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第八十七章 《孩子王》发表(1 / 1)

燕大校园。 中午过后,不少学生们手里都捧着一本书,看他们珍而重之的样子,让老师看到恐怕会很欣慰吧。 “你们买了吗?” “买了,这可是胡老师的新作,我当然要支持了。” “没想到啊,距离胡老师上部作品发表还不到一个月时间,又有新作问世,我们这些书迷也太幸福了!” “谁说不是呢。而且,这可是胡老师的小说第一次登陆正统文学期刊,意义可不一样。” 也有还没来得及去书店买杂志的同学凑近询问, “《燕京文艺》的铺货量大不大,容不容易买到?” 已经买了的同学好心回答:“买是能买到,就是得排队。我去的时候人真多,队伍都从书店门口排到了大马路上了。” “难道今天还有名家发表作品?”有人不解。 “不清楚,我去那家新华书店是离咱们学校最近的,我问了几个人,他们都是听说胡老师新作发表,特意请假过来的。” “这么火?” 周围有不太喜欢胡为民小说的同学惊讶道。 “呵呵,你太小看胡老师在燕京读者心中的影响力了。” “确实,一部《甜蜜蜜》整个燕京城的人基本都看过。” “更别说还有那几部短篇,故事太精彩了!” 有个特别看好胡为民的同学斩钉截铁道:“就这么说吧,《燕京文艺》这一期要是在燕京城的铺货少于十万,一天不到就能卖完!”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有几个想买但犹豫的同学当即忍不住,告罪一声,骑上车向着校外驶去。 这一幕并不是特例,也不只是发生在燕大校园,而是在整个燕京都有发生。 …… 燕大中文系。 平日下课后闹腾的78级教室,今天倒是出奇的安静。 教室里的学生们大多低下头,翻看着手中的书籍。 不要误会,他们看的不是学习课本,而是新一期的《燕京文艺》。 这本杂志的价格倒也不贵,两毛五分钱,稍微节省点,都能买得起。 就说这间教室吧,大部分都买了,没买的不是不喜欢,而是实在条件不宽裕。 这不,没买的学生都眼巴巴瞅着同桌,指望同桌看完后,能把杂志借给他们看呢。 查剑英和陈建公两人是胡为民的铁杆支持者,也是人手一份。 “哎呀,胡老师的新作到底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啊,真是太期待了!” 查剑英翻开杂志,首先看到导读页面里胡为民的新作《孩子王》,这部小说就占据了整本杂志的一半还多。 再翻一页,是主编傅林为《孩子王》写的推荐语。 “《孩子王》是一部扎根乡土、撼动人心的教育史诗,讲述了一位平凡教师用一生诠释“燃灯者”的伟大灵魂。 谢园,一个将生命熬成火把的男人。 他扛起贫瘠山村的未来,在漏雨的校舍里播种希望,用微薄的薪水喂养饥饿的童年,甚至忍痛牺牲自己的忠诚伙伴。 苦难如暴雨倾泻——村民的误解、至亲的永别、爱徒的夭折、病魔的啃噬——却从未浇灭他眼里的光。 当他最终倒在讲台,瘦如枯枝的身躯下埋着一座教育的丰碑。这里没有神话,只有粉笔灰混着血泪的轨迹;这里不需要奇迹,因为每一个被他托举过的生命,早已活成了他生命的延续。 如果你曾被老师的坚守打动,为老师的执着落泪,那么这部作品将以更粗粝的笔触剖开中国乡村教育的筋骨。 它让我们看见: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苦难的底色后,依然把心掏出来当火种。” 查剑英神色动容,到底是怎样的故事,能得到这样高的评价。 应该说,胡为民的这版《孩子王》除了名字外,和原版已经没有一丝相同。 可这并没有妨碍这部小说所散发的魅力。 读到小说最后,查剑英虽然没有像龚雪一样落泪,却也是眼眶通红,为小说中主角谢园的精神所感染。 她放下手中的杂志,仰起头,仿佛这样做眼眶中蕴含的泪珠就不会落下来。 “剑英同学,胡老师的新作好看吗?” 这时,一声好奇的询问从身边传来。 查剑英转头看去,只见一个戴着黑框眼镜,外表清秀的女同学正用期盼的眼神看着她。 “玉梅,胡老师的新书写得非常好,非常感人!” 小说里明明没有刻意煽情,但她却被不经意的描写被感动到了。 尤其是最后谢园死在课堂上,她差点就流出泪来。 叫玉梅的女同学道:“剑英,杂志能借我看吗?我发誓,我就看胡老师的新作,看完就还给你。” “没问题。”查剑英爽快答应了。 她知道,玉梅喜欢小说,尤其是胡为民的小说。 只是她的经济条件不好,虽然学校有补助,但她要买的学习材料太多。她喜爱的小说之类,只能忍痛割爱了。 “谢谢,你真好!” 玉梅开心地拥抱了她一下,然后急匆匆松开手,捧着杂志不放。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查剑英感到好笑的同时,也关心起其他同学。 她发现,大部分同学和她一样,看完了《孩子王》。他们中,有人选择将杂志借给同学,有人则和已经看完的同学小声交流起来。 这让憋了一肚子见解,心痒痒的她也想加入其中。 只是还不等她行动起来,老师已经推门进入教室。 上课了,不少人都收起了心。 不过上课没多久,她就发现玉梅心思没在课堂上。 终于,上了半节课,玉梅拿出了那本杂志,偷偷看了起来。 查剑英:“……” 她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做错了,把人一好学生给引入歧途了。 好不容易挨到下课,她发现同桌玉梅哭了起来。 “玉梅,你没事吧,好端端的怎么哭了?” 查剑英注意到周围同学的异样,连忙关心道。 “呜呜,胡老师的新书写得太煽情了,我……我控制不住我自己……” 玉梅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哽咽道。 不知道哭声是不是会传染,刚才还好好的教室,突然多了几道哭泣声。 而且,哭声还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查剑英茫然四顾,“这都是怎么了?” 当然,她其实是知道的,这都是胡老师新书的威力。 女同学的感情本来就比较丰富,胡为民又把小说主角写得那么惨,大家真情投入后,感动到落泪也就没有那么难以理解了。 查剑英抿了抿嘴,抽动着鼻子,感慨道:“胡老师的这部小说写得确实好,尤其是对于主角的塑造。唉,主角塑造得越好,读者投入后,越容易感同身受。” “我……我想到了我的小学老师,虽然记忆已经模糊了,但我在谢园身上看到了我小学老师的影子。” 玉梅自问不是个感情脆弱的人,大多数时候她都是理智的,要不然她也考不上燕大。 但是,她和小说中的某个角色经历相似,同样有过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的经历。要不是她的老师耐心劝导,没有放弃她,她说不定已经工作了。 而且巧合的是,她的老师也病逝了。 这让一直没有机会对老师说一声谢谢的她耿耿于怀,正因如此,她才在看过小说后,情不自禁哭了出来。 查剑英恍然大悟,原来是小说中的主人公让玉梅想起了自己的老师。 就说嘛,她觉得《孩子王》并不是为了宣泄情绪。虽然主角最后的结局是死亡,但是和伤痕文学不同,《孩子王》的主旨是积极向上的,是温暖人心的。 就像推荐语一样,小说中所传递的“是在认清苦难的底色后,依然把心掏出来当火种。” 说起老师,谁在少年时没有严师益友呢? 随着看完小说的人越来越多,教室里的讨论声越来越大。 “《孩子王》写得非常好,尤其是对谢园这一角色的刻画,和现在流行的知青形象有很大不同。” “没错,我在谢园身上看到的是坚守,是执着,更是教育者的伟大灵魂!” “虽然都是七十年代的背景,但《孩子王》没有陷入到对社会的自怨自艾,反而是积极向上,让人看到了对中国未来一代的希望!” 同学们激烈讨论着,查剑英听的也很认真。 这时,陈建公走了过来。 “剑英,咱们是不是也写点东西,为胡老师的新作摇旗呐喊?” “建公,你的意思是我们也写评论?” “对,胡老师新书问世,还是发表在杂志上,我觉得这时候《孩子王》最需要有人给出正面评价。” 查剑英点点头,“有道理,回去我就写一篇评论。只是我很少写评论,不一定能上报。” “只要有心就行。而且,写评论对我们也是一种锻炼。” “算我一个,我也要写。嗯,要是没报社收,就当是读者来信好了。”玉梅道。 几人的对话,也引来同学们的兴趣。 你让他们在胡为民面前指点江山,对他的作品说出个一二三来,很多人没那个勇气。但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评论,他们还是愿意尝试的。 见状,查剑英很高兴。 胡老师的新作发表,就收获了同学们的喜爱,这可是巨大的成功啊!喜欢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