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上将军

第168章 :伏子厚的压力,李靖节的后悔(2 / 2)

“大将军,这怕是会惹来非议!”

听着屋内传来的担心之言,李幻竹这一次没有回过头望去,不过听着兄长的声音,李幻竹忍不住摇摇头。

“笨兄长!只有商人才能带来粮食啊!”

李幻竹轻声说道,有些叹息。

兄长自小跟着叔父李神符苦读,年纪轻轻,性子却与叔父一样有些古板,在文瑾的心上人想尽一切治理晋阳,让所有晋阳、雁门百姓吃得上饭的时候,兄长居然还在考虑厚待商人所带来的非议。

“竹儿!”

观音婢听着李幻竹无奈的声音,忍不住诧异的看向李幻竹,随后看向屋内一眼。

“现在只要商人能把粮食带来,为晋阳带来繁荣,非议之言,何惧之有?即日起,不仅要鼓励商人往来晋阳,还要在城外,修建忠烈祠,祭奠所有战死的将士,并且派人编撰太原郡志,所有献力之人,不分太原、雁门,全部记入郡志之中……”

观音婢听着屋内伏子厚的话,随后看向李幻竹。

“竹儿,你听明白子厚的话?”

观音婢轻声问道。

“听得懂一些!”

李幻竹面对族嫂的询问,并没有隐瞒,轻轻点头。

“他……”

李幻竹转身朝向族嫂观音婢,刚准备看向屋内一眼,不过想到什么,连忙止住。

“他安抚雁门百姓,是防止内乱,统计人口,是在重整晋阳秩序、恢复生产,分配土地,预防饥荒同时,为来年生产打下基础,吸引胡商、河东商人来此贸易,便能得到粮食、布帛、药材,而修筑忠烈祠与郡志,目的是凝聚晋阳百姓民心、让雁门百姓有归宿!”

李幻竹对着族嫂说道。

观音婢听完,看着祖叔父李神通的这个女儿,出身陇西李氏的李幻竹,双眼微微闪缩着惊讶。

看着屋内的伏子厚。

想到如今整个晋阳城两郡百姓,全都压在伏子厚一个人的肩上,伏子厚肩负十余万百姓的生计、存亡,一个人都帮不到伏子厚。

伏子厚别说休息,就是疏忽都不敢有丝毫疏忽,一旦犹豫,更为劳心费神。

若是有一个人理解他,鼓励他……

“竹儿!族嫂有件事,想要拜托你!”

观音婢看向李幻竹。

“族嫂请说,幻竹一定答应族嫂!”

李幻竹双眼有些好奇的看向族嫂,没想到族嫂居然有事要拜托自己,如今父亲、叔父、还有堂兄他们,都在族伯、族兄麾下效力,族嫂开口,自己定不会推辞。

…………………………

关中。

一个仆人拿着一张纸,急匆匆的来到一座府邸内。

等来到房间内,看到潘长文、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诸多将军都在,甚至连主帅李娘子李秀宁也在,仆人连忙低着头,小心翼翼的把纸送到李靖节手里。

见状。

因为唐国公李渊已经率兵破霍邑,抵达河东,而聚集在一起商议的众人,不由得停下交谈,看向李靖节。

李靖节拿着纸,望着众人看向自己,又见到父亲与四弟李立言的目光,只能连忙打开纸。

看着里面的内容,李靖节从眼神微微皱眉,再到惊讶,一脸恍惚,最后骇然的抬头,露出失神的面色。

“发生何事?”

直到年迈的李纲开口,李靖节这才回过神,呼吸急促的看着手里的书信,小心翼翼的抬起手,把书信交给父亲。

“父亲!这是好友送来,说是子厚之言,如今传遍已经传遍北方与关中、洛阳……”

李靖节说完,眼神不由得看向四弟李立言一眼,眼睛里的目光,别提多羡慕。

李立言看到兄长的表情,有些疑惑,明白发生何事,好在这时候,父亲轻声说话的声音,在一旁响起。

“于雁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年迈白发的李纲,看完书信,老脸上有些恍然,细细品味着这四句话。

许久,看到李娘子李秀宁好奇的眼神,李纲便把书信交给李秀宁。

“这当真是子厚之言?”

李纲看向李靖节问道。

“是子厚!”

李靖节点点头。

“恭喜李老!也恭喜李大人得一贤婿!此四句,当千古留名!”

李秀宁看过书信,交给其他人,英姿飒爽的脸颊上,浮现笑意,有些惊叹,随即恭贺李纲与李立言。

对于李立言的女婿,李老的孙婿伏子厚,李秀宁不止听过一次,心里也是十分渴望能见上一面,李秀宁十分清楚,父亲之所以能在太原一帆风顺,如今率领太原精锐兵马南下,伏子厚的归附功不可没。

如今看到伏子厚在北方,说出这番言论,李秀宁更是满心宽慰,迫不及待想找机会,见一见那个李老的孙婿。

“怪不得传遍北方、关中、洛阳!伏将军之言,千古难得!可惜听闻唐公让其驻守太原,防备北方,不能即刻相见!”

四周,潘长文、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人看过书信内容后,也不由得发出惊叹,看向李纲、李立言。

不提那伏子厚此前在太原的事迹,就凭这一番话,都足以让人为之敬重。

“诸位谬赞!眼下我等当务之急,是迎接唐公渡河,尽快攻入长安!”

李纲抬手说道,把话题引到正事上,不希望自己的孙婿,影响大事。

屋子内。

李靖节看着父亲谦虚的语气,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外人夸赞自家人时,父亲没有反驳。

看向四弟李立言一眼,李靖节如今当真是肠子都悔青了,内心万分苦涩。

伏子厚如今一件件事迹,无一不在证明,昔日自己与妻子的眼光,到底是多浅薄。

连李渊率军南下时,都把腹背要地交给子厚,仅凭这一点便能看出,唐公对子厚到底有多信任。

李靖节不敢想象,等唐公进入长安时,会如何厚赏子厚。

姑臧公,镇北府大将军,太原留守,掌十五郡诸军事!!!

明明子厚是放眼天下,最有能力为琼儿外祖父、外祖母一家报仇的人,偏偏当年,自己与妻子非要将其退婚,把四弟那不能说话的女儿许配过去。

此刻。

看着父亲,看着四弟李立言,李靖节苦涩万分之余,都不知道,日后妻子、女儿如何与伏子厚开口。

好在因为子厚,与谢氏的仇恨已经消除,李家在蓨县没有危险。

加之父亲是大隋名臣,昔日杨勇老师,如今又帮助唐国公三女李秀宁,劝降贼帅潘长文,让潘长文率领几万人归附李家,有这份功劳在,日后唐国公定然不吝赐赏父亲。

彼时进入长安,自己就可以让妻子、儿女,先来到长安再说。

至于子厚那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