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奇谭录

第132章 情报汇总 洞察虚实(1 / 1)

在长安城巍峨壮丽的大明宫深处,静谧的密室中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凝重的气氛,仿佛连空气都被即将揭开的真相所压抑。随着暗探们如隐匿于夜幕中的信鸽,冒着生命危险陆续将从范阳收集到的情报传回,一场攸关大唐命运走向的关键情报分析会,在这深宫密室中悄然拉开帷幕。 罗英,这位肩负着情报传递重任的年轻才俊,连日来夜以继日,未曾有过丝毫懈怠。此刻,他正全神贯注地在联络点整理着纷至沓来的情报。每一份情报,都承载着暗探们深入虎穴的生死考验,他视若珍宝,小心翼翼地甄别、梳理,将其按照军事、经济、内部关系等不同类别一一归类。待整理完毕,他怀揣着这些凝聚着心血与汗水的情报,脚步匆匆地赶往大明宫,面见唐玄宗李隆基与诸位重臣。 当罗英踏入那间密室,屋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仿佛时间都为之一滞。李隆基高坐主位,身着明黄龙袍,神色凝重,目光如炬,紧紧盯着罗英手中那沓厚厚的情报,眼中透露出对真相的急切探寻。张九龄、李适之等一众大臣分列两旁,身着朝服,神色严肃而庄重,每个人的心中都深知,这些情报将如同一把钥匙,决定着消藩大计能否成功开启。 罗英恭敬地行了大礼,声音洪亮而沉稳:“陛下,诸位大人,暗探们历经千难万险,已将安禄山在范阳的诸多情报传回,微臣已仔细整理完毕,现呈于陛下与诸位大人审阅。”说罢,他双手将情报高高呈上。 李隆基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许,示意罗英起身。他迫不及待地接过情报,迅速翻阅起来,纸张翻动的声音在寂静的密室中格外清晰。大臣们纷纷围拢过来,目光紧紧跟随着李隆基的动作,仿佛要透过纸张看穿安禄山的一切。 过了许久,李隆基缓缓放下手中的情报,神色愈发凝重,他微微皱眉,语气沉重地说道:“诸位爱卿,从这些情报来看,安禄山的势力确实不容小觑。其麾下兵力强盛,训练极为有素,军备亦是充足精良,这对我们的消藩行动而言,无疑是横亘在前的一座大山,是个巨大的挑战。” 张九龄轻抚胡须,目光深沉,皱着眉头接过话茬:“陛下所言极是。不过,臣留意到情报中明确提及,安禄山内部存在着激烈的权力纷争。其麾下诸位将领之间,似乎并非如表面那般同心同德,铁板一块,而是对权力与利益的分配多有不满,矛盾已然凸显。这或许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关键突破口。” 李适之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附和道:“不错,内部的矛盾往往比外部的压力更具破坏力,犹如蚁穴之于长堤。若能巧妙加以利用,分化其内部势力,必定能极大地削弱安禄山的整体实力,为我们的消藩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罗英上前一步,神色认真地补充道:“陛下,诸位大人,除了内部矛盾,情报还显示出一个极为关键的信息,安禄山的粮草供应存在潜在隐患。他在范阳城西山谷囤积的粮草虽数量可观,但运输线路较为单一,且周边地势复杂险要,易守难攻。一旦遭遇阻断,粮草供应恐难以为继,其军队必将陷入困境。” 李隆基微微皱眉,陷入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如此看来,安禄山虽表面上看似强大无比,但实则外强中干,并非无懈可击。我们需依据这些情报,重新审视并精心调整消藩策略。张爱卿,依你之见,该如何巧妙利用其内部矛盾,使其为我所用?” 张九龄微微躬身,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我们可暗中派遣能言善辩、忠诚可靠之人,秘密联络安禄山麾下那些心怀不满的将领。以朝廷的名义许以重利,诸如高官厚禄、土地封赏,甚至是家族荣耀,策反他们。让他们在关键时刻临阵倒戈,从内部扰乱安禄山的军事部署,使其首尾难顾。同时,对外则巧妙散布安禄山内部不和的消息,借助舆论的力量,进一步瓦解其军心,让其内部人心惶惶,削弱其战斗力。” 李适之紧接着说道:“陛下,关于粮草问题,我们可派遣一支精锐小队,挑选武艺高强、熟悉地形且机智勇敢之人。秘密潜入范阳,寻机破坏其粮草运输线路。一旦粮草供应出现问题,安禄山的军队必然军心大乱,战斗力也将大打折扣,届时我们再出兵围剿,必能事半功倍。” 罗昌也上前一步,抱拳说道:“陛下,在实施这些策略的同时,我们绝不能放松对安禄山的监察。要进一步完善情报网络,确保情报的及时与准确,以便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变数。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场消藩之战中始终占据主动。” 李隆基听后,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说道:“诸位爱卿所言极是。此次珍贵的情报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消藩策略必须做出相应且精准的调整。但行动务必谨慎小心,如履薄冰,不可打草惊蛇,以免引起安禄山的警觉,导致功亏一篑。张爱卿,策反事宜就交由你全权负责,务必做到机密行事,万无一失。李爱卿,破坏粮草运输线路的任务,你要精心谋划,挑选最为得力的人手执行,确保行动成功。罗昌,监察方面不可有丝毫懈怠,朕要随时掌握安禄山的一举一动,任何细微的变化都不能放过。” 三位大臣齐声应道:“陛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为大唐的江山社稷鞠躬尽瘁。” 李隆基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神情庄重地说道:“消藩之路,艰难险阻重重,但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宁,我们别无选择,唯有勇往直前。诸位爱卿务必齐心协力,紧密配合,早日完成消藩大业,还我大唐太平盛世,让百姓安居乐业。” 众人纷纷跪地,高呼:“陛下圣明,臣等愿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随着会议的结束,大臣们各自领命而去,脚步匆匆,神色坚定。一场围绕着安禄山的更为精密、更为隐秘的消藩行动,在这片古老而广袤的土地上悄然布局。而那些珍贵的情报,如同黑暗中熠熠生辉的明灯,为大唐的消藩之路照亮了前行的方向,指引着大唐君臣在这关乎国运的博弈中,稳步迈向胜利的彼岸。喜欢燕山奇谭录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燕山奇谭录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