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师傅,您看小陈同志这水平,有把握通过六级钳工考核吗?” 叶师傅的吹牛皮环节,被走过来的程主任打断了。 “程主任,早!” 工人们都点点头,向程国平问好。 “小陈同志绝对没问题的!” 叶师傅肯定道。 光是他在这旁观的功夫,陈宇凡又加工出来了一个六级工件,而且他检查了一下,没有任何瑕疵,妥妥的优等品。 这水平如果都通不过六级钳工考核。 那谁还能通过? 听到他的肯定,程主任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叶师傅就是今天考核的负责人之一,连他都这么说了,那陈宇凡通过考核肯定是十拿九稳了。 “小陈,放轻松就行,好好表现!”程主任拍拍陈宇凡的肩膀。 “主任您放心!” 陈宇凡十足自信的说道。 ...... 上午十点钟。 几辆吉普车驶入了轧钢厂。 如果陈宇凡在这里,就能够认出第一辆车的车牌号,正是大领导的车。 今天来的这几位工程师,都是从苏俄深造回来的。 对于这些老工程师,上级领导格外重视。 所以大领导作为冶炼工业部的副部长,亲自迎接他们回国,然后带领他们参观四九城的各大钢铁厂。 红星轧钢厂,就是他们的第一站。 吉普车停在车间门口,轧钢厂的领导们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杨厂长赶紧上前迎接。 “首长好!” 大领导点了点头。 然后拉过身旁一位戴眼镜的老人介绍道:“这位是刚从苏俄回来的黄老黄顺华,三级工程师,现任四九城工业大学的工程学副教授。” 杨厂长一听,肃然起敬。 连忙上前握手问好。 若是单论级别。 杨厂长是行政等级十级,黄老是三级工程师,两人的级别其实差不多。 但若论地位。 杨厂长可就比对方差远了。 光是在四九城,大大小小的国营工厂就有近百个,放眼全国的话,有几千个也不为过...... 而且管理型的人才易得。 技术型人才,少见! 建国后便是有一句话叫做“只有政治厂长而无经济技术厂长”。 在四九城中更是如此。 四九城里什么都可能会缺。 但唯独不缺少领导干部。 说句难听点的话。 杨厂长今天就算是突然死了,上级也随时能够指派一名新的厂长,来接替他的工作。 但像黄老这样的三级工程师,就完全不同,每一位都是国宝级的存在,比大熊猫还更加稀有。 三级工程师,还是冶炼工业这方面的。 放眼全国反胃。 恐怕都凑不出三十位。 这也是为何黄老回国,连赵长河这种级别的领导,都要亲自迎接、陪同参观的原因。 更不要说,黄老在去苏俄深造之前,就已经是三级工程师了。 此次回国,能力当然有所提升。 若是带回来一些高精尖技术,或是做出什么巨大贡献。 那直接就能提拔成二级工程师! 到时候,黄老就彻底成为杨厂长需要仰望的存在了。 “黄老,我是红星轧钢厂的厂长,您是前辈,叫我小杨就行!” 杨厂长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很低。 当然,这么称呼也没问题。 杨厂长才四十多岁,而黄老已经七十多了,是行业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哪怕是喊大领导,他都有资格称呼一声“小赵”。 “那先带我参观一下你们厂吧。” 黄顺华虽然年纪大,但还是精神矍铄,戴着一副老花镜,眼眶深陷,却也遮挡不住深邃有神的双眸。 “好的,您跟我来!” 杨厂长带领着赵长河、黄老,还有其它几位工程师,开始从轧钢厂的一号车间参观起来。 一号车间是轧钢厂最早的车间。 里面的设备前年的时候,经历过一次大更新,所以反倒是厂里最先进的车间。 这里的工人们也都是资历最老的一批,技术、经验都相对丰富。 在车间里走了一大圈后。 杨厂长对黄老越发的钦佩了! 之前看黄老一副老教授的形象,他以为对方是那种专精理论研究的学者。 这类型的工程师,以前轧钢厂也来过。 但这些做理论研究的,和轧钢厂这种搞生产实践的,还是有极大区别的。 有些纸上行得通的东西。 在现实操作中,却未必可行。 杨厂长虽然是领导,但他也是从普通工人,被一路提拔上来的,当然更看重实操。 所以对于这类理论型专家。 他也尊重,却没那么喜欢。 但黄老不同。 黄老在参观车间的时候,观看这些工人们的操作过程,很快就能指出其中的不足,许多都是一些极其细微之处,平日里难以发现的。 而且,这些工人们按照黄老的指导,稍微做出一些改进后。 效果都立竿见影!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操作马上就顺畅了许多,不仅流程变快了,就连良品率也有所提高。 杨厂长在一旁看着,是激动不已。 这才半小时的功夫,许多工人都得到了黄老的指点,受益匪浅,其中还不乏七级工、八级工。 一号车间的整体水平,都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这若是能把黄老留下来。 那他们红星轧钢厂,那就牛逼大发了! 当然,杨厂长也只能想想。 轧钢厂这小庙,容不下黄老这尊大佛。 留在这里,就太屈才了。 在工程院里研究新技术,在工业大学里教导大学生......那才是黄老更应该做的事情,能为祖国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号车间参观完之后。 黄老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 “虽然还有些能进步的地方,但已经很不错了。” “尤其是工人们的精神面貌很好,大家有奔头,也有劲头!” 黄老是五年前,也就是1957年被派去苏俄学习的。 他刚去没多久,两国关系恶化,苏俄就停止了对国内的援助。 黄老就成了最后一批赴苏俄学习的专家,一直到前些日子才刚刚回国。 所以,黄老对国内工业发展的印象,还停留在1957年。 此时参观完红星轧钢出后。 黄老还是很满意的。 虽然和苏俄比起,还是有很大差距。 但和建国初期相比,已经进步很多了。 在黄老看来,有差距并不可怕。 只要我们一直学习、进步,总有一天会追上苏俄,甚至是超越苏俄! 总有一天。 华夏也将成为世界上的一流工业强国。 这便是黄顺华这一批老工程师们,用毕生追求的目标! . . . (卑微小作者求一切~)喜欢四合院:我街溜子,捡属性逆袭!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四合院:我街溜子,捡属性逆袭!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