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秦淮茹成了我工具人

第169章 医院(1 / 1)

“国庆,什么是面粉票?” 秦淮茹早已醒来,正静静地听着收音机。 “面粉票是用来买面粉的凭证,一套三枚,分别代表四市斤、八市斤和十市斤。 现在面粉限购了,不过我们家不用担心,还有两百多斤存货呢。 上次买的面粉到现在还没吃完,而且存量还在增加。” 他的姥爷留下的小院和三进大院里都囤满了粮食,这辈子都不愁饿肚子。 从两年前开始,城市里就开始登记户籍了。 他们家现在三口人,小关响已经登记过,可以领到面粉票。 有固定工作的农村人也能领到面粉票。 但岳母和小京茹就比较吃亏了。 岳母没有工作,而小京茹即使在城里读书,也不能分配到粮食。 所以才会出现同一所学校,有的学生吃细粮,而有的只能吃黑馍和红薯的情况。 除非考上大学,才能获得粮票和助学金,这待遇相当于一个小学徒。 农民要想拿到粮票,只能用农产品和有粮票的城市人交换。 “家里以后会不会缺粮?”秦淮茹有些忧虑,孩子还这么小,可不能让他挨饿。 “想什么呢?接济别人是不可能的,但自家吃饭没问题。”李国庆拍拍媳妇的脸,觉得她没点眼力见儿。 “哎!” 秦淮茹心里高兴,差点忘了自己男人是街道干部。 “你带着儿子先走,我这就起来。” 李国庆轻手轻脚地将怀中的小关响放在床上。 刚出生的婴儿体热不足,遇冷时需要靠大人传递热量保暖。 当时没有空调,屋内生炉子虽能取暖,但对婴儿并不安全。 "我去给你找衣服。" 秦淮茹也站起身来。 坐月子期间,她仍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得去街道办一趟,晚饭就不在家里吃了。" 今天是周一,他去街道兼职,还要负责审核面粉定量,工作十分繁琐。 根据不同工种、职位和年龄,划分出几十个标准,未来可能增加到上百个级别。 本月出勤率高,应适当加薪。 "路上小心点。" 秦淮茹叮嘱着,直到看见男人推着自行车离开院子,她才回到里屋。 这坐月子的日子,和坐牢差不多。 李国庆还未走出中院就被拦住了。 "大事不好!街道办刚刚派人来通知了,明天起开始审核户籍,下个月一号开始,买白面就得用面粉票了。" "是不是你之前听到什么消息,才囤了这么多粮食?" "幸好听你的话,家里还存了几十斤白面,还没吃完呢。" "李国庆,以后还能常吃到白面吗?难道又要像建国前那样,一个月都吃不到一两次,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包顿饺子吗?" 院子里的大妈们渐渐把李国庆当成了风向标,虽然他总是爱捉弄人,但关键时刻讲真话的时候也不少。 贾张氏也忍不住开口:"我家已经没白面了,全用来给碧华坐月子了,这可怎么办啊。" 李国庆说道:“这事不用着急,听街道的安排就好。 这其实是一件好事,以后大家买白面的机会会更公平。” 确实很公平,就连干部自己也很难弄到多余的白面票,粮票制度正是为了保护普通百姓。 “大家晚上等三位大爷回来再说吧,街道会找他们谈的。 我还有事,先走一步。” 他现在说什么都没用,等街道重新审核完户籍资料后,每家的白面配额自然就会确定下来。 虽然平时大家为了省钱,买的白面不多,但要是真的买不到了,那可就麻烦了。 出了院子,他去吃了油条,这是他的最爱。 媳妇坐月子不能吃,所以他也没打算带回去。 至于岳母那边,早就吃过早饭,这会也顾不上了。 “老板,来两根油条,一碗豆浆。” “哎呀,李兄弟,今天不巧得很,油条已经卖完了。 白面现在限量供应,你应该也听说了吧。” 这家店是街道办的,消息比一般地方更灵通。 “别啰嗦了,给我炸两根油条。” 李国庆说着把工作证拍在桌上。 店老板一看就明白了,难怪上次他说要掀翻我的油锅,原来你是街道干部啊,早说不就得了。 “李兄弟,稍等一下,我这里还有一些面粉,这就给你炸。” 店老板赶紧加热油锅,掀开案板上的白布,下面是已经发好的白面团,取了一些出来,再次搓揉后切成两段。 用筷子在中间压一下,拉成条状,放入油锅,油条就做好了。 李国庆吃完后心想,以后的日子真的会很艰难。 一根油条需要二两白面票,等食油也开始管制后,油条就不再是普通人能轻易吃到的了。 《人是铁饭是钢》中,梁拉娣的师傅参加干部会时分到一根油条舍不得吃,带回给了梁拉娣,最后这根油条被四个孩子分食了。 很快,他来到前门街道办事处,刚准备算账就被主任叫进了办公室。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主任,您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这两个月他总是加班,不能再多了,否则就会被发现能拿到全勤奖,那可就糟糕了。 主任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说道:“不是让你增加上班天数,而是关于你在哪里领取面粉定量的问题。” 面粉定量是按岗位发放的,有工作单位的在单位领取,没有工作的城镇户口需通过户籍建立粮本,两者只能选其一。 李国庆心想,这确实是个问题。 他身兼三职:街道干部、农业部技术员,还有冶金部轧钢厂的钳工,同时又是城镇户口。 “主任,您觉得我应该在哪里领取比较合适?” 既然主任清楚他的情况,听听他的建议也无妨。 “去轧钢厂领吧,你还不算是正式干部,作为工人能领到更多的定量。” 主任虽然有意将他调过去,但也要考虑手下人的利益。 “那就听您的安排。” 李国庆其实并不缺面粉,但还是要装作重视的样子。 除此之外没什么特别的事,他回到办公室计算总定量,以便与粮油公司对接,让他们提前备货。 接下来的事情变化不会太大,他也只需忙这一阵子。 中午他便结束工作,在丝绸店吃过饭后,下午前往轧钢厂。 之前答应梁医生的事不能再拖延了。 对于梁拉娣,他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想改变她的命运。 “笃笃!” “李国庆,快请进来,有什么事吗?” 杨厂长正在查看报表,下个月将实行白面票制度,这对大型企业的影响最大,比如轧钢厂有这么多工人,都需要食用白面。 而最小的票面是四斤,这样如何进行流通? 因此,工厂需要自行印刷粮票,让工人用白面票换取工厂粮票,在食堂内使用。 “是这样的,我这里有一个新发明,需要用到一名长期焊工。 我们厂正好缺少这个工种,虽然钳工也能焊接,但这样有些大材小用,也浪费时间。” 李国庆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所以我想找一名有焊工基础的学徒工,这样既能节省工钱,又不影响生产,您觉得如何?” 杨厂长思索片刻后说:“你的发明能和之前的高档剃须刀相比吗?是否也能创造外汇收入?” “那是当然的,这次的发明比以前的好多了,否则怎么会需要一个长期的助理学徒工呢?我的思路还不太清晰,需要不断试验修正。” 李国庆其实并没有太多考虑,但他一旦有了灵感,就像决堤一般,等有空时花几分钟思考就解决了。 “李国庆,你提出的要求没有问题。 这样吧,我让分厂为你找一名焊工调过来。” 杨厂长立刻同意,比起李国庆发明带来的影响,一个岗位根本不值一提。 “杨厂长,还是从外面招聘焊工吧。 要是从厂内调人,如果我不习惯,反而麻烦。 直接从外部招聘,我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参考资料挑选合适的人选。” 如果觉得不合适,就辞退,再换一个。 李国庆的目标是将梁拉娣招进厂里,所以他得找一个借口。 “原来是这样!”杨厂长突然明白了,你是想让厂里空出一个岗位。 “李国庆,再给我透 ** 信息,你这次的发明是什么?” “嗯,算是比较大的一项,不过不会耽误其他事情,年前应该能完成,期间我还会做一些小发明。” 他还能有什么新想法呢,目前还没有灵感,也没有手机可以查询资料。 “好,就按照你说的做吧。” 杨厂长心里想着,只要有一些小发明就行,一个奇怪的焊工岗位,问题不大。 “厂长,今天可以发布招工信息了吗?只招一天就够了。” 李国庆也担心报名人数太多,不好处理。 杨厂长立刻说道:“只有一个岗位,没必要大规模招工。 我看让车间主任在各车间通知一下,看看有没有亲戚朋友想报名。 你还有什么要求,现在可以直接说。” “很简单!年龄在二十五岁以下,有焊工基础即可,不限男女,不限户籍,只招学徒工,就这些了。 最后录用谁,我会根据提交的资料来决定。 杨厂长,这下可帮了我大忙了,对了,我的面粉票在厂里领取,和我媳妇一起,拿双份。” 李国庆算了算,即使主粮全部限购,按轧钢厂钳工的标准,每月三十斤定量,他拿双份就是六十斤。 再加上小关响也有点定量,每月八十斤没问题,每天两斤七两的定量,家里五口人,三大两小,表面上看足够吃了。 如果不够,还有聋老太太剩余的粮票可以用,当初他提过这事。 这时,杨厂长点头说:"行,半小时后我让车间主任开会,把事情安排下去。" "那就多谢了,我还有事,先走了。" 李国庆离开工厂后,直奔工人医院,这是轧钢厂指定的医院,不能随便乱跑。 "笃笃!" "梁医生,您忙呢。" 他来到办公室,敲了敲门。喜欢四合院:秦淮茹成了我工具人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四合院:秦淮茹成了我工具人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