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秦淮茹成了我工具人

第299章 同一所学校(1 / 1)

“师傅,直接开到良乡公社。” 戴军喊了一声,一行人共有十几位,小车出行不便,于是租了一辆中巴。 全程四十多公里,清晨便出发了。 看似路程遥远,但实际上这里位于后世的南六环附近! 这是李国庆选的地方,因为良乡公社就在那里,也就是未来韩春明下乡插队的地方。 看看,下乡其实不错,相当于从二环搬到六环,生活条件并不算差,如今北京上班族通勤的距离可能比这还要长。 下乡插队也有优劣之分,有些直接回村,住在自己家中;有些则需从镇上去村里,骑车方便的话,还能回家吃饭、相亲、娶妻生子,这些都不会受影响。 不少人下乡时,单是赶路就得花好几天,更别说去北大荒这样的地方了。 李国庆借730的机会顺便考察一番,关响肯定要去乡下插队,要是秦淮茹再生个三胎,朝阳恐怕也保不住不会下乡。 不如提前规划,找个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的地方,闲时还能回家住上两天。 这样既能方便看望儿子,也给未来留条后路。 “王大姐,我先睡会儿,到了叫我。” “好嘞,您睡吧。” 车上还有几个熟人,办事也方便。 等李国庆醒来,已经到了地方,起得太早了,回去再慢慢欣赏沿途景色。 中巴车停在一个大院坝里,这个地方像个小四合院,但面积特别大。 有一个能容纳上千人的大场地,周围建有公共食堂、幼儿园、办公楼和宿舍楼。 许大茂下乡放映电影就是这种环境,有吃有住,很舒适。 “欢迎各位领导前来视察!” 公社干部前来迎接,直接把他们带到旁边的公共食堂。 李国庆带着好奇走进去,看到墙上的标语写着“努力搞生产,吃饭不花钱”之类的话,满满的时代感扑面而来。 这里没有包间,只有食堂里的长条桌,一行人很快坐下。 随后有人端来一盆盆饭菜,难得有一盘豆腐和一盘黄瓜,就没有别的了。 主食是灰面馍馍和红薯,京城人习惯叫它白薯。 “领导,请帮忙交一下粮票和伙食费。” 一个小青年有些害羞地问了一句。 1973年 “杨广安,你怎么就没点眼力劲儿?领导吃饭怎么会缺了这点粮票。” 负责接待的公社干部训斥道,虽然知道你着急,但也不能这么急着催吧? 李国庆笑着对王大姐说:“该给的就给,你帮着算一下。” 下乡调研什么的,不能白吃白喝,就算只是招待些简单的饭菜,粮票也得给。 “小伙子,你叫杨广安,是做什么工作的?” 李国庆接过旁边吴大姐递给他的灰面馍馍,一边吃一边说道,基层工作少不了和大妈们打交道,他特意跟了几位大妈同行,一路上的吃喝就有了保障。 “报告领导,我是食堂管理员,负责分配粮食。” 杨广安十六岁就开始工作,如今才十八岁,正是朝气蓬勃的年纪。 “很好,一会儿跟我一起去,我需要了解一些情况。” 李国庆咬了一口灰面馍馍,口感像全麦面包,这是没有去除麦麸的小麦粉做成的。 麦麸是小麦的外皮,城里的白面在加工时会去掉这部分。 保留麦麸的馍馍是灰色的,也算是一种不错的食物,至少比玉米面强。 一顿饭很快结束,随后有人来收拾桌子,李国庆刚想点根烟,却看见一位大妈把他们丢下的红薯皮捡起来吃了。 “杨广安,你们公社条件这么差?” 李国庆被震惊到了,之前一直反对让儿子下乡,现在觉得应该让他来体验一下生活的不易,才能明白一粥一饭的珍贵。 “不算太差,大家都是习惯了节约。” 杨广安年纪不大,但胆子不小,敢于和领导对话。 1974年 李国庆沉思片刻说道:“把你们食堂的账本给我。” “好嘞!” 杨广安去办公室取账本去了,领导需要,就得配合。 这时,吴大姐和王大姐凑过来问道:“组长,你会查账吗?” “那是自然,这方面我可是高手。” 李国庆笑着接过王大姐递来的茶水,这种情景,让其他几位干部颇为羡慕。 不一会儿,账本送到了,李国庆仔细翻阅了一遍,又让接待人员送来粮食储备本。 就在食堂里,他将该掌握的信息都掌握了。 实际情况并不乐观,但比预想的要好一些,这得益于良乡公社水资源较为丰富。 加上刚收完小麦和玉米面不久,后面还有红薯上市,只是人们提前两个月就开始挖野菜充饥了。 此外,有超过一百名病号属于脱产人员,每人每天的配额是半斤,只要不至于饿死即可。 “走,带我去村里看看。” 李国庆亲自下到田间勘察,既然来调研,就得了解真实情况。 他跑遍了整个公社的几个村子,心中已有了底。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杨广安,我也了解了一下你的情况。 你原本是初中毕业,参加了教师培训。 后来赶上大食堂成立,便做了会计,现在成了食堂管理员。 做得不错,账目管理得很清楚,粮食分配也很合理。 你觉得按照现有的储备,能撑到明年什么时候?” 李国庆递上一支烟,这位年轻人不但接了,还帮他点着了,看来是个明白人。 “领导,我觉得到明年三月可能就见底了。 要是明年天气再不好,恐怕会有大问题。” 杨广安直言不讳,村里脱产病号比例不小,接近总人口的一成,再加上完全无法工作的人员,这确实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影响,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 “明白了,杨广安同志,我觉得你很实在。 这是我的地址,遇到困难可以写信给我。” 李国庆笑着将十斤全国粮票塞进杨广安的上衣口袋。 他正在出差,随身带着粮票方便结交朋友,以后再来办事也好有人帮忙。 杨广安赶紧拉住口袋,本想推辞,但看到是全国粮票,也只能硬着头皮改口道:“谢谢领导!” 并非他不够坚持,而是因为粮票给得太多。 他家里人口多,粮食始终不够吃。 “今天倒是麻烦你了。” 李国庆说完便上车,还要赶回去,这次来只是调研,并非参与劳动。 实际上,每个生产大队都有下放干部,他们需要和村民一起参加劳动,这多少有些改造的意思。 因此,当干部并不容易,相比之下,工人还好一些,即使犯错,顶多就是打扫卫生,也算是下放了。 不过,也有倒霉的,会被调到艰苦岗位,具体要看厂里的安排。 归途之中,李国庆在车上完成了报告。 他明白方主任的真实意图,调查只是幌子,真正的目的是希望他能有所发明创造。 否则,上次借车,怎么可能随意使用农业部最好的车辆呢? 只是发明这种事情讲究灵感,灾年能做的事情有限,盲目尝试反而可能劳民伤财。 不如等条件更好时再说,大学期间进行科研也不迟。 …… 转眼间,八月底到了,新学期即将开始,他早已备好书包、文具盒等物品,准备三十岁重返校园。 路途遥远,求学之路漫长,我将上下求索,不懈努力! 丁秋楠那边,他避而不见,没有直接会面,只托父亲转交了一块手表作为礼物,学业才是重中之重。 “哥,明天就要开学了,我也想继续读书啊!” 贾东旭一脸愁容,他曾向家里提出读书的愿望,可妻子坚决反对,母亲甚至扬言要动手,生生断了他的求学之路。 “东旭,读书不容易,你还是先好好工作赚钱吧!” 李国庆也帮不上忙,即便能想办法让他进入学校,可谁来负担生活费呢?若是东旭真有天赋,不用上高中,在家自学就够了。 “唉!” 贾东旭无奈地离开,打算先出去干活,下午再找朋友下盘棋,晚上出去吃顿好的。 …… 清晨,李国庆还在睡觉时,突然觉得脸上一阵温热。 “国庆,醒醒,该去上学了。” 秦淮茹正在给他洗脸,好让他清醒过来。 “关响,路上小心点。” 李国庆迷迷糊糊回应了一声,又想转身继续睡。 “爸爸,你也要去读书啊!” 关响推了推还在熟睡的父亲,这家伙实在太能睡了。 “啊!” 李国庆猛然睁开眼,这才意识到今天正式开学了。 “姐夫,雨水姐姐已经在教室等你了。” 秦京茹匆匆跑进来,她已经背上书包准备去初中,实际上还是同一所学校。 只是因为片区划分,初高中被一墙之隔,但共享一个 ** 和一些设施。 之所以分开,一是为了区别不同的教学规模,二是伙食标准不同,还有其他一些管理上的考量,怕混在一起不好掌控。喜欢四合院:秦淮茹成了我工具人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四合院:秦淮茹成了我工具人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