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逝,初雪之后接连下了几场雪,大地银装素裹,格外美丽。 元旦将至,李国庆最终决定不去看外婆,但他托岳母带十斤面粉票和六块钱过去即可。 "女婿,面粉票这么珍贵,你竟然送十斤?" 秦母认为给多了,城里工人每月才分到十几斤面粉票。 秦淮茹也劝道:"爸,外婆在乡下也买不到白面,给钱就行了吧。" "就这样吧,外婆六十岁大寿,我也一直没见着她。 如果外婆不要的话,你们看着办就好。" 他把钱票交给岳母后便出门散步。 本月24日发放下月面粉票后,阎埠贵迅速换走了200斤,而昨天26日发布了通告,限制粗粮购买,使面粉票价值翻倍。 他在阎埠贵处以近90元的价格购得近500斤面粉票,其中400斤是高价票。 不过阎埠贵获利不多,别人收票也需花钱,还有风险。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现在粮食比钱更重要。 …… 转眼间,元旦已过,迎来了1954年。 到了1月3日,小妾陈雪茹仍未生产,但已住进医院,估计这几天就会分娩。 李国庆最近每天都往医院跑,乐此不疲。 1月4日清晨,秦淮茹起床,穿上新发的冬装厂服,这是入冬后新配发的劳保用品。 "妈,我刚喂过孩子,要到中午才能回来。" 秦淮茹将熟睡的小关响放在床上,两个月产假结束,今天她要上班了。 "好,家里有我看着呢。" 秦母笑呵呵地说,每天都像过节一样。 李国庆从外面走进来,身旁跟着端着盆的小京茹,她们刚在院子里洗漱完。 “淮茹,我一会儿送你去厂里,顺便把工资领了。” 昨天是周日,厂里的工资还没发,他今天要去小姨子家,所以一大早就得出门。 “国庆,你忘了吗?我现在会骑自行车了。” 秦淮茹轻声提醒,她坐完月子后,又在家休养了一个月,身体已经恢复得很好,还学会了骑车。 “哎呀,瞧我这记性。 那你也骑车去吧,中午回来给孩子 ** 。” 不一会儿,早饭吃完,小京茹自己去上学了,岳母留在家里照看孩子。 他和秦淮茹各自推着自行车往外走,俨然是一对双职工家庭,不过他这边目前还没有工作。 “李国庆、秦姐,等等我。” 许大茂也推着自行车赶上来,他也是这个时候出发。 “大茂,下星期我一定给你安排好春燕的检查。” 李国庆提起了一直拖着没办的事情——带春燕去做检查。 “那就太好了。” 许大茂答应着,却又提到另一件事,“昨晚你们回来晚了吧,还不知道贾家发生的事呢。” “怎么了?” 李国庆确实不知情,元旦时他去三进大院看望小姨子了,这也让他有机会去看望自己的小老婆。 “出了大事,贾张氏竟然让陈碧华回厂里工作,自己则去厂里顶替上班,成了钳工。” 许大茂说起这件事都觉得难以置信,贾家的工作岗位,从老贾开始,到贾东旭,再到陈碧华,最后竟轮到了贾张氏,这家人可真是全员上阵了。 “什么!贾张氏要去厂里上班?” 秦淮茹吃了一惊,难道自己今后要和贾张氏共事?这让她很不舒服。 李国庆问:“贾东旭会答应?他不会闹吗?” “他就在那边。”许大茂指着水槽边,贾东旭正洗碗,穿了件旧棉衣,这是常理,不上班就不用讲究穿着。 “东旭,怎么回事?”李国庆停下车走近,他不急着上班,妻子刚结束产假。 “李国庆……呜呜!”贾东旭看到人来,忍不住哭了。 “别哭,有事慢慢说。” 他最受不了东旭这样,总觉得他可怜。 “唉!我妈非要去顶岗,不让我上班。 我一个男人怎么天天待在家?” 贾东旭感到委屈,自从媳妇顶岗后,他真的没工作,生活也不好过。 好不容易盼到复工的机会,却被母亲抢去了岗位。 “你妈在哪?” 李国庆没想到贾张氏直接抢了他的位置。 “和我媳妇去厂里谈顶岗的事了。” 贾东旭低着头,突然听见屋内传来哭声,急忙说:“棒梗哭了。 李国庆,你先忙,等空了再说。” “行,你快去看看棒梗吧!” 李国庆摇头,贾张氏果然厉害,真去抢岗位了。 “走,我去看看贾张氏,以后可是同事了?” 李国庆感到有些恍惚,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竟会在同一个车间遇到贾张氏。 三人骑着自行车很快就到达轧钢厂,直奔办公楼而去。 “大茂,你赶紧去宣传科,别耽误了打卡。”许大茂答应一声便匆匆离去,但他心里盘算着待会儿也要过去看看热闹。 李国庆领着秦淮茹来到办公室报到,确认完产假已经结束。 随后他问道:“大姐,今天早上二车间的陈碧华来过没有?”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来过了,还带着婆婆一起,好像是去楼上工办有别的事。”负责记录的大妈立刻回答。 “谢谢您!” 走出办公室后,李国庆对秦淮茹说:“你先去车间,我随后就来找你。” “好的。” 秦淮茹点头离开,到达车间时,陈芸和其他女工都围了过来。 “秦淮茹,许久不见了。” “还以为你会摆满月酒,结果因为缺面粉票,没成。” 厂里的许多工人认为避免了一场麻烦,却不知道其实是李国庆觉得麻烦才没办酒席。 “陈碧华呢?她也应该来了,怎么没见到人影?” 有女工提到东旭的妻子,同样很久没见了。 秦淮茹答道:“我不太清楚,但她今天确实进了厂。” …… 厂办公室内,唐主任一脸惊讶,一时没反应过来。 “陈碧华,你要回家带孩子,我能理解。” 您这岗位,不该让贾东旭来接替吗?他年纪轻轻的。” 唐主任在工厂工作多年,头一回碰到这么棘手的顶岗问题,绕了好几圈也没解决。 贾张氏急忙说道:“唐主任您好,我家东旭身体不好,需要在家休养,所以只能由我去上班了。 不然家里四口人,日子根本没法过。” “这话倒也没错,可您的年纪是不是有点偏大了?再去做学徒工,合适吗?” 唐主任从未招收过年纪这么大的学徒工,开这个先例,传出去总觉得不妥。 “合适,有什么不合适的? ** 活利索,院里谁不说我勤快?” 贾张氏今天无论如何都要成为工人,在厂里吃白面,还能存下养老的钱,这多好的生活啊。 唐主任还有些犹豫,虽然这不违反规定,但一个人顶替另一个有家庭成员的情况确实少见,也太不合常理了。 “笃笃!” “咦,李国庆你怎么来了?” 唐主任惊讶地看着这位曾经因病退休的钳工,虽不是什么正经人,但人家已是二级工,无处申诉。 “李哥儿!” “李国庆!” 陈碧华和贾张氏脸上满是喜悦,他来了就有希望了。 “哦,我是来领工资的,顺便来看看。 唐主任,这是怎么回事?” 他不是来阻止贾张氏进厂的,别人贾家自己都没异议,他不想管闲事。 “就是这位张翠花要顶岗……” 唐主任说了事情经过,希望有人能帮忙分析。 没想到李国庆直接说:“那就让她顶岗吧,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我就是来看看,领工资去了。” “不是,你这话说得太轻松了……”唐主任话没说完就走了,叹了口气,最终还是帮她办了。 “张翠花,来办理入职手续吧。 从今天起,你就在二车间当钳工,工资和陈碧华一样,每月二十二块五,第三年涨到二十七块五。 满三年通过考核后,每月能拿到三十三块。” “谢谢唐主任,谢谢您!” 贾张氏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终于实现了心愿,即使年纪这么大了,还能成为工人。 老贾在世时一定会为她感到骄傲,何大清那边或许也会重新考虑吧。 陈碧华看着婆婆开心的模样,心里却有些复杂。 …… 此时,李国庆已经顺利领到了总计六十三元的工资,虽然他在厂里奉献了青春,但总算得到了一些回报。 没耽误时间,他立刻前往二车间,没想到又遇到了贾张氏婆媳。 “李国庆,我进厂了,以后就是钳工学徒了。” 贾张氏穿了一件蓝色的新厂服,说来奇怪,还真有几分厂里清洁工的感觉。 “不错,咱们当工人的很光荣。” 李国庆走过去,对东旭媳妇点点头。 之前就听说过,有人愿意被顶岗。 “走吧,我也要去二车间。” “好,一起走。 我要跟老易拜师,让他教我。” 贾张氏也很机灵,进了车间就想找个轻松的活儿干,坐下来就能挣钱的那种。 “快看,那是李国庆,没什么稀奇的,他是来领工资的。 可旁边那个人是谁啊?” “你说谁?不就是贾东旭的媳妇吗?别人生完孩子你就认不出来了?” “不是,你仔细看看,那个人已经是个老大妈了。” “哎呀,那个大妈我认识,是贾东旭的母亲,她怎么会穿成工人的样子?” 车间里的工人们都愣住了,这是什么情况? 这时李国庆和黑脸主任简单交谈了几句,了解了情况后,主任立刻宣布了消息。 “大家可以暂停手头的工作,我们车间有了新的人事调整。 陈碧华因身体和家庭原因,决定离开轧钢厂,她的岗位将由她的婆婆,也就是贾东旭的母亲张翠花接替。 请大家欢迎。” 主任的话一出,不明所以的工人们都惊呆了,从没听说过子女退岗、父母顶上的事情。 李国庆环顾四周,忽然发现了梁拉娣,她也被分配到二车间,是一名辅助焊工学徒。 梁拉娣看到有人注视自己,赶紧露出笑容,等李国庆移开目光后,她忍不住朝另一边望去,秦淮茹确实很漂亮。 此时,贾张氏暂时接替了贾东旭原来的岗位——钻螺丝孔,这工作没什么技术含量,新人第一天就能上手,只是速度的问题。 “老易,以后你得多帮我啊。” 贾张氏想在厂里多干几年,还得依靠易中海的帮助才行。喜欢四合院:秦淮茹成了我工具人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四合院:秦淮茹成了我工具人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