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风起扬州

第356章 攻下邺城(1 / 1)

诸葛亮却持重道:"甄家突然示好,恐有深意。若贸然联姻,恐被其利用。况且,也不知道这其中有没有曹操的影子..." 张固眉头紧锁。甄家此时投靠,张固有八成的理由相信,他们应该是真的想投资自己。 "孔明有何良策?"张固问道。 诸葛亮轻摇羽扇:"亮以为,可虚与委蛇。先应下婚事,取得粮草,待攻下邺城后再从长计议。若甄家真心归附,主公纳其女亦无不可;若别有用心,届时再作打算。" 郭嘉补充道:"还可借此探查甄家与曹操残余势力的联系。甄家商路遍及河北,或可助我们追查曹军去向。" 张固沉思良久,终于拍案:"好!就依二位之计。不过,婚事须延后,待攻下邺城以后再说。" 三日后,张固亲赴甄家住所。甄逸已从中山赶来,亲自出迎。宾主寒暄后,张固开门见山: "甄公厚爱,张某愧领。婚事可定,但需延至邺城攻下之后。不知粮草何时能到?" 甄逸年约五旬,面容慈祥却目光如炬。他捋须笑道:"将军爽快!粮草已备妥,首批五万石三日内可至。余下二十五万石,分三月运抵。" 张固心中暗喜,却不动声色:"甄公如此信任,张某感激不尽。不知令爱..." 甄逸拍拍手,屏风后走出一位妙龄少女。只见她约莫十六七岁年纪,肤若凝脂,眉目如画,行走间如弱柳扶风,正是甄宓。 "小女甄宓,见过将军。"少女盈盈下拜,声音如清泉击石。 张固如果说不好女色,那肯定是假的。但是此刻也不禁为之一怔。他连忙虚扶:"小姐请起。张某粗人,恐委屈了小姐。" 甄宓抬眸一笑,眼波流转:"将军英雄盖世,能侍奉左右,是妾身的福分。" 宴席间,甄逸看似随意地问道:"听闻曹操已迁都南皮,将军下一步有何打算?" 张固警觉起来,含糊答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当务之急是拿下邺城。" 甄逸意味深长地笑道:"甄家在清河有些产业,若将军需要南皮情报..." 张固与诸葛亮对视一眼,心领神会:"那就有劳甄公了。" 当夜,张固留宿别院。甄逸安排了一场私宴,只有张固、诸葛亮、郭嘉与甄家父子五人。 酒过三巡,甄逸突然压低声音:"将军可知为何曹操能轻易放弃邺城?" 张固放下酒杯:"愿闻其详。" "因为邺城粮仓已空。"甄逸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三个月前,曹操秘密征调邺城部分存粮运往南皮。表面说是防备将军,实则是为迁都做准备。只是曹操不知道,他剩下的粮草会被焚毁!" 诸葛亮羽扇一顿:"甄公如何得知?" 甄逸笑道:"因为那批粮草,有一半是甄家提供的。" 帐内气氛骤然紧张。张固手按剑柄,眼中寒光闪烁:"甄公与曹操...?" 甄逸不慌不忙:"商人逐利而已。曹操出高价,甄家卖粮,天经地义。如今甄家看好将军,自然倾力相助。乱世之中,家族存亡高于一切。" 张固缓缓松开剑柄,大笑起来:"甄公快人快语,张某佩服!来,干杯!" 离席后,诸葛亮私下对张固道:"主公,甄家两面下注,不可不防。" 张固冷笑:"我岂会不知?先用其粮草,待大局已定,再作计较。" 郭嘉却道:"甄家此举虽为自保,但也证明曹操确实势衰。主公不妨假意亲近,借甄家之力尽快平定河北。" 次日,张固与甄逸正式签订盟约。甄家即刻调拨五万石粮草至张固大营,余下粮草按约定时间分批运送。作为回报,张固承诺攻下邺城后纳甄宓为妾,并保证甄家在河北的商业特权。 临行前,甄宓亲自为张固斟酒送别。少女眼含秋水,轻声道:"妾身在此处等候将军佳音。" 张固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小姐保重,不日再见。" 回营路上,郭嘉笑道:"主公好福气,得此佳人。" 张固却无喜色:"乱世之中,美色不过是权力的点缀。甄家今日能背叛曹操,来日未尝不会背叛我。" 诸葛亮点头:"主公明鉴。不过眼下粮草问题已解,可全力攻打邺城了。" 三日后,首批五万石粮草如期而至。张固军中士气大振,对邺城的攻势更加猛烈。而甄家也如约派来向导,带领张固的斥候探查南皮防务。 邺城攻防战进入白热化阶段,而远在南皮的曹操收到密报,得知甄家倒戈,勃然大怒:"甄逸老贼,安敢如此!" 荀彧劝道:"丞相息怒。商人重利轻义,本就不可深信。当务之急是加强南皮防务,防备张固来攻。而且甄家作为本地商贾,必然眼线云集,要千万分小心!" “而且,河北还有一个商人家族,苏家!他们也要好好盯着了!” 曹操却露出阴冷的笑容:"不急。甄家能背叛我,就能背叛张固。” 曹操转而对身边谋士道:“我要让甄家为他们的背叛付出代价。传我命令,派人暗中联络苏家,许以重利,让苏家不能再倒向张固。”荀彧领命而去。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边,得到粮草支援之后,张固对邺城的攻势变得愈发猛烈。他的军队犹如一头饥饿的猛虎,变得更加凶猛和无畏。 张固站在阵前,他的身影高大而威猛,手中的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他的目光紧紧盯着邺城的城墙,仿佛那是他的猎物一般。 张固手下的士卒们也感受到了主帅的决心和勇气,他们如猛虎下山般,趁着士气正盛,迅速架起云梯,毫不犹豫地冲向邺城城墙。云梯在城墙下高高竖起,形成了一道通往胜利的道路。 只不过城墙上的守军们并没有选择坐以待毙,他们用滚木礌石进行顽强抵抗。这些巨大的木头和石头从城墙上滚落下来,带着巨大的冲击力,砸向攻城的士卒们。一时间,喊杀声、撞击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 然而,张固的士卒们并没有被吓倒。他们勇往直前,用盾牌挡住滚木礌石的攻击,同时奋力攀爬云梯,一步一步地向城墙上逼近。 张固亲自在阵前指挥,他的声音如同雷霆一般,响彻整个战场。并且亲自上前鼓舞着士卒们的斗志。 在张固的激励下,一名年轻的士卒率先爬上了云梯。他身手矫健,动作迅速,但就在他快要登上城头的时候,守城士兵的刀斧突然砍中了他的手臂。 鲜血顿时喷涌而出,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咬紧牙关,用另一只手死死抓住城墙边缘,奋力翻上城头,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这名年轻士卒的勇敢行为激励了其他士卒,他们纷纷效仿,不顾一切地爬上云梯,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城墙上的守军们虽然人数众多,但面对张固士卒们的勇猛攻击,也渐渐有些抵挡不住。 城下的士卒不停的欢呼着先登,先登的口号,这名士卒即将得到的丰厚的赏赐,让他们羡慕不已。 与此同时,城楼下的攻城锤也在不断地撞击着城门。每一次撞击都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是城门在痛苦地呻吟。终于,在经过多次猛烈的撞击之后,城门不堪重负,被撞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张固见状,立刻下达了进攻的命令。他的大军如潮水般涌入城中,势不可挡。守军们见大势已去,纷纷溃逃。张固率军一路追击,毫不留情地清扫着城中残余的敌人。 经过一番激烈的巷战,张固的士卒们终于控制了邺城。张固骑着战马,缓缓进入城中,看着被鲜血染红的街道,心中感慨万千。这场艰难的攻城之战,终于以胜利告终。 这边,曹昂与曹仁等人带领剩余的一万多名士卒匆忙逃出邺城。 根据曹操的指示,原本曹昂应该一路北撤,直接前往常山郡。 可惜抵达邯郸之后,曹昂便不同意继续北撤了。曹仁苦劝道:“世子,丞相有令,咱们应速去常山郡,不可停留。” 曹昂却满脸不服气道:“北撤不过是示弱之举,如今咱们尚有万余士卒,何不再寻机会与张固一战。况且邯郸地势也可据守。如今魏郡丢了,如果前往常山,岂不是连赵国也一并让给敌军?” 曹仁解释道:“世子,常山与中山和并州相连,且地形复杂。利于久守,这才是主公让世子前往常山的原因。” 曹昂摇头说道:“不可,一旦赵国丢失,咱们和壶关的联络就会断了,一旦如此,并州危矣!” 曹仁说道:“可是仅凭咱们这一万余人,如何守住赵国?” 曹昂指着舆图,对曹仁说道:“将军且看,壶关还有守军四万,我打算从壶关调回两万兵马,再将赵国郡兵收拢一二,另外从常山调兵一万,如此一来,咱们手里就有五万士卒,在凭借邯郸城高墙厚,未必不能守住这里!” 说罢,曹昂拦住还要继续劝说的曹仁,说道“曹将军不必多言,我意已决。”曹昂语气坚定,不容置疑。曹仁无奈,只得依从。 张固拿下邺城后,并未急于追击。诸葛亮道:“曹昂不按曹操指示北撤,驻留邯郸,必是想寻机反扑。我军可先休整,再派细作探查邯郸军情。” 张固点头称是。与此同时,曹操派去联络苏家的使者已抵达苏家。使者许以苏家大量金银财宝与商业特权,苏家权衡利弊后,决定表面中立,暗中为曹操提供情报。 而曹昂在邯郸积极整军备战,企图夺回邺城。喜欢三国之风起扬州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三国之风起扬州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