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

第25章 其心必异(1 / 1)

李信不耐烦的摆了摆手:“吾亦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 “更知戎狄豺狼,畏威而不怀德的,深层秉性...” “给予其过多的权利,允其封邦建国,若其做大做强,逆反诸夏,几是必然...” “这!”闻言,在场文武皆是一震,旋即看向上首... 对于国主当前的性格,他们这些心腹文武,再清楚不过... 那是一种顺势膨胀,目空一切的状态,越是形势大好,则越是志骄意满... 往往只有在逆境中,才会体现出杯弓蛇影,多疑猜忌,才会保持头脑清醒... 左手处,一向沉默寡言的高顺起身,拱手进言道:“君上既知,豺狼秉性,为何还要纵容...” “甚至允其封邦建国,此岂不是养虎为患,贻害万方...” “是啊君上,以石勒那厮的凶性,若其得势,必然会愈发膨胀,难以遏制...” 众将原以为,李信这名君主,是因为称孤道寡以来,被一连串的胜利,和匈奴人献上的美人迷了眼睛... 但现在观李信的作态,似乎很清醒,比他们所有人都清醒... 但为何,还要放任石勒爆兵,放任胡人做大,这岂不是后患无穷... “行了!”李信看向列座文武,目光从臧霸、昌豨、高顺、魏越、以及王雄、潘豹、梁新、毋兴等边将身上掠过。 他缓缓开口道:“封邦建国,广封诸王,是大夏开国时便定下的,亦是大夏转向诸夏的基本国策...” “西域战事未消,河中之地尚在乌孙、月氏、康居等地区强国手中,慷他人之慨而已…” “且西域诸国,及周边胡羯,萨珊安息等,这些族群,这些势力,难道就不是异族了?” “若石勒有能力,为我大夏开疆扩土,慷他人之慨,从这些猎物身上,撕下一些血肉,赏赐给有功将士,又有何妨?” “至于养虎为患,尾大不掉的问题,与诸夏开疆拓土相比,又算的了什么?” “尔等莫要以为,弱时卑伏,强时为盗,只是胡人独有?” “中原汉人,畏威而不怀德者,少吗?如今的大汉,若何?” “其势弱而卑服,然其先前强势时,有德行否?还不是对我等穷追猛打赶尽杀绝?” “如今大汉势弱,方才显得恭敬,显得卑服,其一旦强势,必然北伐侵扰…” “这!”在场文武闻言,尽皆沉默。 强时为盗,弱时卑伏,此性绝非胡人仅有... 畏威而不怀德的事情,也并非只发生在胡人身上... 这不是单纯的一个族群,单纯的一个性别的问题,而是人性的问题... 区别只是,多寡而已,只是数量占比的问题... 亦如大汉,其势强时,盛气凌人,其势弱时,和亲纳贡,卑躬屈膝... 亦如面对曾经的匈奴,大汉势弱,那就是和亲通好,百年友好,稍微有点实力,就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哪怕是曾经的夏军也是如此,形势不如人的时候,会毫不犹豫的,绥靖示弱,息事宁人... 李信见众人无言,顿了顿又道:“诸夏之间,无论胡汉,无论封邦建国者何人,是何族群...” “其若强势,则必然生出叛逆之心,若大夏主体衰弱,诸侯国公然叛乱,几为必然...” “此不以胡汉而转移,也不以族群而会有所变化,但吾还是要坚持分封不动摇...” “因为吾要建立的是诸夏,而不是李夏,希望诸位明白,也希望诸君谨记...” 李信直接将话挑明,告诉在场文武,告诉王雄高顺等一众对胡人有偏见的原边军将士... 那就是,无论他李信分封的是胡人将领,还是汉人将领,只要这些人强势起来,尾掉不大是必然... 甚至若大夏这个中原主体衰弱,这些被分封出去的诸侯王,无论是汉人也好,还是胡人也罢,反叛也是必然... 哪怕分封的诸王,都是李氏血脉,都是李氏子嗣,这种事情,同样不可避免,甚至会更加明目张胆的搞叛乱... 看看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彼时有着周礼作为束缚,分封的还都是自己人... 然只要周室这个主体衰弱,周边的诸侯国,同样不会给予丝毫面子... 乃至最后被自己曾经分封的诸侯国,三番五次打脸,甚至到频频到周邑都城,问鼎之轻重... 最后干脆被自家分封的诸侯,直接出兵灭掉... 在到西汉,分封的诸王,还多是老刘家的血脉,结果前后不过几十年,依然爆发了七国之乱... 甚至因为七国之王,皆是老刘家的后裔,有着同样的血脉... 有着同样,继承皇位的资格,是以对于皇帝位置的觊觎,更加明显,叛逆之心也更加严重... 哪怕是现在的东汉,朝廷没有分封明晃晃的诸侯王,但地方的封疆大吏一旦做大,同样是尾掉不大,乃至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一切切都说明了,无论是封建分封制度也好,还是皇权大统制度也罢,地方做大,必然会威胁中央主体... 这是必然,不以人力而转移,也不以所谓的胡汉之别,而转移... 这些李信都知道,甚至心里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但他还是要施行分封制,还是要大肆分封有功之臣,大肆分封诸侯... 他想告诉后来人,与其整日里,去想着限制这个,限制那个,还不如保持自身强盛,更具有威慑力... 且对于分封的地方诸侯,李信也不是没有制衡的手段,汉武帝推恩令,那明晃晃的成功案例就在眼前摆着... 李信这名整日里钻研,大搞封建,广分诸侯王的人主,焉能不有所关注... 他感觉,自己这一代,搞分封绝对镇得住,大夏这个主体也稳得住... 至于三五代之后,推恩令便会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将那些不知上进的诸侯国,逐步分解掉... 剩下的,强大的,必然是持续保持强盛,保持向外开拓的诸侯王国,而不是只知道内斗的猪猴... 而且李信搞的分封,并非大汉那种内封制,而是外封制,在中原之外的地方,分封诸侯国... 这些诸侯国道目标,也是向边疆开拓,向外辐射,而不是向内,与大夏主体争夺领地... 就算出现那种,脑生反骨的叛贼,以诸夏的大义、制度、人口、科技、物产、体量、乃至军事实力... 若当真到时候,输给了边荒地区的叛乱诸侯,那就是腐败无能,到了该改朝换代的时候了,也没有资格再继续存在下去了... 而且李信想要建立的是诸夏,是诸夏联盟,而不是单纯的李夏... 若连最基础的慷他人之慨都做不到,还搞什么分封制,还搞什么诸夏... .........喜欢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