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杨家天下

第211章 脑洞大开(1 / 1)

王毓当即起身道:“刺史大人!这些土地已经开始退化,最好的办法就是禁牧,让植被自己恢复。 只需要十几年时间,这里必然就可以缓过来。 到时候继续让人放牧也好,建城移民耕种也好。 这才是上策! 刺史大人三思啊!” 郭蕴也起身道:“主公!如果强行建城移民耕种或者继续放牧。 这些地方数年后必然退化,说不定以后会变成一个大沙漠。 那时我们建城移民所花费的心血可就付之东流了,甚至我等会成这片土地上的罪人!” 沮授几人也纷纷起身道:“主公!三思啊!” 这? 见杨升还在思考。 王毓继续说道:“刺史大人!此地的土地已经开始退化,建城以后当地之民又该以何为业?” 沮授也附和道:“主公!长史大人所言不差,在下以为此地实在不适宜建城! 而且两地多干旱少雨,不适宜耕种!” 想了想,他又补充道:“至少现在不适宜!” 其他的人也纷纷点头。 好几个人也站了出来,准备再劝说。 杨升抬手打断了众人。 他有些哭笑不得,他是那种不听劝的人吗? 于是说道:“诸位稍安勿躁!你们说的这些我都知道。 但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个办法短时间内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些问题! 而且可以保证这些土地以后不会再退化! 现在我想让你们帮我参详一下! 此事是否可行!” 哦? 沮授看了一眼众人,纷纷松了口气。 拱手道:“我等愿闻其详!” “随我来!” 偏厅内,还是熟悉的沙盘。 杨升手持长棍指着被黄河围绕的这一个大个几字型内的北部。 说道:“这里河西之地,有数万里的土地,之前水草肥美。 秦汉以来,大军围绕着这里先后和匈奴爆发了数次大战。 最后在武帝时期,大将军卫青才驱逐匈奴占据此地。 但后来我大汉势微,这块土地又从我大汉手中丢掉。 先后占领这里近百年的匈奴、羌、羯、氐等人无休止的放牧,导致两地开始退化。 现在这里重新回到我大汉手中。 所以我准备从这里,后套平原黄河的东侧开凿缺口,引黄河之水流入河西之地。 河水在横穿整个河西之地后,在流入黄河!” 说着他的长棍从西到东,在几字型上划了一道横线。 这? 众人都被杨升的这个脑洞给镇住了。 这是正常人能想出来的办法? 但仔细思索,这事完全可行。 毕竟河西之地就西高东低。 黄河也是这么流的。 而且这一片现在基本都是无人区,引黄河之水进入之后就会形成一个个湖泊。 这些湖泊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个地方缺水的问题。 然后再稍稍疏通一下,这些湖泊连接起来就又能从东边把多余的水在引流回到黄河。 只要有足够的水,这些地方的植被恢复时间必然大大缩短。 那时不管放牧也好,建城开垦也罢,这些都不再是问题了。 过了许久。 郭蕴率先出言道:“主公大才!如此一来我们只需顺着湖泊建城,一切困难皆可迎刃而解! 而且我们还可以在这里开展渔业和畜牧!” 苏则也附和道:“郭典农所言不错。 而且这数万里的土地一但开垦出来,只要耕种数年必然成良田,倒时也不差中原之地多少。 而且这么大一片草原,足够养数百万头牛羊的了。 那时五原、朔方两地就有一个坚实的大后方。 以后如果我们要打到草原上去,这里也是一个安全的中转站。” 众人听两人说完,都兴奋了起来。 只有王毓皱起了眉头。 说道:“主公!此策好是好! 只是河西之地远高于黄河,我们又要如何取水? 再者,一但引水入河西,那么地势低洼的上郡、西河两地也必然受影响。 而且! 上郡、西河两地的朔水(无定河)之前就时常改道泛滥,危害不小。” 额! 取水这事,倒是个问题。 至于河西和上郡,本来就没多少人口,不行就先将地势低洼的人迁徙一下。 以后看水流往何地,在进行安置。 至于朔水(无定河)泛滥? 顺便一道治理了就是。 这时沮授出言道:“长史大人多虑了!” 哦? 众人目光都看向了他。 沮授继续说道:“在下以为主公早就考虑了这一切! 黄河自古以来便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 我们不能只看我们所在的上游。” 嗯? 黄河决口、改道这事他们都知道。 远的不说从王莽乱政到刘秀光武中兴,黄河在濮阳地区决口改道。 直接就泛滥了60多年。 沮授接着说道:“黄河为什么会决口? 正因为上游河水湍急,下游又比较缓。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河水携带的泥沙在下游堆积起来,河道疏浚不及时这才会决口和改道。 所以我想主公提出的引黄河之水是在汛期引水。 黄河一到汛期,水位必然高涨。 这样一来取水的水口就无需太低,大大降低了取水的难度。 二来,在汛期分流黄河河水也会减轻下游的水量,众所周知大禹治水之策便是堵不如疏。 三来,引黄河之水可以入河西,可以使得河西之地成为我大汉的另一个天府之国! 四来,治理了这些地方,必然让植被更加丰富,以后的雨刷冲刷带走的泥沙必然大大减少。 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减少黄河下游河沙堆积,也能加上黄河决口、改道的风险。 主公深谋远虑,心怀天下,下官佩服佩服!” 嘶! 经过沮授这么一分析,众人看向杨升的目光都变了。 众人纷纷拱手道:“我等敬佩!” 杨升也错愕了。 他只是有突然有这么一个想法,提出来而已。 而且这事也是自己参考了后世的一则新闻“引黄治沙工程”。 但这个项目具体怎么实施的,他都没注意到。 所以才提出来,让众人参考一下,看看能不能提前实施下去。 但经过沮授这么一分析,原来里面这么多好处。 不过也无所谓。 他笑着摆了摆手,示意这都没什么。 沮授也继续说道:“至于朔水(无定河),到时一并治理的便是!” 嗯! 众人都点点头。 杨升随即说道:“既然此策可行,那么公与、文师,此事便由你们两人负责。” “诺!” 想了想,他又说道:“正好!公台来信,负责修缮长城的十万人刚好准备返回云中、雁门等地。 我预备在各地征调二十万劳工,共计三十万人一同参与其中! 昔年秦昭襄王时期,令蜀地郡守李冰修都江堰,使得蜀地成天府之国。 希望今日你们二人修此渠也能成就一番美名! 如果此事成了,我会在中学的教材上给你们专门写一篇文章,供学子们学习!” 嘶! 众人倒吸了口凉气。 自从云中和定襄收复之后,哪怕的翻新晋阳和上党等地,和治理汾河都没超过十万人。 而且以两人比肩李冰。 还要写入教科书里面。 两人对视一眼,郑重的拱手道:“在下领命!必不负主公重托。”喜欢三国之杨家天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三国之杨家天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