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风起扬州

第346章 固守黎阳,坚壁清野(1 / 1)

黎阳城头,残阳如血。 曹仁单膝跪在城楼箭垛旁,铠甲上满是干涸的血迹。他望着南面蜿蜒的官道,喉结上下滚动。濮阳失守已过三日,那场惨败仍如噩梦般萦绕不去,此刻的他,才刚刚逃到黎阳城。 "将军,探马回报,三十里内未见追兵。"副将牛金抱拳禀报,声音嘶哑。 曹仁缓缓起身,腰间佩剑与甲片碰撞出清脆声响。"田氏老贼..."他咬牙切齿,指节捏得发白。城下突然传来喧哗声,一队骑兵飞驰入城,为首的正是昨夜派往邺城的信使。 "报——丞相手令!" 曹仁三步并作两步冲下城楼。羊皮卷轴上墨迹未干,熟悉的笔迹力透纸背:"子孝速返邺城,黎阳防务交于乐进。张固动向,孤自有计较。" 暮色中,曹仁亲率百余亲兵出北门。经过城门时,乐进正指挥士卒搬运滚木礌石。这位以沉稳着称的将领罕见地眉头紧锁:"子孝,丞相近日...心情不佳。" 曹仁苦笑,拍了拍老同僚的肩膀:"濮阳之失,罪在我一人。"说罢扬鞭策马,身影很快消失在官道扬起的尘土中。 邺城,丞相府。 烛火通明的议事厅内,曹操背对众人站在军事地图前。他身着素色深衣,腰间玉带未佩剑,右手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食指关节——这是这位枭雄思考时的小习惯。 "主公,各部将领已到齐。"许褚在门外低声禀报。 曹操没有转身,只是微微颔首。当沉重的木门吱呀开启时,荀彧注意到主公肩背线条瞬间绷紧,又在众人行礼时恢复如常。 "都坐。"曹操转身,目光如电扫过众人。案几上摆着曹仁的请罪书和田氏与张固往来的密信抄本。"濮阳之事,诸位想必已知晓。" 程昱率先开口:"田氏反复小人,当诛九族!眼下当务之急是阻张固渡河。臣请率三万精兵驻守黎阳..." "不可!"沮授咳嗽着打断,"张固新得濮阳,士气正盛。其水军纵横河洛,我军仓促应战必败。"他苍白的脸上泛起病态潮红,"不如放弃黄河河道,诱敌深入..." 厅内顿时哗然。夏侯惇拍案而起:"公与此言差矣!黄河天险若失,邺城危矣!" 争论声愈烈。曹操冷眼旁观,注意到荀彧始终沉默。这位首席谋士正用指尖蘸着茶水,在案几上勾画着什么。 "文若。"曹操突然点名,"你怎么看?" 荀彧从容起身,月白色深衣在烛火中泛着柔和光泽。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走到军事地图前,取出一卷竹简。"三日前,辽东公孙度攻破右北平。这是今早刚到的军报。" 曹操瞳孔微缩。荀彧继续道:"张固不算扬州,仅黄河这边水军战船就有三百余艘,而我军可调用的渡船不足五十。即便倾尽全力,也难以阻止其渡河。"他手指划过黄河沿线,"更重要的是——我军新败,士卒怯战。" 夏侯渊忍不住反驳:"难道就放任张固北上?" "非也。"荀彧转向曹操,声音陡然提高,"主公,此时决战正中张固下怀。他携濮阳大胜之威,又得田氏盐铁之利,巴不得我军在河岸与其决战。" 他展开另一卷竹简,"这是各郡县兵员名册。若暂避锋芒,三月内可重组十八万大军。如果再征兆新兵,二三十万大军,也不会太远,但是这要时间!" 曹操突然笑了:"文若之意,是要孤做缩头乌龟吗?" "非龟缩,乃蓄势。"荀彧不卑不亢,"让出黄河,张固必分兵把守。待其师老兵疲,我军以逸待劳..." 他手指重重点在邺城位置,"届时刘备不会甘心,我军在北,两相夹击..." 程昱冷笑:"刘备狼子野心,有刚刚经历大败!岂会为我所用?" "不需要他真心相助。"司马懿阴恻地插话,"只要他陈兵边境,张固就不得不分兵防备。"这位谋士难得与荀彧意见一致。 曹操踱步到窗前。五月的夜风带着槐花香,远处军营的火把如星河落地。 他突然想起二十岁那年,在洛阳任北部尉时抓过的一个市井小贼。那贼人被五色棒打的临死前说:"曹大人,退一步才能跳得更远啊。" "子孝。"曹操转身,"黎阳还能守多久?" 曹仁沉吟道:"粮草充足,守军也有三万。若张固全力来攻...不好说,但是黎阳确实是一座坚城。" 曹操目光扫过众谋士,在荀彧平静的脸上停留片刻。"传令:黎阳守军即日起固守黎阳。黎阳周边沿途焚毁所有渡船,清野坚壁。" 他顿了顿,"另派使者去见公孙度,就说他最好现在退兵坐山观虎斗,不然,孤拼了冀州不要了,也要先灭了他!" 荀彧眼中精光一闪而逝。这个决定比他的建议更为激进——曹操不仅要放弃黄河河道,还要主动用战略要地来拖着换取时间。 议事持续到三更。当众人散去时,曹操独留荀彧。"文若,说实话。"他递过一杯温酒,"你究竟有几成把握?"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荀彧接过酒杯却不饮:"主公可知张固军中缺什么?" "嗯?" "战马。"荀彧蘸酒在案上画了个圈,"其水军虽强,骑兵装备也好,却不足两万人。若放任其北上,平原野战正是我军所长。" 他又在圈外点了三点,"更关键的是,刘备、张固、公孙度三方各怀鬼胎..." 曹操突然大笑,笑声惊飞檐下栖鸟。"好个荀文若!原来你早算准他们必生内讧!" "非彧神机妙算。"荀彧微笑,"人性使然而已。刘备为利,张固也为利,公孙度...不过是想火中取栗。" 月光透过窗棂,将两人身影拉长投在墙上。曹操忽然压低声音:"邺城那些世家..." "已安排妥当。"荀彧会意,"崔氏、卢氏皆愿捐献私兵。只是..."他犹豫片刻,"需主公答应他们战后盐铁专卖之权。" 曹操笑容转冷:"与甄氏、苏氏一般无二。"他仰头饮尽残酒,"准了。待平定张固..."后半句话化作一声冷哼。 次日黎明,一队轻骑冲出邺城南门。他们背负的密令中,关于固守黎阳的决策被刻意模糊处理,只强调"诱敌深入"的战略意图。 与此同时,另一支使团悄悄北行,携带的地图中,幽州三郡被朱砂圈出鲜艳的轮廓。 荀彧站在城楼上目送使团远去。晨风吹动他宽大的衣袖,露出腕间一串古朴的木珠——那是他少年时在颍川书院所得,每颗珠子都刻着《孙子兵法》的名句。 此刻拇指摩挲的那颗上,正刻着"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八个细如蚊足的小字。 …… 随着曹操的决策发出,曹仁领着两万兵马重新回到黎阳,此时黎阳有守军五万。守将为曹仁和乐进。 曹仁与乐进在黎阳整军备战,加固城防。然而,张固并未如他们所料立即来攻,而是派细作在黎阳周边散布谣言,说曹军粮草已尽,不日将弃城而逃。一时间,城中人心惶惶。曹仁与乐进一面安抚百姓,一面加强巡逻,防止敌军趁乱攻城。 就在此时,斥候来报,张固的水军已在黄河对岸集结,似有渡河之势。曹仁登上城楼,望着对岸密密麻麻的战船,眉头紧锁。乐进道:“将军,敌军势大,我们不可硬拼,还需按丞相诱敌深入之计行事。”曹仁点头,下令继续坚守不出,同时派人密切监视敌军动向。 数日后,张固果然按捺不住,下令部分战船渡河试探。 没想到,大军横行在河道之上,根本没有任何阻拦。 随后,张固对魏郡展开调查,除了黎阳之外,内黄以南已经没有任何曹军的存在。 如今摆在眼前的问题便是,如果不管黎阳,直接北上进攻内黄,那么自己可能会受到两面夹击。 可如果攻打黎阳,以黎阳的坚固程度,绝对不是短时间可以攻下的。 张固记得,原本的历史上,单单一个黎阳,曹操和袁绍以及袁绍的儿子就在这里拉扯了好几年的时间。 张固陷此时入了两难境地,此时,他身旁的陆逊进言:“丞相,黎阳虽坚,但我军可先派小股部队骚扰,消耗其粮草与兵力,同时分出部分兵力绕过黎阳,直取内黄。如此一来,若黎阳曹军救援内黄,我军可中途设伏;若他们坚守黎阳,我军拿下内黄后也能让黎阳失去作用。” 张固听后,觉得此计可行,便准备依计行事。 郭嘉却摇头说道:“不可。此计看似精妙,实则有大患。曹仁、乐进皆为曹军良将,若我军分兵,他们必能识破。一旦被其抓住机会,我分兵之部恐有覆灭之危。” “且绕过黎阳直取内黄,我军后方会暴露在黎阳曹军的攻击范围之内,届时腹背受敌,局势将极为不利。如今之计,莫若先集中兵力猛攻黎阳,以我军之威,加之不断骚扰,定能动摇其军心。若能迅速拿下黎阳,不仅能鼓舞士气,还能打通北上之路,后续再进攻内黄等城,便会顺利许多。” 张固听了郭嘉之言,陷入沉思,权衡着两条计策的利弊。 ……喜欢三国之风起扬州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三国之风起扬州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