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截留19万,一路狂飙

第680章 亿接盘平安法人股(1 / 1)

一只规模不到5000万美金的美股基金。 不到两年时间,在美股暴赚了140倍。 袁耕和马敏哲真的被吓到了。 袁耕怔怔的看着林向东,问道: “小林,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林向东浅浅一笑,解释道: “袁老,97年上半年,我们开始在港岛注册私募资管公司FIM。 还有一家创投公司FVC。 这两家公司都在97年下半年开始运营。 96年4月份,雅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 上市当天股价最高涨了3倍多。 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就在关注全球互联网的发展。 97年,我们在特区投资创办了中华网。 当年11月11日,中华网成功上线。 雅虎网的成功和快速发展。 让我们意识到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纳斯达克科网公司有投资机遇。 所以,FIM在成立之初就投资了雅虎等纳斯达克科网概念股。 98年初,我们新成立的美股基金全仓买进了科网股。 这几年里,最具代表性的雅虎网。 股价从96年7月份的低点,到今年1月份的高点。 最大涨幅超过了200倍。 我们一边全仓做多美股的科网股,做了几次大波段。 还同时开仓纳斯达克的股指期货做多。 直到今年3月上旬,纳斯达克指数冲破了5000点。 科网股的泡沫极其严重,我们才大幅减仓退出来。 同时又平仓了股指期货,反手做空。 纳斯达克这一个多月的走势,也印证了我们的判断。” 袁耕愣了一阵,才问道: “就这么简单?” 林向东轻轻点头,答道: “对,如果只是看市场趋势的话,并不复杂。 就像我们97年8月份开始在港股投资。 当时东南亚金融危机已经发生有一个月了。 同期的港股反而不断创下历史新高。 还有港岛的房价被炒到了天价。 这种明显的市场泡沫迟早都会破灭。 只是被国际热钱生生推高了一个多月。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让美股走出了十年的长牛市。 现在,这个巨大的泡沫开始破灭了。 等市场出清之后,又会兴起新一轮互联网投资热潮。 互联网已经改变了社会经济和我们生活。 未来还会继续改变,继续推动社会发展,创造财富效应。 就像中华网,创办初期只有20多人。 现在,中华网在全球的员工数量超过了2200人。 在内地的员工就有2000余人。 而且每年还在大量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 中华网的股票市值最高接近300亿美金。 现在都还有170多亿美金。 去年,中华网的营收超过了1.5亿美金。 净利润5000多万美金。 也许用不了几年,中华网的营收规模就会超过10亿美金。 员工数量也会超过1万人。 这样的新经济,在几年之前都是无法想象的。 就像微软,3月份的股票市值一度超过了5800亿美金。 这就是全球科技发展的大趋势。 再过十几年,全球股票市值排名前十位的公司。 可能大部分都会是新兴的科技型企业。” 马敏哲轻声叹道: “保险资金还不允许投资海外市场的股票。 在A股也只能通过认购公募基金入市。 98年我们通过平安信托认购FIM基金。 一是临时安排的任务,二也是以信托渠道投资的。” 林向东点头道: “保险资金要追求稳健的投资和回报。 必定以固定收益类投资为主,依靠规模效应。 平安集团可以做大信托业务。 A股还是有长线投资价值的。” 接下来,袁耕又不断问一些投资方面的问题。 当听说林向东计划在绵城投资几百亿,打造一个文创旅游小镇。 还要创办一家规模高达100亿的产业投资基金。 袁耕和马敏哲再一次被惊呆了。 袁耕猛的反应过来,问道: “小林,你们在海外市场的投资收益。 通过这些投资方式转移回国内?” 林向东点头道: “是的,袁老,我们在绵城大笔投资文创旅游项目。 是想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 在绵城创办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投资方向是科技类新兴产业。 这些投资未来产生的收益,我们都会留在内地继续投资。 一方面,我们以这种方式支持经济发展,创造就业。 另一方面,我们单纯站在投资的角度。 也看好内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潜力。 我们寻求战略投资平安集团这样的金融企业。 本质上与在绵城的投资类似。 我们追求的长线股权投资,并不在意短期回报。 平安集团发展壮大了,也能支持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未来,只要国家政策允许。 平安集团也可以通过股权投资,在海外市场布局。 以FIM和FVC的专业投资能力。 这方面能够帮助到平安集团的海外投资。 高盛和大摩这样的华尔街投行投资平安。 在平安集团上市之后,它们很快就会退出。 这是它们的投资模式所决定的。” 接着,林向东又讲了高盛和大小摩在中华网、网易和搜狐上市之前入股。 上市之后,半年锁定期满,又很快清空股票的事。 袁耕又点头道: “小林,你们接盘平安集团国有法人股。 有利于平安集团的长期发展,是好事。 平安集团也应该继续引领改革开放,尽快上市。 这件事,我来出面协调解决。” “谢谢袁老的支持。”林向东赶紧道谢。 袁耕又问道: “你们愿意花多少钱接下工行持有的股份?” 林向东想了想,答道: “我们最高可以给到每股3元,相当于1.3倍多净资产。” 马敏哲惊了一大跳: “工行的这笔投资,回报超过13倍,很多了。 平安集团去年的每股净资产只有1.06元。” 袁耕也是点头一笑: “工行当初投资不到1.8个亿。 现在退出,能卖到24亿多,应该知足了。” 马敏哲也笑道: “要是按照去年的净资产水平。 工行转让10个亿也会知足的。” 中午,林向东和马敏哲还在袁耕家里吃了饭。 几个家常菜,喝了一瓶茅台酒。 4月20日上午,林向东一行就与工行的代表团见面洽谈。 林向东带着郭慧光和高远,自己亲自谈判。 从每股2.3元开始,谈了近1个小时,一直加到了每股3元。 工行一方终于满意了,因为林向东也不愿再加一分钱了。 工行持有平安集团8.06472亿股。 林向东最终的出价为24.1942亿RMB。 这样的出价,自然大大超出工行的预期了。 只不过,林向东早就跟袁耕透露了这个报价。 接下来,就是高远代表林家的家族资管公司五洲资本,英文简称FCIM。 与工行洽谈后续的股权转让细节,然后报批国家级部门审批。 五洲资本会在特区注册一家投资公司。 以港资独资的名义接盘工行持有的国有法人股。 接下来的审批环节,自然还需要袁耕亲自出面协调。 预期在两个月之内,审批文件就会下达,不会有意外。 以每股3元接盘平安集团国有法人股,其实并不划算。 林向东很清楚,再过两年,平安集团上市前夕。 招商局也会退出,7.65亿股的国有法人股,只卖了18.55亿。 折合每股只有2.42元。 两年之后的平安集团,资产规模还要翻两三倍。 现在,林向东出了高价,招商局退出时就只能首选五洲资本了。 五洲资本有的是钱,林向东在意的是平安集团的股权。 特别是要堵住汇丰投资平安集团的渠道。 或者不能让汇丰成为平安集团的大股东。 现在,除了林向东,任何外资都不可能对平安集团的国有法人感兴趣。 因为不知道何时才能允许上市流通。 只有林向东知道,2005年,就会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喜欢重生:截留19万,一路狂飙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重生:截留19万,一路狂飙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