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秦淮茹成了我工具人

第380章 寄钱(1 / 1)

“欣梅,你干爹对你可真不错。” 牛淑荣有些羡慕,她也即将下乡,因为父亲接受劳动改造,即便留在城里生活也不会轻松。 “他是我爹,还说会来看我呢。”赵欣梅满心期待,干爹到了农场后,答应送她一块手表作为礼物。 “嗯!欣梅,咱们终于一起下乡了,齐伟也在那里。” 牛淑荣对齐伟有好感,所以才想着去下乡,谁知事情发展得并不顺利。 …… 这一天,李国庆也收到了周蓉寄来的信,信封上写着“李国庆亲启”。 打开信件,上面写着: “李国庆你好! 当你收到这封信时,我想我已经抵达建湖农场! 我大哥周秉义去了建设兵团,现在我在农场,这样我的弟弟周秉昆就能留在母亲身边,还能有一份工作……” 李国庆,我喜欢你,这份感情毫无保留。 因能就近下乡至建湖农场,我选择了这里。 我不期望你也回应我的感情,只愿我能继续喜欢你……祝你新年快乐! 看完这信,李国庆眉头微皱,这简直像失了智。 他有何特别之处?两人仅见过一面,就算回了几封信,就值得这样?或许是对冯化成的感情错投至此?这样的爱是否太过表面? 相较热烈的爱情,他更倾向于坦诚相待,让彼此拥有更多美好回忆,这难道不好吗? 摇摇头,周蓉的爱情观,算了,太深沉了。 …… 随着“老三届”下乡安排接近尾声,此前闹腾的知青大多已被遣散,留下的也静待分配。 春节来临,许多家庭却少了孩子。 年后春天,初中复课。 六六、六七、六八年毕业的小学生通过考试一起升入初一,称为“新三届合一”。 “学弈、理儿、朝阳、苏萌,你们同班,要互相帮助,争取考上高中,否则就得去下乡。” 李国庆望着面前四个孩子,学弈十五岁才念初一,让人难以置信。 由于停课,关响那批老三届滞校三年,这才导致了延迟入学。 徐静理出生于上半年,今年十四岁;苏萌下半年出生,十三岁,虚岁十四。 朝阳是同龄人中最小的,去年小学刚毕业,十一岁,虚岁十二。 春天招初一学生,只是时代的一种巧合。 之后多年,学校都在春季招收新生,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考试定在11月21日。 这不是特意选在冬天,而是为了方便在读高中生期末备考。 若选在夏天,高中只读了一年半的学生会因缺下半学期课程而难以参加考试。 今年春季想读初中,必须通过考试。 否则年满十四岁的,将被安排下乡。 “李叔叔,我们会努力学习的。” 徐静理攥紧小拳头,她每天在家做饭做家务,父亲还带她去郊外学种地,已经厌倦了这样的生活。 她现在只想好好读书,绝不下乡。 “李叔叔,我会照顾好朝阳的。” 苏萌拍拍朝阳的肩膀,没想到这个小自己两岁的弟弟竟和自己同班。 “好,姐姐要照顾好弟弟。” 李国庆笑着对学弈说:“你是哥哥,要照顾好弟弟妹妹。” “爸,您放心吧。” 学弈早已改口,在外人面前也称他为爸爸,说是认的干爹。 “爸爸,我两门功课都考了九十多分呢。” 朝阳很自豪,他的成绩比哥哥姐姐们都好,其实是因为他刚小学毕业不久,而学弈已毕业两三年了。 “行,一起去买学习用品吧,再过几天就开学了。” 李国庆说完便离开了,此时他正站在前门中学门口,看着孩子们查看成绩榜单。 四个孩子都考上了,但他早已知晓这个结果。 刚进办公室,就看见贾东旭一脸愁容地走进来。 “哥,棒梗没考上初中,这可怎么办啊!” “什么?没考上?这不应该吧,我不是提醒过棒梗要好好复习吗?” 李国庆感到非常意外,棒梗之前还降过级,怎么连基本的知识都没掌握好,十五岁参加中考竟然没能达到六十分? “是复习了,但就是没考好。” 贾东旭彻底懵了,棒梗可是他的全部希望,唯一的儿子在学习上却毫无起色,完全没继承他的优点。 “东旭,做好心理准备吧,棒梗该下乡了,下面的农场都满了,他只能去生产队挣工分。” 李国庆认为让棒梗下乡也不错,早点体验生活对他有好处,同龄的关响早就下乡历练过了。 “也只能这样了。” 贾东旭冷静下来,觉得棒梗走后家里空间会宽敞些,让老母亲带两个女儿,他和碧华再考虑生个孩子。 …… 半个月后,棒梗被送到桂川,那是一个环境极其恶劣的小山村,因为好地方都被占了,剩下的只有荒无人烟的大山。 又过了半个月,贾东旭再次愁眉苦脸地来到办公室。 “哥,棒梗来信了,让我们赶紧寄钱寄粮食,他在那边快撑不下去了,瘦得厉害,干活把手都磨破了。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你知道的,我家经济状况不好,小当和槐花还在上学。 我老母亲又好吃懒做,年纪越大食量越大。” …… 棒梗一离开,家里的口粮都不够了,哪还有多余的粮食寄给他。"东旭,你不是想和碧华再要个孩子吗?”“是有这个想法,我们正在努力,这次应该会是个男孩。”贾东旭希望再生一个儿子,继承他的文学才能,将来能考上大学加入作协。"这不就解决了?咱们院子里去插队的孩子不少,你听说有谁向家里要钱要粮的?”李国庆站着说话不腰疼,关响走的时候,他还特意找了五十斤全国粮票。"那时已经过了元旦,用的是今年的粮票,一年内都有效。 这些粮票包含油和细粮,如果关响撑不住了,即使不去公社,也能在生产大队轻松换成细粮。 但他没给钱,关响自己存着,而且挣工分,只要不偷懒,一个月至少能赚三块多。”“哥,你说得对,棒梗是被他奶奶宠坏了。 他都十五岁了,不能再依赖家里了。 那我就不给他寄钱粮了。”贾东旭突然明白了,随即又说道:“哥,我打算让碧华出钱,让我妈省点口粮说是给棒梗寄过去,但实际上是让我自己用,你可要替我保密啊。”碧华和我妈都不识字,看不懂信里写了什么。"我去,东旭,你开窍了啊!男人就应该对自己好点。”李国庆听了直摇头,甚至动了让东旭照顾易中海晚年的心思,这岂不是早晚要把人愁死。"哥,我都是跟你学的。” 贾东旭笑眯眯地走出办公室,心情舒畅,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能赚些外快,这让他十分满意。 他匆匆赶往二车间,去找自己的妻子陈碧华。 “老婆,我的存折放哪了?我得给棒梗寄钱,顺便换点粮食。”贾东旭搓着双手,他是二十八级的办事员,月薪二十七块五。 自从四年前从秘书做起,他已经连升两级。 虽然基层干部的工资普遍不高,但贾东旭因为没**,如果是中专生转正能拿到三十七块五,大学生则是五十六块。 在这个年代,知识确实能改变命运。 “要不我陪你一起去寄钱?”陈碧华有些担忧,公婆托她保管的养老钱已被丈夫花了不少,买了自行车、手表,虽然也给自己买了一块。 可要是婆婆知道该怎么解释?上次好不容易才应付过去。 “不用你去,你得上班。 我自己去就行,我已经带上粮本了,我妈答应把口粮省下来寄给棒梗,你就给我准备五十块吧。” 贾东旭搓着手,这笔钱足够他挥霍一阵子了。 “东旭,寄这么多钱没问题吗?”陈碧华有些发愁,她的工资是三十三块,夫妻俩加起来一个月才六十块。 每月东旭要花费十五元,棒梗未下乡时也需要五元,婆婆的生活费是二十元,他自己还需预留十元日常开销。 那时他的工资不高,家里还有小当和槐花,其他方面也得花钱,六口之家想要攒钱确实不易。 “媳妇,棒梗都瘦成这样了,信里还哭诉着呢。 咱们就一个儿子,怎么也得宠着他。” 在贾东旭的劝说下,陈碧华无奈地拿出婆婆的存折,说是今天早上出门时随身带着的。 “东旭,妈的养老钱只剩两百多块了,你悠着点,最多只能取五十块。” “放心吧媳妇,我绝不会多拿。” 东旭拿到存折后,就像脱缰的野马,骑上自行车直奔银行,取了六十六块,寓意很好。 随后他又去了邮局,花八分钱买了一张邮票,一分钱买信封,给棒梗回了一封信。 信中只写了十个字:“棒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接着他又换了十几斤细粮票,所有的钱票都归他管理。 中午没有回工厂,而是在外头的餐馆吃饭,吃得非常满足。 …… 远在桂川的棒梗,双眼无神地躺在半崖居里。 这房子建在悬崖下面,省去了屋顶和一面墙。 棒梗睡在大通铺的边缘,因为来得最晚,没能住上好房子。 干了几天活,身体撑不住了,便装病,等着家里寄钱寄粮。 “棒梗,还在躺着?差不多该起来了。 你不挣工分,明年就没粮食吃。 今天连菜都不分给你了。” 一个矮个子走进来,外号叫瘦猴,他是负责分配饭菜回来做饭的。 这棚子里住了七个人,已经自己做饭了。 “我爸爸很快就会寄钱过来的。” 棒梗满不在乎地说:“有吃的就行,去村里找些村民帮忙不就得了。” “对呀,我差点忘了你还是从京城来的。”瘦猴嘲讽地笑着。 在他看来,即便来自京城,棒梗也不过是个穷小子,刚下乡时只带了很少的钱,早就花光了。喜欢四合院:秦淮茹成了我工具人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四合院:秦淮茹成了我工具人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