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孙曰岐黄养生相声合集

第71章 邪客(1 / 1)

相声《灵枢邪客》(上篇) 小岳:今天给大伙说段相声。 老孙:好啊,就盼着跟您说相声呢。 小岳:您知道吗,咱中国传统文化那可是博大精深。 老孙:这我知道,那是源远流长,光辉灿烂。 小岳:就说中医这一块,有本经典着作叫《黄帝内经》,您听说过吗? 老孙:那太听说过了,中医的老祖宗,老厉害了! 小岳:这里边有一篇叫《灵枢·邪客》,那学问可大了去了。 老孙:哟,您给讲讲,这《灵枢·邪客》都说些啥呀? 小岳:开篇是黄帝问伯高,说邪气侵犯人体,有时候让人睁着眼睡不着觉,这是咋回事呢? 老孙:嘿,这问题有意思,是为啥呢? 小岳:伯高就回答了,说五谷进了胃以后,它产生的糟粕、津液、宗气,分走三条道。 老孙:三条道?哪三条道啊? 小岳:宗气积聚在胸中,从喉咙出来,贯通心脉,管着呼吸;营气呢,分泌津液,注到脉里头变成血,滋养四肢和五脏六腑,还和一天的时辰数对应上;卫气是最剽悍、跑得最快的,先在四肢、分肉、皮肤之间不停地跑,白天在人体阳的部分运行,晚上在阴的部分运行,还经常从足少阴肾经的分肉之间,进入五脏六腑。 老孙:好家伙,这说得够详细,可和睡不着觉有啥关系呢? 小岳:别急呀!要是有厥逆之气侵犯了五脏六腑,卫气就只能在外面保卫,一直在阳的部分运行,进不了阴的部分。卫气老在阳分,阳气就旺盛了,阳气一旺,阳跷脉就充满了,卫气进不了阴分,阴虚了,所以就睡不着觉啦! 老孙:嘿,这么个道理,我算是听明白了。那黄帝接着咋问的? 小岳:黄帝就问啦,那这病咋治呢? 老孙:对呀,咋治呢? 小岳:伯高就说,要补不足的地方,泻多余的地方,调整虚实,打通阴阳交汇的通道,去除邪气。再喝一剂半夏汤,阴阳一通,马上就能睡着。 老孙:这半夏汤这么神呢? 小岳:黄帝也这么觉得,就说这就跟疏通堵塞的河道一样,经络大通,阴阳调和。然后就问这半夏汤的配方。 老孙:是得问问,这配方是啥呀? 小岳:这方子啊,用千里以外的流水八升,不停地扬它一万遍,取上面澄清的五升来煮。用芦苇当柴火烧,水开了就放一升秫米,五合制半夏,慢慢煮,煮到只剩一升半,把渣去掉,喝一小杯汁,一天喝三次,逐渐加量,以有效果为标准。新得的病,喝完把杯子一扣就能睡着,出点汗就好了;病程久的,喝三次也就行了。 老孙:好家伙,这方子讲究还真多。 相声《灵枢邪客》(中篇) 小岳:上次咱说到《灵枢·邪客》里黄帝和伯高讨论人睡不着觉的事儿,还有半夏汤的配方。 老孙:对,那讲得可有意思了,今天接着说啥呀? 小岳:今天讲讲黄帝又问伯高的一个问题,问人的肢节是怎么和天地对应的。 老孙:这问题新鲜,人跟天地还能对应上? 小岳:伯高回答得可妙了,说天圆地方,人呢,头圆足方就对应这个。 老孙:嘿,还真有点意思,那眼睛呢,对应啥? 小岳:天有日月,人有两目。 老孙:还真巧,那这九窍对应啥? 小岳:地有九州,人有九窍。 老孙:这还一套一套的,那天有风雨呢? 小岳:人有喜怒。 老孙:天有雷电呢? 小岳:人有音声。 老孙:这天有四时呢? 小岳:人有四肢。 老孙:还真是,那天有五音呢? 小岳:人有五脏。 老孙:天有六律呢? 小岳:人有六腑。 老孙:这天有冬夏呢? 小岳:人有寒热。 老孙:这天有十日呢? 小岳:人有手十指。 老孙:这天有十二个时辰呢? 小岳:人有足十指,还有男子的那个……那个(不好意思比划),女子虽然少了两节,但是能怀孕生孩子。 老孙:(笑)您这说得真逗。那天有阴阳呢? 小岳:人有夫妻呀。 老孙:这都能对应上,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呢? 小岳:人有三百六十五个主要穴位。 老孙:这地有高山呢? 小岳:人有肩膝。 老孙:地有深谷呢? 小岳:人有腋腘。 老孙:地有十二条大河呢? 小岳:人有十二经脉。 老孙:地有泉水细流呢? 小岳:人有卫气。 老孙:地有丛草呢? 小岳:人有毫毛。 老孙:这天有昼夜呢? 小岳:人有起卧。 老孙:天有列星呢? 小岳:人有牙齿。 老孙:地有小山呢? 小岳:人有小节。 老孙:地有山石呢? 小岳:人有高骨。 老孙:地有林木呢? 小岳:人有筋膜。 老孙:地有都市呢?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岳:人有隆起的肌肉。 老孙:一年有十二月呢? 小岳:人体四肢有十二节。 老孙:地有四季草木不生呢? 小岳:人有终身不育的。 老孙:好家伙,这么多对应,真是长见识了,原来人跟天地有这么多联系。 相声《灵枢邪客》(下篇) 小岳:咱接着说《灵枢·邪客》。 老孙:好嘞,前面说了人跟天地对应,这回又说啥呀? 小岳:这回是黄帝问岐伯关于持针的法则,进针的原理,缓用针和舍针的意趣,还有扦皮肤、开腠理这些事。 老孙:这可太专业了,一般人都听不懂。 小岳:岐伯就开始详细解释啦,先说手太阴经脉,从大拇指的尖端出来,往内曲折,沿着内侧赤白肉际,到本节后的太渊穴,在这儿停留汇聚,又向外曲折上行到本节下,再向内屈行,和其他阴脉络在鱼际会合,好多经脉的气都汇聚在这儿,气很滑利,然后在大指本节后的起骨下伏行,又向外曲折,从寸口出来运行,向上到肘内侧,进入大筋下面,再向内曲折,沿着上臂内侧上行,进入腋下,再向内曲折,走向肺。 老孙:这经脉走得弯弯绕绕的,真复杂。 小岳:还有呢,心主之脉,从中指的尖端出来,向内屈行,沿着中指内侧往上,留在掌心里,在两骨之间伏行,再向外曲折,从两筋之间出来,在骨肉交接的地方,气也很滑利,向上行二寸,再向外曲折,在两筋之间上行,到肘内侧,进入小筋下面,在两骨会合的地方停留,再向上进入胸中,和心脉相连。 老孙:这讲的都是经脉走向,黄帝还有别的问题吗? 小岳:有啊,黄帝就问,为啥手少阴之脉独独没有俞穴呢? 老孙:对呀,为啥呢? 小岳:岐伯就解释,说少阴是心脉,心是五脏六腑的大主宰,是精神所在的地方,心很坚固,邪气容不得进去。要是邪气进去了,心就受伤,心一伤,神就离开了,神一离开人就死了。所以邪气在心的,其实都是在心的包络。包络是心主之脉,所以手少阴心经就没有俞穴。 老孙:原来是这么回事,那黄帝又问啥了? 小岳:黄帝又问,少阴没有俞穴,难道就不生病吗? 老孙:是呀,这也挺好奇的。 小岳:岐伯说,它外面的经脉会生病,但是心脏不会生病,所以就只在掌后锐骨的尖端取它的经穴。其余经脉的出入曲折,运行的快慢,都和手太阴、心主之脉一样。 老孙:这讲得真透彻。那黄帝还问持针纵舍的事呢,后来咋说的? 小岳:岐伯说,持针之前一定要先明白十二经脉的起止,皮肤的寒热,脉象的盛衰滑涩。脉象滑而盛的,病一天天加重;虚而细的,病已经持续很久了;大而涩的,是痛痹;阴阳表里都衰败的,病很难治。要是胸腹和四肢还热,病还在;热已经消退,病就快好了。还要握住病人的尺部,观察肌肉的坚脆、大小、滑涩、寒温、燥湿。再看看眼睛的五色,就能知道五脏的情况,判断生死。看看血脉的颜色,就能知道是寒热、痛痹这些病。 老孙:这持针纵舍的学问可真不小,听您这么一说,这《灵枢·邪客》里的知识太丰富了。喜欢岳孙曰岐黄养生相声合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岳孙曰岐黄养生相声合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