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强国

第70章 安装烟筒也是手艺(1 / 1)

“妈,前院怎么多出来一堆煤粉啊”。 这些天加班,贾东旭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看着李枭门口前的那一堆煤粉。 贾东旭疑惑道。 “是李枭那小子,他们家火经常灭,说要做一种新的煤,我看就是个败家子,是瞎折腾。”。 贾东旭闻言也是不屑的撇了撇嘴。 对于李枭他是既羡慕又嫉妒,早就看他有点不爽,巴不得让他丢个人。 …… 而在这个娱乐活动还比较少的年代,对于这事,院里很多人都当成了一件趣事。 有的不屑,也有的持怀疑态度。 都在等着李枭的后续动作。 蜂窝煤一连晒了四、五天,这才晒好。 正好赶上周日,吃完早饭,李枭出门就去找了附近的一位老师傅。 老师傅姓姜。 是专门装烟筒的手艺师傅。 这个年代可不像后世工业那么发达,都是买现成的,在这个年代想获取合适的烟筒材料可不容易,都是找人定做。 安装的师傅,也会根据各家房屋的高度以及周围环境,来确定烟筒的位置,怎样才能使烟雾顺利排出。 才能不影响院子。 如果是一些木质结构为主的房屋,还要考虑,烟筒的热量会不会对木质结构造成影响,引起不必要的火灾。 这些都需要考虑。 几天前李枭就定好了烟筒,姜师傅过来,李枭两人寒暄了两句,姜师傅就开始动手安装。 这时候的烟筒都是一头稍微粗、一头稍微细。 这样才能一个套着一个,让烟筒有足够的长度,能够通到外面去。 套的时候也要大头套小头,这样才能保证不漏气。 除了直的烟筒,烟筒想要通到外面还需要两个拐脖。 这两个拐脖,一个是烟筒竖着与炉子连接后,放在这截烟筒向窗外的拐角处,另一个拐脖则是放到烟筒的末端。 目的就是让烟往上排,防止冷风倒灌。 这也是为什么说,安装烟筒也是一个手艺活。 而李枭找的这个姜师傅也很用心,装完烟筒,又查看了一下屋内的风斗。 这风斗也是冬天生火必须装的一个东西,一般都是安装在窗户上,目的就是为了让空气流通。 不至于让人晚上睡觉时煤气中毒。 等姜师傅离开,李枭就开始准备生火。 这蜂窝煤生火就容易很多了,只需要点一些木柴,之后把蜂窝煤放上去就完事。 等第一块蜂窝煤烧着了,就可以在往上放蜂窝煤。 “小枭这就完事了?”。 今天是周日,不少厂子也休息,李枭要设计煤炉子的想法院里的人都知道,看到装烟筒的师傅过来,一个个也都过来凑热闹。 看着如此简单就把火给生起来了,闫埠贵有些不敢相信。 不仅是闫埠贵,易中海、刘海中也都有些不敢相信。 看众人这表情,李枭笑着道:“这不点燃了吗,可不就完事了呗!怎么样闫老师,看着生火是不是没有那么麻烦。”。 闫老师点了点:“这都是,这生火简单多了”。 “这何止简单,这简单太多了,还没那么脏,就是不知道取暖怎么样。”,易中海也是在旁边道。 “这简单,试试不就知道了”,说着李枭把风门全部给打开了,没一会,炉子里的火就着了上来。 呜呜的冒着蓝色火焰。 这一下屋子里的温度一下就上来了,李枭这时才把火弄小了些。 “怎么样,不错吧?闫老师、易叔、刘叔,你们要不要也弄一个?”。 感受着屋子里的温度,这让几人有些心动,实在是这种炉子太方便了,比烧煤球不知道方便了多少。 “这个倒是可以看看,小枭你先试着,要是好用你给我们说一声,我们也弄一个”。 “是啊!你这先试试”。 很明显,虽然蜂窝煤炉子看着方便,但几人还是有些顾忌。 李枭倒也不在意,本也就是顺口一说。 …… 这一次李枭只做了一个蜂窝煤炉子,另一个他屋里的炉子还没换,就是为了得到一些数据。 一连五天。 李枭这才去了赵教授的办公室。 “李枭来你先坐”。 进入办公室,赵教授正在写什么东西,招呼了一声又低头写了起来。 和赵教授熟后,李枭也不像原来那样拘谨。 不客气的坐在了椅子上,不过他也不是不懂事的人,看桌子上茶壶的水快没了,就起身到了一壶水。 虽然赵教授在写东西。 但李枭的举动他也都看在了眼里,这让他不由点了点头。 等了约莫5分钟,赵教授这才问起了李枭这次的来意。 “教授,你看看这是,这是我最近做的蜂窝煤炉子,你看看能不能全面推广一下”。 “你又做出东西了?”。 虽然只是炉子,但毕竟李枭有那么多成功发明在前,这让赵教授一下子来了兴趣。 迫不及待接过了李枭手中的数据对比。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以及和蜂窝煤有关的一些设计图。 当看到报告上说,能比原来减少百分之20到25%的用煤量,这一下让赵教授坐不住了。 要知道现在国内的煤炭资源可十分紧张,这意味着什么他太清楚了。 “这整个炉子效果真有这么好?”。 李枭笑着点了点头:“赵教授,我亲自对比过,蜂窝煤比原来的煤球、煤块,不仅能减少消耗,蜂窝煤炉子用起来也更方便,不会动不动就憋死,也没那么多灰, 不过这个炉子对比原来的炉子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温度稍微低一些,在四九城这温度下还能用,如果在冷些,这炉子可能作用就不大了, 除非用三芯蜂窝或者四芯的炉子,但这也是我的猜测,毕竟我也没去过那边,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冷”。 “这三芯、四芯蜂窝是怎么回事?”。 在李枭的设计稿上,他没设计三芯、四芯的炉子,听赵教授这么问,就拿出了一张纸,画上了三芯、四芯的炉子。 又解释道:“这种炉子就是里面装的煤多,自然比普通的炉子会散发出更多的热量。”。 看到李枭画的图,赵教授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这一点不打紧,再冷一些的地方,大多都烧炕,或者烧地龙,李枭你这是又立了一大功啊!”。 看自己学生这么有出息,赵教授也很高兴,笑着道。喜欢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强国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强国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