一日,郡守府大堂内人满为患。

曹操已是加急赶路,但也需午时才能抵达。

可一大早,

兖州的名士以及各大氏族、豪绅的家主便闻风而动,齐聚大堂。

曹操并没有邀请他们,他们是自己约好,一起赶来的。

此前曹操在东郡的种种举措,这些士族、豪绅早有耳闻。

再加上曹操在清缴黄巾时竟还接收黄巾流民,这终于让他们坐不住了。

收编黄巾流民,首要问题便自然是粮食。

曹操先前已经伸手向他们要过粮,难保日后不会再要。

其次,黄巾此前在兖州烧杀抢掠,杀死了不少兖州官员,还祸害了众多本土士族、豪绅。

就连前任兖州刺史刘岱、任城相郑遂都惨死在他们手中。

如此深仇大恨,真能轻易化解?

其三,黄巾虽说原本是农户,可毕竟造过反,人们对此极为敏感。

毕竟既然造过一次反,就难保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倘若他们心怀二心,日后极有可能倒戈相向,成为兖州的隐患!

此外,兖州的氏族、名士自视甚高,又怎愿与这些乱臣贼子同处一地?

这桩桩件件都关乎兖州氏族、名士的切身利益。

故而,他们自发赶来,就是要向曹操表明他们的态度:

一是阻止曹操在兖州全境推行东郡的各类制度;

二是劝阻曹操继续接收青州黄巾。

此刻,大堂内众人议论纷纷。

基本上,各世家大族、名士都事先达成了一致,要合力将曹操从“悬崖”上拉回来。

曹彦也在大堂之中,他与荀彧、郭嘉、枣祗、程昱、毛玠等人坐在上首几位。

下面的人聊得欢快,

毛玠则借此机会,向曹彦、荀彧等人介绍大堂内的各个家族和名士。

“曹中郎、荀郡丞,你们且看……”

顺着毛玠所指的方向,曹彦抬头望去,只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郎,坐在人群之中,显得颇为孤独无助。

曹彦顿时眉头微蹙,暗道:“有些面熟,但记不起此人到底是谁。”

这时,毛玠的声音传来:“他叫卫臻,其父卫兹曾资助主公起兵……”

“原来他就是卫兹的儿子!”曹彦恍然。

中平六年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逃亡至陈留时,与卫兹首次见面。

初见时,卫兹便断言“平天下者,必此人也。”

他认定曹操就是乱世中能匡扶天下的豪雄,于是倾尽家财,资助曹操组建五千人军队,成为曹操逐鹿中原的原始资本。

初平元年,卫兹率三千兵马随曹操西征董卓,在荥阳汴水之战中与曹操共同迎战徐荣的伏兵。

此战曹操大败,卫兹为救曹操力战身亡。

他的牺牲,也成为曹操早期军事生涯中最重大的损失之一。

曹操也因此一度流浪,最后不得已才北上依附袁绍,于河内暂住。

年轻的卫臻只有十六岁,却早早的继承了父亲的家业。

其父卫兹曾拒绝过三公的征辟,只可惜死在了荥阳,否则卫氏将会更加显赫。

曹操曾跟曹彦说提起过,想要亲自登门去道歉。

可因一直忙碌,始终未能成行。

如今卫臻既然来了,曹操想必会重用他,以报答卫兹当年的恩情。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