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奇谭录

第128章 盛世隐忧 罗平告警(1 / 1)

大唐,在唐玄宗李隆基与一众肱骨大臣多年如一日的励精图治下,宛如一轮炽热骄阳,在历史的苍穹中散发出璀璨而夺目的光辉。这是一个令后世无数人向往的黄金时代,疆域广袤无垠,宛如一幅壮丽的画卷在大地舒展。 国都长安,作为世界的中心,繁华程度令人惊叹。街道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两侧店铺林立,琳琅满目,汇聚了来自四海的奇珍异宝。丝绸店内,五彩斑斓的丝绸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柔和光芒,细腻的质感吸引着各国商人驻足;瓷器铺中,精美绝伦的瓷器工艺精湛,每一件都仿佛诉说着工匠们的巧夺天工。 边疆之地,不再是往昔荒芜寂寥之所。戍边将士们不仅以热血和忠诚守护着大唐的每一寸土地,还积极推动当地的建设与发展。在西北边疆,大片荒芜的土地被开垦成肥沃的农田,当地百姓在士兵们的帮助下,学会了先进的农耕技术,粮食产量逐年递增。各民族之间摒弃前嫌,友好往来,互通有无,共同创造了边疆的稳定与繁荣。 四方诸国,皆为大唐的强盛与繁荣所震撼,纷纷派遣使者,不远万里前来朝拜。使者们带来本国的奇珍异宝,表达对大唐的敬仰与臣服。长安城中,时常可见身着不同服饰、操着各异语言的外国使节,他们对大唐的繁华赞不绝口,大唐的威名,如春风般吹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然而,如同平静湖面下可能隐藏着汹涌暗流,在这盛世的华丽表象之下,危机正悄然孕育。随着大唐的长治久安,唐玄宗李隆基,这位曾经英明神武的君主,在无尽的赞誉与长久的太平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心中滋生出骄傲自满的情绪。往昔那个通宵达旦批阅奏章、对朝政事无巨细都谨慎对待的李隆基,如今开始沉醉于自己缔造的盛世功绩之中。他对朝堂内外的细微变化不再敏锐洞察,对潜在的危机也逐渐放松了警惕。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藩镇节度使的权力如脱缰野马般膨胀。这些节度使,本是大唐为了戍守边疆、维护地方稳定而设立的官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不仅掌控着大量的军队,还兼管地方的财政、民政,俨然成为了一方的土皇帝。 其中,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更是野心勃勃,犹如一只隐藏在黑暗中的恶狼,觊觎着大唐的锦绣江山。他所在的范阳,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是大唐北方的军事重镇。安禄山凭借着范阳的战略地位,暗中扩充军队规模,招募四方亡命之徒,将范阳的军队训练得如虎狼之师。同时,他还大肆囤积粮草,搜刮民脂民膏,为自己的叛乱计划做着充分准备。对于中央朝廷颁布的诏令,安禄山阳奉阴违,表面上恭敬顺从,背地里却依旧我行我素,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执掌北平府的罗平,为人刚正不阿,且目光如炬,对局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北平府与范阳相邻,安禄山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罗平的眼睛。安禄山日益嚣张的行径,让罗平深感忧虑,仿佛有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他深知,安禄山的势力若不加以遏制,必将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给大唐带来灭顶之灾。 罗平心急如焚,深知此事十万火急,容不得丝毫耽搁。他立刻命人备好笔墨,在书房中奋笔疾书,将安禄山在范阳的种种不法行为,详细且条理清晰地写进信中。信中,他言辞恳切地表达了对大唐未来命运的深深担忧,再三敦促罗昌务必尽快将此事奏明皇帝,以寻求应对之策,挽救大唐于危难之际。 罗家,作为大唐皇室的唐舅表亲,在朝堂上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罗昌,凭借着家族的荣耀与自身卓越的才能,获封越国公,与唐玄宗李隆基的关系亲密无间。平日里,罗昌在朝堂上尽心尽力辅佐李隆基,无论是国家大事的决策,还是地方政务的处理,他都能提出独到而精准的见解,为大唐的繁荣昌盛立下汗马功劳,深受李隆基的信任与倚重。 这日,罗昌正在府中书房处理事务,下人匆匆来报,称有一封来自北平府的加急信件。罗昌心中一惊,北平府兄长罗平甚少主动来信,此次如此匆忙送来加急信件,必定是发生了极为重大的事情。他急忙放下手中事务,接过信件。 当看到信件上熟悉的字迹,罗昌的神情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迅速拆开信件,目光在信纸上快速扫动。信中的内容让他脸色愈发阴沉,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罗平在信中详细描述了安禄山在范阳私自扩充军队、囤积粮草、违抗诏令等一系列大逆不道的行为,每一个字都仿佛重如千钧,敲击着罗昌的心。 罗昌深知此事的严重性,一刻也不敢耽误。他简单整理了一下衣冠,便立刻动身入宫求见李隆基。大明宫,这座象征着大唐至高权力的宫殿,依旧庄严肃穆,气势恢宏。然而此刻,罗昌无心欣赏这熟悉的壮丽景色,他的心中被忧虑填满,脚步匆匆,神色焦急。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宫人引领下,罗昌快步来到李隆基所在的宫殿。此时的李隆基,正坐在龙椅之上,悠闲地翻阅着奏章。见罗昌神色匆匆,满脸忧色,李隆基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疑惑,停下手中动作,问道:“罗爱卿,何事如此匆忙?可是朝中出了何事?” 罗昌赶忙上前,恭敬地行了一礼,语气沉重地说道:“陛下,臣刚刚收到兄长罗平从北平府送来的急信,信中所言之事,关乎我大唐生死存亡,恳请陛下详察。”说罢,罗昌双手将信件呈上。 李隆基见罗昌如此严肃,心中一紧,赶忙接过信件。他仔细地阅读起来,随着阅读的深入,原本轻松的神情逐渐变得凝重,眉头紧紧皱起,眼中闪过一丝震惊与愤怒。读完信后,李隆基将信件重重地放在桌上,神色严峻地缓缓说道:“没想到安禄山竟如此胆大妄为,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朕一直以为他对朝廷忠心耿耿,却不想他竟在范阳暗藏祸心,肆意妄为,妄图割据一方。若不及时遏制,必将成为我大唐的心腹大患,危及朕的江山社稷。” 罗昌见状,赶忙上前一步,说道:“陛下,事已至此,当务之急是尽快商讨应对之策,以防止安禄山的势力进一步坐大。他如今羽翼渐丰,若再拖延,恐酿成大祸,到时候局面将难以收拾。” 李隆基微微点头,陷入沉思。片刻后,他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说道:“罗爱卿所言极是。此事关系重大,绝非儿戏。朕需与朝中大臣们共同商议,集思广益,务必想出万全之策,彻底解决这一隐患,还我大唐一个太平盛世。” 至此,在这看似风平浪静的盛世表象之下,一场因藩镇势力膨胀而引发的巨大危机,已悄然拉开了帷幕。而大唐的君臣们,即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他们能否力挽狂澜,拯救大唐于水火之中,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喜欢燕山奇谭录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燕山奇谭录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