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做任务怎么变成谈恋爱了?!

第26章 后世番外(1 / 1)

自习课的铃声刚响过不久,历史老师便抱着一叠资料走进教室。 他推了推眼镜,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应大家强烈要求,今天我们就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继续聊聊'景和之治'背后的故事。” 粉笔在黑板上轻轻敲击,发出清脆的声响。 “上节课我们已经梳理过这位女帝的主要政绩——教育改制、水利工程、开疆拓土......” 老师顿了顿,眼神扫过台下突然躁动的学生们,“不过今天,我们要重点探讨的是——她生命中最重要两个男人。” 教室里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几个女生已经忍不住交头接耳起来。 “安静。”老师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却掩不住眼中的笑意,“没错,就是她的兄长承天帝秦晔,以及她的老师秦侯池越。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 他故意拖长了音调,“但在这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他们的历史贡献。” 投影仪亮起,展示出一组复原的古代图纸。 “池越创立的天工院,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机构。” 老师指着图纸上精密的构造,“他设计的工匠考核制度打破了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建立了系统的技术传承体系。” 前排一个戴眼镜的男生举起手:“老师,这不就是现代的职业资格认证吗?” “比那还要超前。”老师赞许地点头,“天工院不仅考核手艺,更鼓励创新。景和年间的'匠师考课'记载,优秀工匠可以直接入朝为官。” 画面切换到一张古籍插图,展示着农民使用新式农具的场景,“比如铁匠赵大锤,因为改良犁铧被破格提拔为工部主事。” “这种制度让当时的科技水平领先世界数百年。”老师的语气中带着感慨,“欧洲要到工业革命时期,才出现类似的体系。” 话题转到秦晔时,老师的语调明显轻快起来:“这位皇帝最令人费解的,就是在壮年时突然禅位给妹妹的举动。” “是不是被逼退位啊?”后排一个男生大声问道。 老师摇摇头:“正史明确记载是主动让贤。而且退位后,他和池越云游四海,每隔一两年还会回京小住,怎么看都不像被迫的样子。”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压低声音:“不过野史倒是有些......耐人寻味的记载。” 全班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投影上出现一段古籍原文: 《周书·池越传》:“帝与越同乘出猎,夜宿帐中,侍从闻笑语达旦。” “注意这个'同乘、笑语达旦'。这说明当时两个人的关系非常亲密。”老师意味深长地敲了敲黑板。 “类似的记载不止一处。《承天起居注》里还提到,秦晔批奏折时,池越常在旁磨墨,有时'帝执其手而笑'。” “哇哦——”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 老师按下遥控器,投影仪亮起一份泛黄的《承天起居注》影印本图片。 他故意放慢语速,营造悬念:“刚才有同学问及池越的少年经历,这里有个细节——他从小就在宫中长大。” 屏幕上显现出一段工整的楷书: "灵台郎池越,性敏达,善工巧。帝甚爱之,尝于庭中亲授《韩非子》。 越问:'陛下欲臣学法家之术?'帝答: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注意这里的'庭中亲授'四个字。”老师用电子笔画了个圈,“当时秦晔已是九五之尊,却亲自教导一个功臣遗孤。” 他意味深长地停顿了一下,接着到:“这就是为什么史官会这样记载:帝甚爱之。” “老师!”一个扎马尾的女生突然举手,眼睛发亮,“'君子藏器'是不是一语双关?池越后来搞发明创造,不就是'藏器'的最好诠释吗?” 教室里顿时爆发出一阵会意的笑声。 老师也忍俊不禁:“解读得很妙,但更关键的是——” 他敲了敲讲台,“《起居注》不会无缘无故记录这种细节。史官特意保留这段对话,说明当时朝野都注意到了他们的特殊关系。” 幻灯片切换,显示出《承天记事》中的一段记载: "帝令百官贺池氏子冠礼,众臣窃议,帝佯作不知" “这可是重磅史料。”老师推眼镜的手微微颤抖,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按《周礼》,只有亲王、重臣的生辰才配享百官贺表。而当时的池越只是个正七品的'灵台郎'。” 他调出唐代《开元礼》进行对比:“就像玄宗让群臣给杨贵妃贺寿一样,这是帝王在用礼制给心上人镀金身。” 老师眨了眨眼,“秦晔这是在用最正式的方式宣告:这人我罩着。” 教室后排传来一阵压抑的尖叫:“好霸气!这是公开护妻啊!” “再看这个细节。”老师点开《爵册档案》,“池越封侯时,礼部拟了'齐侯'、'安侯'等封号,但秦晔亲笔改成了'秦侯'。” 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齐 - 平等 秦 - 王权 “齐字有平等之意,古代的齐国封地在今天山东一带。”老师用教鞭指着地图, “春秋时期管仲因经济改革之功被封齐侯。池越建立天工院、主持商税改革,贡献都在技术和经济方面,按理说封'齐侯'最合适。” “那为什么要改为'秦侯'呢?”老师环视教室,“池越祖籍在北地,与秦国毫无渊源。提到'秦'这个封号,你们首先想到谁?” “秦始皇!” "秦王李世民!" 几个学生异口同声。 老师赞许地点头,“纵观池越一生,他只带过一次兵,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并无突出建树,显然与这个封号不适配。” 他压低声音,“所以学术界普遍认为,这个封号纯粹是出于秦晔的私心。” PPT切换,黑体加粗显示着着名历史学家的论断: 「妻者齐也,秦者君也」 全班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老师强忍笑意解释道:“'齐'在古礼中有'正妻'之意,秦晔不用'齐侯'而选'秦侯',相当于......”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几个女生激动地接话,教室里瞬间沸腾了。 “还有一些其他的证据可以佐证。”老师神秘地压低声音,手指在平板上快速滑动,“池越与秦晔晚年隐居江南时,曾亲自设计建造了一座园林,取名'同舟苑'——” 他故意停顿,等学生们都竖起耳朵才继续,“取'风雨同舟'之意。” 投影仪上浮现出一幅古画复原图,亭台楼阁掩映在江南烟雨中。 底下立即响起一片“哇!”的惊叹声。 “据《吴郡志》记载,”老师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狡黠的光,“同舟苑的建造,从选材到施工,两人全程参与,连假山石都是亲自挑选的。可惜这座见证历史的园林后来毁于战火。” “这不就是神仙眷侣退休生活嘛!”一个女生忍不住小声感叹。 老师忍俊不禁:“他们未曾公开,但也未曾否认,两个人终身未婚,却始终相伴左右。所以现代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两位的关系......” 他意味深长地拖长音调,“恐怕超出了普通君臣的范畴。” 说着,他调出一份泛黄的档案:“这是《更漏吏夜值记录》的残卷——'初七夜,秦侯越宿于御寝,五更方出。'” 教室里顿时炸开锅。老师连忙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注意,这段记录发生在秦晔南巡期间。” 他狡黠地补充,“而且不是孤证,类似记载有七处之多。” 画面切换成民间《南游杂记》的插图: “帝与越共乘竹筏顺流而下,帝吹笛,越舞剑,两岸桃花纷落如雨。有老渔夫见之,疑遇谪仙。” “但官方史书是这么写的。”老师放出正史记载: “帝出巡,察吏治、修水利,所过之处百姓箪食壶浆。” “噗——”后排男生拍桌大笑,“什么体察民情!分明是公款度蜜月!” 老师笑着放出最新考古发现:“去年洛阳出土的私人文书中,有封池越写给女帝的信特别有趣。” 投影上显现出清隽的字迹: '伯珣近日嗜甜,然牙疾又犯,吾当藏其蜜饯。' 他重点圈出落款:“看这里——'兄越嘱'。” 全班集体愣住三秒,随即爆发出更大的骚动。 “池越既是女帝的老师,又自称'兄'。”老师挑眉,“这个称呼很值得玩味啊。” 学生A激动地站起来:“这不明摆着是家属身份嘛!” 学生B疯狂点头:“6啊6啊!” 学生C捂着脸:“救命,这也太甜了吧!肯定见过家长了!” 下课铃响起。 老师最后总结道: “景和盛世的辉煌,正是这三人的完美配合——秦晔的放权,池越的创新,女帝的魄力,缺一不可。” 他眨眨眼,收拾教案的动作突然一顿:“至于那两位的关系嘛......” “懂得都懂!”全班异口同声地接话。 教室后排突然传来一声大喊:“老师!他们是不是合葬了?” 老师背对着学生,嘴角微微上扬:“正史记载,承天帝并未入葬帝陵。” 他转身时眼里带着温柔的笑意,“或许......他们真的永远留在了江南。” 【课后·校园论坛】 标题:历史组今天磕疯了!承天帝×秦侯石锤合集! 热评1:天工院是嫁妆,新政是聘礼,女帝是CP粉头(确信 热评2:考古队快去找同舟苑遗址啊!我要看陛下给侯爷种的花园! 热评3:同人女狂喜!《关于我嗑的CP被写进教科书这件事》 热评4:建议下次团建去江南,四舍五入就是给祖师爷上坟(bushi喜欢说好做任务怎么变成谈恋爱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说好做任务怎么变成谈恋爱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