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看我的同学。" 李国庆觉得阎解成年纪也不小了,该考虑找个对象了,别像傻柱那样标准太高,挑来挑去,结果成了单身汉。 等他走到前院时,张淑琴刚好到了。 她和何雨水一样是落榜生,但没有选择复读,而是直接开始工作,在纺织厂上班,条件不算差,只是外貌不太符合大众审美。 但总有些人喜欢独特的风格,对她来说可能就是最美的存在了。 "班长,你也在这里啊。" 张淑琴见到李国庆,立刻露出了笑容。 "我就住在这一院子,你们继续聊,我去找三大爷有点事。" 李国庆给了阎解成一个鼓励的眼神,然后和阎埠贵去了隔壁房间。 "李国庆,你找我有什么事?" 阎埠贵吸取了以前的教训,现在儿子相亲都会准备好午饭,不管最后是谁买单,都不吃亏。 "就是关于解成相亲的事情。 我觉得张淑琴不错,人品好,工作也好。 解成年纪也不小了,别再挑来挑去的,就定下这个吧。 年后就办婚礼,我负责随礼。" 李国庆想试探一下,让阎解成先结婚,然后再让于莉给他打工赚钱,这样算不算是一种变相的竞争?多学习一项技能总是有用的。 其实这确实可行。 丝绸店的合营已经结束,正在转型为国营店。 虽然接下来可能会懈怠。 但还是要培养一些人才,目前已经有了一支厨师团队,只是还缺少一个店长,于莉非常合适这个位置。 年后,他打算跟于莉谈谈,把她调过来。 “这事嘛,她人挺好的,性格也好,只是解成眼光太高,非得按照于莉的标准选,估计看不上别人。” 阎埠贵担心这事不好办。 “三大爷,这事简单,你就说给解成三百块钱。 别急,听我说完,到时候再说酒席花了钱。 反正这酒席,你收了礼金,不说赚钱,至少不亏。” 李国庆真的很想促成这事,阎解成虽然有点抠门,但配张淑琴还是可以的。 “这个主意不错,那我试试?不行,必须谈成。 实话告诉你,这一带没什么合适的姑娘,不然傻柱也不会一直单身。 解成确实该成家了,上个月他都不愿意交工资,留在家里也没用,让他搬出去单过,我也能收生活费和房租赚点钱。” 阎埠贵很精明,这买卖能成,多一个儿媳妇,多一份收入,一个人租房子两块五,两个人就是五块,爱租不租,还能收饭钱。 “行,那我走了!” 李国庆走了,今天是十六号星期天,刚过小年,离过年没几天了,他得回去一趟,衣锦还乡,挺好的。 中午刚过,阎解成相亲成功的消息就在院子里传开了。 傻柱高兴得跳起来,现在还没散场,是雨水告诉他的。 “傻柱,你高兴什么,阎解成都要结婚了,你还单身呢。” 许大茂没说好话,今天中午大家聚餐,他出了鸡,傻柱出了酒,东旭偷了家里的购物证换了花生米,四个兄弟小聚一下。 “我单身怎么了,总比阎解成强,他啊,找了个母老虎。” 解成真是个好消息,大家都很开心。 傻柱说话不经思考,却突然挨了一记后脑勺。 “嘿,雨水,你干嘛打我?” “傻哥,你怎么这么糊涂呢?张淑琴要嫁到我们院子,你还说她是母老虎,老阎家能不跟你急吗?而且张淑琴还是我同学,你以后别再说这种话了。” 何雨水表情严肃,以前开个玩笑无所谓,但现在不行了。 “哎呀,是我多嘴了,这话我不说了,收回。” 傻柱反应很快,对啊,以后就是邻居了,别人家姑娘也没错,总得给人家留点面子。 四合院,前院。 “爸,你真的给我三百块钱?” 阎解成还是有些怀疑,担心是不是又被算计了。 “千真万确,这事你可以让你大爷作证。 今天下午你就去和张淑琴领证,我已经问过女方家了,他们也很着急。 我已经把东西都准备好了,之前傻柱送的土特产,一会儿让雨水帮忙带过去,见过双方父母后,你们就去领证。” 阎埠贵想尽快把事情办妥,免得儿子反悔。 “爸,这么快啊,那你什么时候给钱?” 阎解成有点愣住了,他原本还想去找于莉谈谈,要是那边同意的话,他就打算悔婚。 “领完证回来就给。” 阎埠贵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出一丝精明。 “爸,可得说话算话。” 阎解成妥协了,他太渴望 ** 生活了,至于于莉,就让她后悔去吧。 傍晚,阎埠贵拿着结婚证,带着儿子在院子里分发喜帖,连李国庆都感到惊讶。 “三大爷,你这速度可真够快的。” "现在已经月中旬了,再不抓紧,怎么收两份房租?我的想法是初三办酒席。 过年的时候,大家吃得都好,到了初三四五,胃口肯定就会差些,总会剩下点饭菜吧。”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阎埠贵把一切都算计得非常周到,正合适。 而且早点让张淑琴嫁过来,下个月儿媳妇的工资就归他们老阎家了,这也算是一笔收入。 "行啊!不过你的喜帖写多久了,都已经泛黄了。" 李国庆拿着这张不太红的请帖,有些不满。 "这是提前准备的,还能用。" 阎埠贵的老脸微微发红,毕竟好的红纸还得留着写春联,过年能挣点小钱。 "得了,我过年要去乡下,到老秦家那边,初三上午回来,能赶上喝喜酒。 对了,我有点事出去一下,喜帖我收到了。" 李国庆坐不住了,想找于莉商量调岗的事,看看能不能成功。 要是不成,以后还有机会。 快出门时,李国庆忍住了冲动。 快过年了,还调什么岗,先等等,此时不动比动好。 一月十九日,周三,腊月二十八,过年前一天,轧钢厂提前放假了。 其实年后发工资也没什么影响,但由于订单充足,回款也快,账上不缺钱,所以提前发了。 "听说是李副厂长提议提前发工资的,这下可好了,我正发愁过年钱不够花呢。" "你哪个月不是这么说,这月好过下月就难了。" 工人们依然在老地方排队,快过年了,大家都无心生产,领工资就像放了半天假,排队比车间干活有意思多了。" 秦淮茹也在排队,前后分别是陈碧华、梁拉娣和娄晓娥,感觉自己被人群围住了。 李国庆此时正埋首于办公室里的资料,研究的是京城的消费数据,属于内部参考内容。 即便没有本地轧钢厂,他依然能找到其他地方的资源。 数据显示,京城去年的人均每月生活消费为十一块八毛,其中四块三用于购买粮食,两块五用于副食品,而外出就餐和小吃仅占五毛。 这意味着,日常饮食如主食、调味品等开销占据了六成以上,剩下的部分仍主要用于食物采购,如蔬菜和肉类,剩余的钱才足够用于布料等基本生活支出。 若不考虑孩子的学费以及大宗购物等特殊开销,五块钱已是人均最低生活保障,这钱得确保能吃饱饭。 五块钱实际上只够买二十七斤白面,混合粗粮虽然能稍微节省,但依然有限。 “李哥哥,你研究这些干什么?”于海棠低头看了看,觉得没什么实际意义,毕竟李国庆并不缺钱。 李国庆将她搂近,笑道:“你不明白,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洞察经济规律。 人活一世,不过衣食住行。” 住房方面,多数家庭几乎不需花费或开支极少,房租通常只需两三块钱,分摊到每人身上就很低。 出行方面,人们要么步行,要么骑自行车,或者购买月票乘坐公交,费用同样低廉。 至于衣物,布票都显得不够,一件棉衣往往穿九年,还能改小给孩子穿。 唯有吃饭一项,在总支出中占比最大,未来的机遇或许就藏在这里——吃喝二字。 “李哥哥,我不太理解。”于海棠虽然是一名广播员,每日读稿、看报,但她的文化水平并不高。 "行,拿钱会吧,过年了,给你五十块,别舍不得花。" 李国庆拉开抽屉,拿出五张崭新的大团结,这是刚发行的第三版人民币。 上一版是由那边帮忙印制的,虽然已不再流通,但颇具收藏价值,他留下了一些作为纪念。 新版人民币的发行,其实是促使大家将旧币换成新币,不然旧币就会变成废纸。 "谢谢李哥!" 于海棠抱住李国庆的脖子亲了一下,她一个月工资还不到三十块。 "去吧,我还有点事。" 李国庆看了眼手表,时间差不多了。 "好!" 于海棠整理好衣服,开心地离开了。 没多久,李国庆也出门了,临近过年,他很忙,不能总待在厂里,得去各家走访。 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不过今年只有二十九,还要上班。 更让人无奈的是,这一天还有接待任务,等喝完酒,天都黑了。 "哥,这是客户送您的年货。" 贾东旭从库房拿出东西,一大袋面粉、二十斤猪肉、一串腊肠,还有一些南方糕点、盒装饼干和大苹果。 过年收这些东西很正常,不收才奇怪。 "嗯,都放到车上。" 李国庆揉了揉太阳穴,以前喝酒是为了治病,现在却是为了应酬。 贾东旭去忙了,他有车钥匙,也考了驾照,兼职司机。 "李副厂长,我给您点烟。" 刘岚正等着李国庆,今天剩了不少好菜。 “嗯!” 李国庆坐在椅子上刚拿出烟,正巧让刘岚帮他点上,缓口气再回去。 “刘岚,傻柱呢?跑了吗?” “没跑,等着坐你的车一起回去。” 刘岚一边说着一边打包剩下的饭菜,连素菜都不嫌弃,因为有油水呢。 忽然发现还有半瓶酒,也算个好东西。喜欢四合院:秦淮茹成了我工具人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四合院:秦淮茹成了我工具人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