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寒门逆袭全靠狠

第40章 柳家父子再次上门逼婚(1 / 1)

1987年8月13日,星期四, 农历闰六月十九。 宜:结婚、出行、合婚订婚、签订合同、交易、开业、买衣服、订盟、动土、祈福、栽种、安床、放水、移柩、成服、除服、掘井、开渠、破土。 忌:无。 天刚蒙蒙亮,徐大志就一个骨碌从宿舍床上爬了起来。 他赶紧摸了摸怀里那个斜挎的旧布包,当摸到里面硬邦邦的东西还在时,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徐大志麻利地换上当初来城里时穿的那身旧衣服,把新买的两套衣服仔细叠好,装进纸箱塞到床底下。匆匆跑去食堂买了两个热腾腾的包子,一边啃着一边小跑着往校门口外不远处的公交车站赶。 到了长途汽车站,徐大志发现去县城的班车还挺多,没费什么劲就买到了票。车票才两块多钱,跟来时一样的。 他紧紧抱着横在胸前鼓鼓囊囊的布包上了车,心里既兴奋又着急。 这年头的大巴车开得可真慢啊! 徐大志靠在座位上,感觉车子晃晃悠悠的,像头老牛似的。 要是在以后,这段路一个小时就能到,就算上午出发晚点,中午也准能到家。 可现在这客车得绕来绕去开上四个钟头,他必须赶早,不然就搭不上县里下午唯一一班去乡里的车了。 下午一点要是赶不上,今晚还不知道几点才能到家。运气好能赶上的话,还是能赶上家里的晚饭的。 好在今天挺顺利,刚到车站没多久就坐上了最近一班从市里到县里的班车。 车子很快就发动了,徐大志心里踏实了不少。 虽然这一路颠得他屁股生疼,但摸着怀里那厚厚两万块钱,什么苦啊累啊都不算事了。为了挣钱嘛,受点罪也值得。既然都这样了,不如想开点,反正急也急不来。 俗话说得好,既来之则安之,做人嘛总要面对现实的。 大巴车摇摇晃晃开到三陈县时,都快下午一点了。 徐大志一下车就直奔售票窗口,抢到了去铺头乡的车票。 他在车站门口看见有卖茶叶蛋的,狠狠心买了两个——这可是平时舍不得吃的"奢侈品"。三两口吃完,就赶紧去候车室等着了。 一点整,班车准时出发。这回可比来的时候顺当多了,上次半路车还坏了,多折腾了两个小时。今天这车虽然也是七拐八绕的,但总算在两个小时后平安到了铺头乡。 从铺头乡到袁家村这段路不算远,走路顶多半个钟头就能到。 虽说要绕一段山路,但徐大志估摸着三点半准能到家,肯定赶得上吃晚饭。 他一边赶路一边在心里盘算:跟柳洪军家约定的还款日子还有三天,幸亏这次出门把钱挣着了,不然他妹妹和娘可就遭殃了。 想到这儿,他不由得加快脚步,头顶的日头晒得人发昏,可再毒辣的太阳也拦不住他往家奔的心。 可徐大志万万没想到,这会儿他家门口已经闹翻天了。 柳宝生带着儿子柳洪军正堵在徐家门口要抢人。 柳宝生扯着嗓子喊:"他大妹子,这事儿可是你们不地道!说好二十天内赔我们两千块钱,现在连个影子都没见着。既然你们说话不算数,那今天我们就得把人带走了!" 徐大志的娘袁翠英急得直跺脚,声音都喊劈了:"放你娘的屁!二十天到了吗?今儿个才第十七天,你们就上门来抢人,还有没有王法了?彩礼钱我们早退给你们了,凭啥还来要人?你们讲不讲理啊?" 柳宝生冷笑一声,冲着围观的乡亲们嚷嚷:"大伙儿评评理!当初定亲是你们徐家送上门来说的,是你们自己点头同意的,我们凑彩礼、办酒席花了多少钱?结果订婚当天你们说反悔就反悔,退个彩礼就完事了?我们柳家丢的脸面、摆酒花的冤枉钱,这些损失找谁算去?" 说着又转头对袁翠英竖起两根手指:"大妹子,我今天把话撂这儿——要么你现在拿出说好的两千块钱赔偿,我立马带人走;要么就让我们把人接走,不过我们柳家也不是不讲理的,照样给你两千块彩礼钱。” 然后,柳宝生转过身来,对着袁家村的村民们大声说道:"各位乡亲父老,你们来评评理。我们柳家今天这样处理事情,算不算仁至义尽了?你们说说看,我们这样做够不够仁义?" 周围看热闹的村民们听了这话,都开始小声议论起来。这个跟旁边的人嘀咕两句,那个跟同伴交头接耳。说来也怪,明明离约定的二十天期限还有整整三天时间,可这会儿居然有不少人觉得柳家父子说得挺在理,好像都忘记了日子还没到这件事。 现在这年头,在农村里头办事儿,谁跟你扯什么法律条文、信用合同那些弯弯绕绕的?村里那些老辈人,十个里头有八个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利索,一辈子没摸过几回报纸,你跟他们讲法律法规,那不是对牛弹琴吗? 在咱们农村,凡事就讲究个"理"字。 要是按城里那套规矩,逮着小偷得送派出所,可搁在咱这儿?但凡抓住个偷鸡摸狗的,二话不说先捆树上抽一顿,打得他哭爹喊娘算轻的,没打断他狗腿都是主家心善。 要是谁家媳妇汉子的搞破鞋被当场按住,那更是拳脚相加,打得满地找牙。 就因为这个理儿,柳宝生那番话虽然说得斜眼歪嘴的,可句句都戳在乡亲们心坎上。 这会儿田埂上、院墙边,三三两两的村民都在交头接耳,话里话外都在数落袁翠英的不是,觉得她这事儿做得不地道。 “当初是袁翠英自己先提出来要把女儿卖掉,好给她儿子凑学费的。现在她倒是反悔了,可她儿子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现在柳家村的人上门来要赔偿,这也是合情合理的嘛。” "就是啊,要是袁翠英真的拿不出钱来赔给人家,让女儿跟他们走也没什么不行的。" "可不是嘛,两千块钱可不是小数目。我娘家那边卖闺女才卖一千块钱呢,这价钱已经很不错了。" 这些村妇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完全不在乎袁翠英听到这些话会有多难过。她们只顾着自己说得高兴,东家长西家短地胡乱议论别人的家事,在乱嚼舌根。喜欢重生寒门逆袭全靠狠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重生寒门逆袭全靠狠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