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杨家天下

第36章 大练兵二(1 / 1)

经过短短的十几天时间,这八百士卒的转变完全是有目共睹。 各个身材挺拔,昂首挺胸,左手按刀右手持枪而立纹丝不动。 八百人整整齐齐的列队在点将台下,没有一丝嘈杂的声音。 在配合着新发下去装备铁甲和长枪,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这也让关羽几人心服口服,别说其他的,就这卖相和装备比皇宫的禁军都好。 杨升表示他们还可以做的更好,有充足的食物和肉食还不能练出精兵来,自己以后还怎么混? 兵是成了,下一步呢? 先辈们好像是从剿匪开始练兵的。 可是! 雁门郡内没有土匪啊! 两年之前的五台山上倒是有一股流寇。 但随着鲜卑人兵寇雁门关,这伙人也入了官军,几乎都战死在了关上。 该怎么办呢? 没有匪剿,怎么彰显军威,怎么练兵呢? 看着远处的大山,有了! 于是从这天开始,这八百士卒开始了分批次的外出拉练。 由关羽、张合、张泛三人中的一人带两百或者三百人全副武装的开始拉练。 目标就地雁门治下的几县。 一来显示一下军威,二来也能震慑一下地方上的霄小,三来也能起到练兵的作用。 一个人回来之后,第二天在换人,结果几次拉练下来,效果斐然。 杨升眼看自己的几板斧耍完了,于是就回了太守府,因为自己这一套已经让关羽他们学了个七七八八的。 在待在大营也没多大意思,也就是每天晚上去给挑选出来的几十人上上课。 他从军民是一家,兵从百姓中来开始讲。 等这些说的差不多了。 他继续从刘邦的白登之围,之后大汉屡次和亲的耻辱开始讲起。 在到汉武帝时期卫、霍远征匈奴,打得匈奴不敢南望,可谓是一雪前耻。 接着就是西域的班超、耿恭等人事迹。 只给几十个人上课,效果斐然。 这天他再次来到大营,看着光秃秃的院墙感觉少了点什么。 于是下午。 他就带着几个人开始写宣传标语。 一直忙活了两天他才停下来。 这天关羽刚完成一次拉练,带着士卒刚一踏进入大营,对面的墙壁上用红色颜料写着一句话“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来到训练场,周围写着“训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我们要时刻牢记,我们是百姓的子弟兵!” 随着列队解散,众人来到食堂,里面也写着“按需取量,杜绝浪费。”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士卒回到了兵舍,兵舍外墙都写着“兵舍是我家,文明靠大家!” “勤洗澡,搞卫生,病毒近不了我身。” 甚至连厕所里面都写上了“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到最后他直接把《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都搞了过来。 当做军纪的核心! 毕竟如果没有好的军纪约束,兵祸造成的灾难远比天灾来的更恐怖。 如果有人违法了,直接关在大营西侧的小黑屋里面。 违反一条关一天,两条关两天。 三条以上直接逐出军营,五条以上斩首。 他这一套下来,看着关羽几人一脸懵。 感觉杨升是不是魔怔了。 不过仔细一想,这些写在墙上的话确实没毛病。 兵从哪里来? 百姓里面来啊! 还有《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里面的每一条都能很好的约束士兵。 而杨升表示这只是你们看到了。 以后士卒把这些东西背熟了,然后接下来在教写字、认字岂不是就快多了。 几人瞬间震惊了,居然还能这样来! 这天,杨升再次来到大营。 眼看队列和拉练都已经差不多,他把之前就抽到的军中刀法《破锋八刀》交给了关羽,让他研究一下负责传授下去。 几天后。 看着下面士卒挥舞着卷云刀,随着阵阵刀锋闪过。 再加上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兵,顿时整个军阵中散发一股杀戮的气息。 他满意的点了点头。 看了一会他就走了。 毕竟以后他估计没时间在去指导训练士卒了,要让关羽他们几人支棱起来。 已经出师的几十人,被他挑选了十几个最优秀的出来,他专门成立的一部思教部门。 他打算把这个部门培养成后世的政治部。 平时主管后勤,训练时负责引导士卒的思想,战时帮主官参谋作战方案或者带领偏师行动,晚上下来教他们写字、认字。 所以每天晚上大营内都能看见以什为单位,围坐在校场的沙地上开始写写画画。 关羽几人发现随各种标语和《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普及。 识字的人突然猛增起来。 而且识字的士卒多了,这些士卒的训练认真程度上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不管怎么训练从来不说一句苦和累。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士卒识字的数量每天都在增加。 有十几个人已经可以把营内的标语和《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写下来了,最少的那个人也能写到五六十个字。 几人不由得在心底暗暗佩服杨升。 虽然有些事他们看不懂里面有什么道道,但效果斐然。 有了这次实验,《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也开始在新兵里面传播。 杨升的最低要求,你可以不识字但这东西一定要会背诵和遵守。 而杨升这些天离开大营也忙得不可开交。 因为广武到处动工,太守府每天都有大量的物资、人员调动政务需要他批示,小吏从早到晚都有人在太守府进进出出。 他一有空要么就是在去广武城四处转转,看看各地方的进度和质量怎么样,有问题的现场就给他们解决。 这天当杨升巡视了一圈广武,又解决了不少问题,才回到太守府就发现一个问题。 虽然已经从太守府拨出小吏去各县任职了,也算补齐了县令。 随之关羽几人的几次拉练,现在治下的几县完全是政通人和。 但自己的太守府现在由王毓和他也只是堪堪运转起来。 王毓更是忙的脚不沾地,已经早在杨升从大营回来的时候,就已经去各县开始丈量土地了。 随着王毓离开,好多事情都需要自己亲力亲为,大到几十金和小到一两石的粮草支出。 这些都要他批示,他实在有些忙不过来了。喜欢三国之杨家天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三国之杨家天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