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秦淮茹成了我工具人

第297章 媒人(1 / 1)

不过梁拉娣认个哥哥也好,免得以后有别的想法。 她略作停留便离开了,心里也安定了一些。 这时梁母才开口问道:“拉娣,这个大媳妇是谁家的,长得真好看。” 梁拉娣神情复杂地说:“她就是秦淮茹,是我哥的媳妇。” “啊!原来是她啊!” 梁母吃了一惊,后怕不已,还好不是来 ** 的,不然她的脸可没地方放。 “妈,你别多想,秦姐人很好的。” 梁拉娣没多想,只想把女儿好好带大,教会她孝顺。 高考结束,学生们开始填报志愿,最多可填二十四所大学,东边不亮西边亮。 由于建国时间不长,每年高考各科分数和录取规则可能会变,连科目和教材也可能调整,这让复读生并不占优势。 “李哥哥,这边。” 周六下午,丁秋楠背着包袱从学校出来,准备搬家。 虽然没考上,但她已经毕业了,得离开宿舍。 复读的好处是不用交学费,可以一直读下去。 不少学生靠这种方式考上大学,有的读到初六,有的读到高七,这需要家庭条件好才能负担得起生活费。 “嗯!等会去你家拿高中教材。” 李国庆来借教材,打算先自学,实在不行再找丁秋楠或别人补习。 既然要考,他想凭实力考上去,也会争取一些加分机会,这是合理利用规则的策略。 “好的。” 丁秋楠左右张望,问:“李哥哥,你没骑车来吗?我们坐公交吧。” “我开车来的,走吧!” 李国庆做了个手势,拉开了一辆产自老大哥那边的吉姆轿车。 这款车售价四万卢布,车身五米五长,三挡手动变速箱,相当高档,对新手也很友好。 不过动力稍弱,加速慢,油门踩到底,半分钟才到八十码,最高时速一百二十,还能听见发动机的轰鸣声。 “啊!” 1960年 丁秋楠愣住了,没想到李哥哥开的是如此高档的车。 “丁秋楠,你哥哥又来接你啦。” 这时,几个女生走过来,旁边还有十几个男生在观望。 毕业了,这些男同学本打算抓住最后的机会留下点纪念,可李国庆的到来让他们打消了念头。 李国庆拉开轿车的车门,明显是个有身份的人,男生们不敢靠近。 不过女生们无所谓,毕业后还能通信。 “大家好,我是秋楠的哥哥。”李国庆打招呼,其实他是脸盲,纯粹乱说的。 说实话,这些女生都普通得很。 他观察到城里孩子还好,但下面县城的学校情况就差了,不少学生和老师得了水肿病,营养不良,连饭都吃不饱,这样的环境学习很困难。 简单寒暄后,他便带着丁秋楠离开了。 “哎,你们觉得秋楠的哥哥是干什么的呀?真的是她家亲戚吗?” “肯定是个大官,这种车一般的单位哪能配得上?我爸爸的单位不错了吧,也没这种好车。” “她哥哥看起来好年轻啊,三年前我就见过他,现在还跟以前一样,甚至更帅了。” “我问过秋楠,她说只是哥哥,具体关系没细说。” “行了,别瞎猜了。 秋楠学习比谁都努力,我相信她的人品。 再说,她哥哥只是偶尔来送东西,一两个月才来一次。” …… 李国庆把丁秋楠送到边江大桥桥头,车只能停在路边,就算是想炫耀一下也不行,真是遗憾。 主要的是,他跟丁秋楠一起,别人背大包,他只拎个小袋,这确实不算什么。 “秋楠,我帮你拿吧!” “不用,不重。” 丁秋楠还算能吃苦,这才刚开始呢。 “好吧。” 李国庆也没坚持,他在家里一向被娇惯,再说他的手是用来读书写字的,干不了粗活。 走了会儿,他们到了丁家,地方很偏僻,他以前来过,但从没进去过。 “妈,开门,我回来了。” 丁秋楠敲了敲门,没人应。 “李哥哥,我妈可能去找我爸了,没关系,我有钥匙。” “嗯,我拿完书就走。” 他是借的农业部的车,因为明天是周日,那边平时不用车,后天周一归还就行。 上午他已经带小老婆和孩子出去玩了,幼儿园请假很方便。 明天还要带秦淮茹和两个儿子出去,没办法,这车只有五个座位,两边人太多坐不下。 丁秋楠没说话,开门后先把包袱放下,带李国庆进了屋。 “李哥哥,你先坐,我给你倒水。” “好,这里有东西给你。” 李国庆把包放在桌上,里面是一些稀罕的干货,还有一只鸡,这天气,放新鲜的东西也存不住... “谢谢李哥哥,我去给你找书。” 丁秋楠递上茶杯,让他在客厅坐,自己则去了房间。 她家有两间卧室,这点不错,但房子是租的,不是买的,她爸还没分到房子就被辞退了。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后来水泵厂可能会分房子,但这得看指标和工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分到。 如今的国有企业,未婚员工通常会提供宿舍,已婚的干部也有宿舍,而其他已婚工人若没房子的话,只能等待。 李国庆打量着这间屋子,条件还行,只是位置偏僻,在北边,不太方便。 "李哥,能麻烦你过来一下吗?" "怎么了?" 李国庆站起来走向旁边的丁秋楠房间,坐在客厅就能看到里面的一个角落。 "我有个箱子放在柜子上面,拿不下来。" 丁秋楠终究是个女孩子,力气不够大,当初是和妈妈一起抬上去的。 "小事!" 李国庆稍微踮起脚尖,就把箱子取下来了。 看着这房间,其实很小,只有一张挂蚊帐的单人小床,宽度才一米。 现在流行这种小床,双人床一般也就一米五宽,但各家的大通铺较多,住房很紧张。 回过神来,帮忙打开箱子,过了一会儿,又打开丁秋楠带回来的包袱,终于凑齐了高中三年的教材。 "李哥,我是医农班的,跟理科和文史班的教材不一样。" 丁秋楠忽然想到这个。 "没关系,我只是随便看看,还没决定读哪个班呢。" 李国庆以前可是学霸,觉得应该没问题。 教材找齐后,他看了看手表,马上打算离开,回去吃晚饭,还得找个地方停车。 要是停在四合院外面,不稳妥,万一车被刮了,虽然是借的,总归不太好。 丁秋楠一看他的动作,就知道人要走了,每次都很匆忙。 1963年 果然不出所料,李国庆说道:“我该回去了,等你考上大学,我会给你一份特别的礼物。” “是什么礼物呢?”丁秋楠希望能多留他一会儿,因为家里只有她一个人。 “到时候你就知道是什么礼物了。”李国庆看了看手表,决定先去看看秀儿。 儿女多了,反而更珍惜女儿。 “好,我送你出去,我去桥头打水。”丁秋楠轻声说道,随后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个笔记本递给他。 李国庆接过书本准备离开,丁秋楠则提着两个水壶跟着他。 那个年代的开水站很常见,就像澡堂一样,但并非每个地方都有。 用过煤炉的人都知道,把一锅水烧开需要不少时间。 因此出现了开水站,也方便那些不经常做饭的单身汉。 到了江边大桥桥头,李国庆打开车门后说:“秋楠,我相信你一定能考上,即使最坏的情况,也可以选择复读。” “谢谢你,李哥哥。”丁秋楠目送李国庆驾车离去,心跳加快。 李国庆驾驶的这辆吉姆轿车,以他的职位来看,明显超出了标准,就连杨厂长都没资格配备这样的车,下次得换一辆。 不过现在借来开两天,享受一下也不错。 1964年 忽然,他心中一动。 进城后,他将车停在路边,在副驾驶的位置找到了丁秋楠留下的笔记本。 翻开一看,第一页竟然是一幅画:一个英俊的男子骑着自行车,带着一位漂亮的女孩在草原上飞驰,周围还有蝴蝶翩翩起舞。 继续往后翻,这不是笔记,而是一本日记。 字里行间透露出女孩对男子复杂的情感——崇拜、仰慕、依赖,甚至是爱慕,难以明确区分。 比如这一句:"在我最无助的时候,遇见了你,那是我最大的幸运。" 又或者这一句:"走在喧闹的街市中,总是期待能在人群中再次见到你的身影。" 回过神来,他迅速合上日记本,将其收进自己的空间里。 随后,他将车停在机关单位,抱着书去看秀儿,却意 ** 到了梁医生也在那里。 "国庆,你抱着书做什么?是高中课本吗?"梁医生感到好奇,觉得这东西似乎没人会用。 "姐,这是我借来的,九月份我要去读高中。"李国庆随口回答,这时他已经把书放下,轻轻抱起了熟睡的小秀儿。 梁拉娣惊讶地问:"哥,你要去读高中?" "国庆,你说的是真的?"梁医生一直觉得这个弟弟的想法与众不同,但这也太出乎意料了。 你不是街道干部吗? "没错,我打算明年参加高考,从高一读起,争取考上北大。"李国庆低下头,轻轻触碰了一下秀儿的额头,感慨女儿有时候比儿子更让人放心。 "哦,这……挺好的。"梁拉娣不知该如何回应,这合适吗?都已经三十岁的人了。 梁医生冷静后,点头表示支持:“上大学是个好选择,对你来说是更好的发展。” “我家孩子多,总得存些资源。” 李国庆的话间接承认了自己的想法,免得大家一直猜测。 梁医生笑着调侃:“国庆,以后该改口叫我二姑了。” “还是像以前一样,我继续叫你姐姐。” 李国庆抱着女儿许久才依依不舍地放下。 “拉娣,好好坐月子,缺什么都告诉我,回头我给你送来。” “好的,家里什么都不缺。” 梁拉娣休产假期间有工资,厨房里也不缺吃的,营养充足。 “行,那我回去复习功课了。” 有梁医生在场,李国庆不便久留,便告辞离开。 梁医生送他到门口,回来后对梁拉娣说道:“你们这种情况,不适合再要第二个孩子。” 梁拉娣笑着说:“有个秀儿就够了,他特别喜欢女儿。” “看得出来,唉,既然如此,你就安心过日子吧。” 梁医生似乎还承担着媒人的角色。 ……喜欢四合院:秦淮茹成了我工具人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四合院:秦淮茹成了我工具人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