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第三十八章 《燕京文艺》(1 / 1)

《燕京文艺》创刊于1950年9月10日,是由燕京市文联主办的、新中国成立后创刊较早的一份文艺月刊。 其第一任主编为老舍,汪曾棋是那时的编辑部主任,又称编辑部总集稿人。 作为燕京最根正苗红的本地杂志,自创刊后,先后有着名作家杨末、王檬、林今澜、李坨、郝然、赵斤九等人担任刊物的正、副主编。 1966年杂志一度停刊,直到1971年。 《燕京文艺》复刊后一直到1981年的十年间,未任命过主编,而称“主要负责人”,着名作家张志明和职业编辑谭宜、李青泉、苏新群都当过《燕京文艺》的“主要负责人”。 可以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创办大型文学刊物《当代》杂志之前,《燕京文艺》就是燕京作协的亲儿子。 这样一家杂志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也许比不上《收获》《十月》等一线杂志,却不遑多让。 经过马老师的介绍后,胡为民明显动心了。 虽然他对《孩子王》很有信心,但他这篇不怎么符合潮流的小说,能不能被一线杂志看中,还是要打个问号的。 现在听马老师的意思,他或者学校和《燕京文艺》有些关系,那就好办了。 他也不是要走后门,而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公正对待。 于是,胡为民将桌子上放着的手稿拿起,递给马老师,“这是我正在创作的小说《孩子王》,请马老师帮忙斧正一番,看看有没有在《燕京文艺》发表的潜力。” “好,我看看。”马老师点点头。 胡为民出名是靠着一部《甜蜜蜜》,这篇小说他陆陆续续也看完了。虽然类型比较新颖,文字优美,感情真挚,更饱含了对祖国的爱,但他年纪到底大了,对那些情情爱爱之类的东西并不感冒。 他也想看一看,如果换成严肃文学,胡为民会不会神奇不在。 由于连番事情耽搁,《孩子王》的写作进度并不快,目前也不过写了一万字左右,占总篇幅的五分之一左右。 马老师觉得胡为民第一次进军严肃文学领域,可能会不太习惯,文风会比较别扭。可他看下来后,发现自己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虽然胡为民这篇《孩子王》没有写完,只有短短万把字,但这篇小说和《甜蜜蜜》有极大的不同。 《孩子王》语言风格简朴、质朴,带有古典韵味,里面没有爱情,对景色的描写着墨不多,但小说中主角同样对祖国爱的深沉。 在胡为民的笔下,小说主角谢园是知青,更是主动提出到最艰苦的乡村插队。 在插队过程中,谢园不仅没有抱怨,反而工作积极性高涨,他为人热情,尊老爱幼,农活利索,深得村支书的喜爱。 当他渐渐熟悉插队生活时,村支书和他说了学校的事,他又扛起了这个重担,和村支书一起发动群众,要为村里的孩子们建一个学校。 目前为止,小说写到主角谢园和村支书一起发动群众,在农闲之时建校舍的剧情点。 谢园在做村民工作的过程中,自然遇到了困难。 主要是不理解,许多村民不理解孩子们为什么要上学。 是啊,城里的许多学校都停课了,上学又有什么用能呢? 谢园没有说什么高大尚的话,相反,他说的很朴实,“孩子们都到了上学的时候,没有学校,没有老师,孩子们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这好吗? 等以后,他们长大了,需要学习政策,结果他们读不懂,也理解不了,到时候被人骗了怎么办?” “我们做父母的也不识字,也读不懂政策,不照样生活?” “未来城里的学校开课,你们就不想自己的孩子念个大学?” “大学……光宗耀祖嘞!” “是啊,肯定能光宗耀祖嘞!” 就目前为止,谢园的形象已经立起来了。 马老师甚至从谢园身上,看到了自己小学老师的身影。 除了谢园,村支书的角色也很出彩,和目前一些小说中的蛮横、无知、奸诈的角色有很大不同。 村里有什么活,村支书总是第一个上,村民们有什么困难,他都会想办法帮忙,同时,对镇里的命令也会坚定执行。 他尤其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工作,从镇里请不来资金和教师的支持,他就自己想办法,最终将目标放到了胡为民身上。 在村支书身上,马老师看到了真正党员的光辉形象。 最难得的是,马老师在小说中没有看到什么被迫害,被压迫的情节,很厚重,但也很干净。 这是一部有成为经典潜力的小说! 马老师递回手稿后,感慨道:“小胡,《孩子王》写的真好,我已经迫不及待看完整版了。” “谢谢马老师,你这么一说,我心里算是踏实了。”胡为民腼腆一笑。 “等这部小说写完了,我带你去认认门。” 马老师又鼓励胡为民几句,然后留下这么一句话。 他离开后,胡为民也有些浮想联翩。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跌了,又跌了!” “几天了?” “大半个月了!” “唉,这么跌下去,不是要回到原点了?” “谁说不是啊,社长和主编要想想办法啊!” 青年报报社楼上下,一片喊“跌”声。 要是不知道的,以为国内七十年代就有股市了。 可实际上,下跌的不是股票,而是报社报纸的销量。 自从胡为民的《甜蜜蜜》在《燕京青年报》上开启连载,报纸销量便开启突飞猛进模式。 最巅峰的时候,销量超过两百万份,这是全国性大型报纸才有的销量。 可《甜蜜蜜》不过是中篇小说,连载一个月也结束了。 从结束后那天起,报纸销量不可避免地走了下坡路。 大家对此也都心知肚明,一个优秀的作家,对他们这样一份地方报纸的影响力太大了。 就像曾经香江的《明报》,就是靠金庸的小说连载撑着销量。 “其他作者投的稿不是不好,可差距确实不小。” 有人叹道:“能有什么办法,胡为民只有一个啊!” “主编为什么不请胡老师继续为咱们报社供稿呢?”有人很苦恼。 “不是不想请,只是前面因为胡老师的小说,喜欢和不喜欢的人在报纸上都快吵翻天了。” “胡老师的小说写得好,喜欢的人自然多。” “只是争论太大,我听说有一阵主编一把一把地掉头发。” “现在倒是不掉了……” 众人无言以对:“……” 与其像现在一样,报纸销量一日低过一日,他们宁愿主编大把掉头发。 主编:“我谢谢你们啊!” 其实报社上下的哀叹声,社长赵文普和主编傅林也都听到了。 他们也很发愁,毕竟报纸销量好了,他们的位置才能动一动,报社上下的福利才能好起来。 此时,社长办公室。 “老赵,咱们不能再等了,前天咱们报纸销量已经被《燕京日报》比下去。昨天连晚报的销量都没超过,再这么下去,我看咱们报纸的销量就要回到原位,和《文艺报》一样了!” “老傅,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不要急。” 主编傅林站在赵文普面前,大声疾呼。 这一幕已经发生过多次,只是都被社长赵文普敷衍过去。 可这一次,傅林真的忍不下去了。 “不急,不急能行吗?原本的大好形势,就因为你……因为我们的优柔寡断,全都断送出去了!” “领导的意思是让我们给激动的读者降降温。” “还降温?再降温,一百万份的销量都要保不住了!” “老同志的意见我们能忽视吗?上一次要不是吴祖湘吴教授写信为我们和胡老师说话,可就不是降温那么简单了!”赵文普被说的有些红温。 傅林正色道:“时移世易,现在报纸销量下降那么多,着急的可不只是我们。” “你有消息?” “嗯!” 傅林和赵文普关门商量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又将编辑小陶和记者赵莉莉叫到办公室。 半个多小时后…… 小陶和赵莉莉出来,两人神情激动。 “社长和主编终于想通了!” “早就该请胡老师为我们供稿了!” 兴奋过后,小陶又有些担心,“小赵,你说胡老师愿意为我们供稿吗?” “你为什么这么问?”赵莉莉道。 小陶说出自己的担忧,“你看,自从《甜蜜蜜》连载完,咱们报社就没有再联系过胡老师,你觉得胡老师现在那么出名,会没人约稿?” “你说得很有道理,可也正因为如此,社长和主编才亲自找我们谈话,把这个差使交给我们!”赵莉莉眉头微皱,随后又变得自信从容起来。 小陶放弃争论,摇头到:“算了,咱们现在说的再多也都是猜测,只有见到胡老师,亲自问一问他的看法了。” 两人坐公交去了燕大,去了之后,两人才知道胡为民成图书管理员了。 “门卫岗虽然好,但发挥不出胡老师的作用。”两人都为胡为民感到高兴。 “早知道该带些礼物来的。” “胡老师是个高尚的人,不喜欢这些俗礼。” 两人进了图书馆后,心里竟然生出一丝忐忑之情来。喜欢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