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庆到学校门口时,发现刘光天已经在等他。 "哥,吃饭了吗?" 刘光天还是个半大的孩子,身材单薄,不是因为家里穷,而是口粮有限。 "吃了,走吧,今天我带你,下次你学会骑车了,就可以载我去别的地方了。" "哥,我家没自行车。" 刘光天当然也想有辆自行车,只是家里条件不允许。 "用我的车,学会了给我当司机,总比闲着强。" 李国庆催促他赶紧坐到后座,出发! "光天,一会儿你就别说话,只看就行。" "为什么啊?" 刘光天有些 ** ,他并不是哑巴。 “怕你惊讶得说不出话,算了,不该问的就别问。” 李国庆摇了摇头,他刚刚突发奇想,打算培养二十个像刘光天这样的学生做司机,等到他们大学毕业时,空降到工厂担任领导,就需要有可靠的司机了。 刘光天就很好,从小看着长大,知根知底,还没被带坏,值得好好培养。 先让他跑两年腿,之后再看情况,要是不行,还可以换其他同学。 俗话说得好,朋友多路好走。 这一天他没有去丝绸店或小酒馆,而是去了几家粮站:大栅栏店、前门楼子店、王府井店、长安街店和东单店,还包括东直门店。 这些都是大型粮站,他已经谈妥,让学生们在明后天来帮忙卸货,这不是轻松的工作。 但他将学生分散到各个粮站,以免影响原本那些搬运工的生计。 “光天,记住了吗?” “记住了。” 刘光天拿着一本笔记本,虽然不读书了,但学会了做笔记。 “好,明天八点半从院子里集合出发,然后把七十个学生分别安排到四个粮站去卸货。 只要你认真干,过两年,我会帮你找份好工作。” 他可以为学生找到更好的兼职,但如果连扛重物都坚持不下来,那就不要浪费时间了。 意志不坚定的人,在集体中也难以发挥作用。 “哥,听你的。” 刘光天刚才已经意识到,这位兄长竟然跟许多粮站领导都很熟悉。 …… 很快到了周日清晨,李国庆又早早起床,无论如何今天也要开始请假了。 带着刘光天来到学校门口,七十多名学生已在等候,不仅如此,还有几位班主任也在场,这让事情变得更简单了。 他将队伍分成四组,随后说道:“每人卸一袋粮食可得两分钱,完成即刻结算工钱,若少给,我负责追回。” 哪怕只卸了一袋,两分钱也必须结清,别觉得不好意思。 不过粮食较重,单人难以扛动时,可两人合作。 身体不适的,现在退出也行,之后会安排更轻松的工作,就这样,开始行动吧! “谢谢社长!” 方明根立刻高声喊道,他是提前安排好的托儿,气氛组的一员。 “谢谢社长!” 其他孩子也跟着喊起来,这就是典型的从众心理。 “好,出发!” 李国庆将自行车交给刘光天推着,自己也随队前往王府井店,距离不远不近。 班主任唐冬琼也一同前往,这支队伍共有七名本班学生。 到达后,李国庆让伙计叫出了主任,虽然是周日,但只要运粮,主任就必须到场。 事先商定好,拉粮的货车已到,直接开始工作。 李国庆原本担心学生们吃不消,没想到竟有人格外能干,一次扛起三袋粮食,每袋五十斤。 当然也有体弱者,需要两人协作才能完成任务。 但没有一个人退缩,贫穷是最好的磨炼意志的方式,这个时代的学生大多都不娇气。 最大的挑战来自队伍中的两名女生,也在咬牙坚持。 李国庆看到后并未特别优待,赚钱哪有那么容易的事。 “李国庆,还有别的活动吗?女生卸粮次数多了可能会吃不消。” 唐冬琼四十多岁,经历过苦日子,此时并无同情之意,只觉不妥。 “当然有。 不过男女入社时都要扛一次粮食,不愿做的就被淘汰了。” 回想过去,他也曾是学徒工,为轧钢厂挥洒过汗水和青春。 “唐老师,那个……我身体不太好,可能常请假,我不在时,可否让何雨水代班长?” 李国庆趁机提起此事,真是巧合。 “你身体不好?” 唐冬琼没察觉,班里就数你气色最好,听说顿顿吃白面、三菜一汤,比她还讲究。 “我有胃病,好几年了,之前因病退的。” 唐老师,您放心,我会在家自学,也不影响勤工俭学。 活动都安排好了,到时候挑几个领头的带队就行。 对了,前面那位刘光天跟我是邻居,没考上高中,让他当联络员,负责联系勤工活动。 李国庆已安排妥当,社团成立后,再申请个场地,偶尔开个会讲讲道理,就更稳妥了。 “李国庆,你要请长假,这不太好吧,刚开学几天?”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唐冬琼早知这学生不易管,这样请假,她压力也大。 “唐老师,听说您家孩子也在等岗位?” 李国庆有备而来,这一招足以应对。 “在等岗位,街道正尽力安排,我家孩子不爱读书。” 唐冬琼有些尴尬,作为高中班主任,自己孩子的成绩却让她难以面对。 去年孩子高考失利,没能进入高中。 好在她还有另一个孩子,小的那个还能继续学业。 “唐老师,要不我下周请假,帮您家孩子找份工作?她想进什么样的单位或工厂?” 虽然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但对于城市里的待业青年来说,耐心等待总能找到机会。 但岗位选择的机会只有一次,之后便没有更多选择。 例如进了某个小厂,除非工厂倒闭或者有人帮忙调动,否则就要在那里干一辈子。 唐冬琼叹了口气,“我家丫头不想当工人,希望能找到一份轻松的工作,比如广播员、图书管理员、电话接线员之类的。” 她只能等着街道的通知,听说过段时间街道会组织广播员培训班,但不知道能不能争取到名额。 “唐老师,我打算请一个月假,我对街道的情况比较熟悉。” 李国庆心里明白了,难怪于海棠当初没考上高中,后来却成了广播员,原来是遇到了培训班的机会。 就像他之前下乡时遇到的杨广安,初中毕业后参加了一个短期培训,就能去公社小学教书了,只是后来因缘际会到了食堂做后勤。 有时找到一份好工作确实需要一点运气。 “您真的能让我的孩子参加广播员培训班吗?” 唐冬琼隐约觉得自己的底线可能会一次次被突破,抵挡不住各种 ** 。 “唐老师,这是我的工作证,因为上学的原因,我现在是停薪留职的状态。” 李国庆觉得这样太麻烦,不如直接解决,省得解释太多。 唐冬琼接过证件,看到封面愣住了,这不是前门街道办的吗?怎么不是红星轧钢厂呢? 她打开文件后,震惊地发现自己的学生竟然是前门街道办的干部,而且职位不低。 “李同学,请病假是好事,身体要紧。 要不要安排几位成绩好的同学去你家补课?” 唐冬琼意识到自己败退了,你已经是街道干部,比大学生转正后的级别还高,还来读高中,这不是开玩笑吗?家里真有矿? 不管哪种情况,她都得罪不起,还希望给女儿安排个广播员的工作。 “补课啊,行。 到时候我自己选人。” “唐老师,既然这样,我正式请假了,你帮我补个假条,先请一个月,身体好转就带病上课。” “有事让何雨水告诉我就行,她和我是邻居,像我妹妹一样。” 李国庆松了口气,要是这个班主任不行,他就申请转班,实在不行就转校。 现在算最好的情况了。 “好吧!” 唐冬琼败退,特殊处理,别人已做干部,考不考大学都一样,更别说读高中了。 李国庆没急着走,第一天要留下印象,在社员心里塑造正面形象。 他卷起袖子,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下走到货车旁。 “李哥儿好!” “李哥儿,您带学生体验生活呢。” 车上的两个装卸工认识李国庆,京城的装卸工常在一起,尤其爱去小酒馆,花七分钱就能喝酒。 “认识就好。 来,帮我搬点东西,我也试试累不累。” 李国庆已经十年没干过重活,但今天他决定破例一次,带病去扛粮食。 “啊!您要自己扛粮食,这不太合适吧。” 车上的两位挑夫顿时愣住了,万一出了什么事,他们可担待不起。 连正在勤工俭学的学生们也感到惊讶,他们的社长平时骑自行车戴手表,顿顿吃白面,如今竟要亲自上阵? “别多说,开始装粮。” 李国庆穿上坎肩,微微低头露出后颈,这便是“挑夫”称呼的由来。 “小心点!”两位挑夫在车厢上抬起一袋粮食放到李国庆肩上。 “再来四袋。” 李国庆身体素质极佳,还练过《五形拳》,融合了豹的爆发力、虎的根骨、鹤的精妙身形、蛇的气息以及龙的神韵。 这是一种内家象形拳法,先锻炼体力,再强化骨骼,最后修炼精神气韵。 区区几袋粮食对他来说不值一提。 “还要四袋?” 两位挑夫愣住了,一袋粮食就有五十斤,一次扛八袋实在太惊人了。 一般的挑夫一次扛三袋已是极限,像蔡全无那样天生强壮的,也只能扛四袋。 蔡全无半天能扛十趟,赚八毛钱,已经算很厉害了。 在任何时代,能连续肩挑二百斤的都是壮汉。 三四百斤已属少见,五百斤简直不可思议,堪称天生神力。喜欢四合院:秦淮茹成了我工具人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四合院:秦淮茹成了我工具人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