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5小农庄

第七百九十章(1 / 1)

用矫情一点的话来说。 当一个人发现能发现自己每天的进步。 这是最痛快的时候,最能有成就感,也最让人上瘾的时候。 而对于乡下人来说…… 这个进步很简单,就是赚钱。 手头的钱多,就有成就感。 每天手里的钱在一点点的增多,这就有底气。 对穷怕了的山里人来说,如何不让人上瘾呢。 有盼头,有干劲,那就不用人去督促。 他们自己回找活干。 陈凌那边的工作,被他们做的面面俱到。 就连陈凌的羊群,农庄的鸡鸭,都被他们安排的妥妥当当的。 都被他们当成活来做。 根本不用特意的吩咐人来做。 谁有空,就谁来做。 说实在的,能让乡亲们做到这个程度,在这年月真的少见。 光靠花钱,也做不到。 有时候还要看为人的。 “你那老徒弟临走前还说来着,说他们来咱们内地时间晚,没见过咱们吃大锅饭的时代,这次算是见到了。 确实是热火朝天,令人心生向往。” 王来运面带笑容,很有一种自豪的感觉。 这时,陈凌在家已经放置好了东西,开车载着三个孩子,顺便又把王来运拉着,送到了城东。 他则和孩子们先去吃早饭。 …… 陈凌修建的鹿场在林场的南半部分。 东临一小段哑巴河,南边再有一段距离是南沙河。 位置还是很不错的。 缺点之前也说过,南半部分相对于北边来说,更加杂乱,地面不平整不说,各种断壁残垣,加上砍伐之后剩下的树根。 各种东西那是极难清理。 很多地方,还有原本为了固土,也就是避免水土流失留下的水泥墙。 坑坑洼洼,深一脚浅一脚的。 地势太差劲了,用挖掘机和推土机也不好搞。 很多工作,就难免要用到人力。 比如挖树根。 那种积年老树根。 树根连成一片,挖掘机也挖不出来。 这就不如用人工。 凭良心说,这是纯靠乡亲们的一腔热情和火热的干劲。 才在这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把这块地皮搞平整了,并把鹿场的基本模样给修建起了。 吃过早饭后到了这边。 陈凌把车停到南沙河的河堤上。 就没办法开进去了。 因为到了这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两口冒热气的大锅。 里面热汤滚滚,是煮的挂面。 姜汤挂面。 听着很黑暗料理的感觉。 其实里面放的料却很好喝,用来给乡亲们早晨驱寒暖身子用。 刚开始的时候,大伙是在王立献的安排下,每天只管两顿饭。 午饭和晚饭。 但后来吧,因为这边留下的工具越来越多,就需要夜里有人留在这边看守。 既然这样了,那把早饭也做上吧。 反正不费什么事,大家早饭吃喝,基本不花销什么。 有时候是粥,有时候就是这挂面汤。 早晨清淡,简单点好。 中午和晚上,因为干了一天的活,出了力气,才会丰盛一些。 “哎哟哟,看看那个是谁啊,大老板回来了!” 陈凌带着孩子们一下车,守在大锅旁的两个老人就眼睛一亮,开起了玩笑。 “咦?聚坤哥你在这里管伙食呢?腰没事了?” 陈凌看到老头子,有些惊讶。 王聚坤也就是王学成他爹,老头子之前一直是村里红白喜事的厨子,管烧席做饭的。 后来腰不好,疼得直不起来了,就他在三叔王来福死掉之后,那次找的陈凌去干。 王聚坤哈哈一乐:“还行了,反正守着灶火不着凉,又从乡里搞了点熊油膏,能干点活了。” “哟,这好啊,活动活动吧,反正烧席做饭你熟,别人烧饭大伙还不放心呢。” 陈凌笑道。 乡里年轻小子秋天杀了头熊之后,有老医生做了熊油膏。 这事他是知道的。 老巴上次来的时候说过,说忘了给他带两罐子。 陈凌摆手说没事,基本用不着。 这东西掺了老虎血之后才够劲。 治疗腰疼腿疼,各种筋骨毛病有奇效。 不过还没他的药酒管用。 就不怎么在意。 “说的是,除了富贵你,还有聚坤之外,别人烧饭俺们可都不放心。” 旁边的老头子是外姓大李家的,人比较笨,干活不利索。 基本就是守灶台,劈柴火的活。 村里这类人不少,有老有少的,不是围着灶台打转就是夜里留下看守。 再就是给鸡鸭牛羊喂食了。 大活小活都得有人干。 “富贵回来了。” “富贵叔,你这一回来就奔着灶台去了,是不是又要给我们管一顿好的!?” “就是说呢,那大猪头、那大排骨,俺们可是念念不忘,想到就流口水啊。” 这年头的人,别的不说,只要每天出力气干活,这肉是怎么也吃不够的。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每天都想要见点荤腥,肚里才踏实,干活才有劲。 “这两天没啥时间,等停工前吧,停工之前我给你们连着做两顿好的。” 陈凌见到乡亲们都注意到这里了,就带着孩子们过去,跟乡亲们攀谈起来。 现在的鹿场没有建好。 只是把鹿场里面的牲口圈建了起来。 这牲口圈就跟养猪场的猪舍一样。 一般来说是四四方方的砖墙围住,留对外的那一面留出来一个小门以供进出。 而鹿场这里的…… 是在对外那一面,加上围栏,不过这围栏就是铁的了。 因为养鹿跟别的不太一样。 养猪或者养牛养驴之类的大牲口这点地方没关系,围墙只留小门也没关系。 因为它们不会跳。 鹿会跳,就容易蹦圈。 如果遇到发情期,大公鹿看到了别的鹿舍的母鹿,觉得人家是美女,想去跟人家好一下,那必然是会出问题的。 所以就加围栏好了。 围栏不憋屈,它们能透过围栏看到外面。 发情期也好管,只需要在围栏上多加点措施就行。 现在是牲口圈,也就是鹿舍建了有四个了。 还有两个正在同时修建。 确切地说,是三个。 两个地基打好了,墙体已经有两尺过高。 另外一个挖好沟了,有两个青壮正在握着夯锤‘嘿嘿哈哈’吆喝着打地基。 不过呢,这次相比起来村里的石头夯锤打地基就高级一些了。 是用的打夯机器。 走到跟前,那蓝色的机器像是一只机械大青蛙一样。 随着青壮的口号,大青蛙一蹦一跳的。 在沟里留下平坦硬实的地面。 看起来极为有趣。 至于为什么用上机器了还在喊口号。 陈凌表示自己也不知道,估计是为了过瘾吧。 “叔叔,那是在干什么?看着真好玩!” “像个大青蛙一样,咕呱咕呱,跳得好高!” 孩子们喜欢这个,抓着陈凌的衣角,走到跟前,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 “这是在打夯,万丈高楼平地起,城市里盖楼也要用这个,不打夯的话,那楼就不结实,地面摇晃一下就倒塌了。”喜欢我的1995小农庄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我的1995小农庄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