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长公主巧取豪夺后_小橘子灯【完结】

第42页(1 / 1)

('她坐在一旁,安静地看着老者治病行医,身旁放着一本《杂病论》,冲着王阿花恬静地笑了笑。老翁把了把老妇人的脉搏,理了理髭须,声音嘶哑道:“老夫看着,想来是无碍的风寒,只是这老妇上了年纪,症状严重了些。所以脉搏虚弱。”王阿花同兰姨迅速递了个眼神,上前问道:“我家阿嬷这病,好治吗?”医馆老翁闻言颔首,笑道,“区区风寒而已,自然是好治的,三服药下去便能见效。”听了这话,王阿花松了一口气,答谢道:“多谢大夫。”老媪这边既然不是什么大病,王阿花同兰姨聚在一起合计,打算分头办事,王阿花留在医馆,拿着方子,跟着哑女去抓药。兰姨和芙蓉接着去押镖,把镖送到。三日一来回,兰姨和芙蓉送完镖之后,便回来同王阿花在医馆汇合。医馆飘着药草香,闻起来十分安神,医馆中的祖孙二人都是好相处的人,听闻王阿花要住在这里几日,哑女热情地收拾出了一间干净的空屋子来,没收王阿花的银钱。收拾出来的屋子是间土砖房子,屋里免不了会沾染上些泥灰,但窗户纸看上去倒是新糊的,被褥也很干净,散发着无患子的香味儿,明显是新洗过的,可见收拾屋子之人的用心。借住在医馆的时光王阿花觉得不算无聊,这家医馆约莫是个老字号,生意并不差,邻里周围有个头疼脑热的都喜欢来这里。看着人群来来往往,倒也热闹。毕竟是借住,王阿花也不好意思干看着吃白饭,于是白日里也来打打下手,同医馆的哑女一道帮着病人取药,劈柴煎药生火……忙中偷闲还新认了好几味常见的药材。一切都是一副寻常的样子,岁月静好,只等兰姨芙蓉两个人回来,王阿花便能同她们一道回采莲阁去。只是那老媪的病情十分蹊跷,一连三日,药下了去,那老媪甚至没有半分好转清醒的迹象。医馆老翁看了又看那道方子,口中嘀咕道“真是怪事,老夫行医四十余载,吃了药却不见效还是头一遭遇到。”十里八乡的大夫听闻这件怪事,熙熙攘攘地来看了方子,都说方子没问题,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最后得出来一个结论——许是这老媪命数将近,阎王非要将她带走,任是神仙也难留住。医馆的老翁宽慰了王阿花几句,言中尽透出叫她早早准备后事的心思。王阿花皱了皱眉,虽然同这老媪素昧平生,但到底是一条人命,就此没了叫人伤怀。一日,王阿花将新批的柴火送到药房之时,听见房中隐隐传来争论声。房中乃是那医馆老翁和他的哑巴孙女。王阿花没有故意听墙角的习惯,正欲打算离开,却隐约听得“瘟疫”两个字,王阿花脚步一顿,又折返了回来。只见房中那哑女拿着一本《杂病论》,指着上面不知的哪一页,焦急地比划着,面前的老翁夺下哑女手中的书,呵道,“长安都多少年没闹过瘟疫了,你这丫头,见过瘟疫长什么样子吗?”哑女脸上露出愤懑的神色,比划得愈发激烈了起来。拿起开方子的笔,在纸上歪歪斜斜的写下了几个字,指给老翁看。那老翁看后却不为所动。王阿花藏匿在暗处,待祖孙二人都走后,王阿花走进去,看了一眼方才哑女写的那几个大字。纸上歪歪扭扭写着四个大字,“人命关天”。一日过一日,老媪治不好,却也迟迟不断气儿,就这般拖着。她们一行人中先病倒的是兰姨,然后是芙蓉。最后连医馆的老翁自己也起了高热。芙蓉浑身烫得厉害,哼哼唧唧地抱着王阿花的手,嘴中嘟囔着身上各处都很痛。虽然不通医术,但王阿花自己也染过风寒,周边的人一个接着一个病倒,如此这症状,高热不退,显然不是风寒。哑女用面纱覆面,又递给王阿花一则面纱,示意王阿花在接触病人的时候务必戴着面纱,接着她拿着一本《杂病论》,翻到一页递给她看,其中便有描述瘟疫的症状。瘟疫和风寒的症状甚是相似,只是染上了瘟疫的人会高热不退,风寒不会传染人,而这瘟疫会。王阿花一路看下来,眉心越拧越紧。……引水放渠非一日之功,裴安懿又是一个事必亲躬的性格,日日都亲自去监察着引水挖渠的进度,挖掘水渠是对家家户户都好的事情,桃源县各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几乎桃源县所有壮年男子都来开挖水渠。纤夫聚在一起,从开凿水渠的第三日起,就陆陆续续有人病了。纤夫长并没有太过在意,亦是没有上报。毕竟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总会倒倒春寒,人染了风寒也是正常。桃源县能引护城河的水这个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周边各县,遭了旱灾的百姓皆纷纷涌入桃源县取水。王阿花看着每日往着桃源县的人,心中悬了又悬,若这场只是风寒那便好,若真是瘟疫……桃源县日日进进出出如此多人,怕是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更何况……殿下还在桃源县。若真是瘟疫,那殿下要怎么办。裴安懿来桃源县不会长住,也就没有劳心费力的为她专门修建一处园子。她就落脚在了县衙旁边的一处小院子里。院落虽小,但收拾的却干净整洁。王阿花在院子的长街前走了一遍又一遍,徘徊了许久,眼眸中闪过挣扎,犹豫不定。县衙小院所在的这条街,是整个桃源县最最繁华的一条街。街上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着牛车送货的,也有驻足看相算命的。粗粗一看,人头攒动,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茶坊酒肆。庙宇公廨,好不热闹。若真是一场瘟疫,那么不消数日,眼前之景便会如同泡沫一样消散,桃源县便会化作人间炼狱。王阿花紧握着双拳,心中有了决断,她在拐角的货摊上随手买了个斗笠。长长的细纱垂下来,一直能覆盖到她的脚踝,将她整个人包的严严实实的。长公主落脚的小院自然不是这般好进的,院门前看守的女侍警惕地望着她。“长公主也是你想见就能见的吗?”王阿花也学了三分张沁沁唱戏的本事,她眼中一转,道:“二位姐姐,楚县令命我过来将密函亲手送到长公主手上,劳烦二位姐姐通传一声。”接着她煞有其事地从怀中掏出一封信函。王阿花心里比谁都清楚,信封之内什么都没有,只是一张空壳子罢了。女侍狐疑地打量着王阿花,继续问道:“那你可有令牌?”王阿花压低声音凑近道:“诸位姐姐。你你们当差这么久,怎么连这点事都想不明白?我是奉楚县令的命令来送这份密函,既是密函,自然是不想让旁人发现这个消息。若是我身上搜出了楚县令的令牌,岂不是叫天下人都知道这封信是谁送的?”见女侍的表情有了一两分松动,王阿花循循善诱道:“诓骗公主,这可是杀头的重罪,二位好姐姐,我难道会拿这件事情撒谎不成?退一万步讲,就算我撒谎了,那密函中不是楚县令的字迹。长公主一看便知。若我真是招摇撞骗的骗子,自有长公主处置。”“院里高手如云,难道二位姐姐还怕我掀起什么风浪不成?”左边的女侍思索了一下,点了点头,开门差人将王阿花带了进去。一路上,王阿花穿过了层层叠叠的廊亭,廊亭的柱子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有的是龙凤呈祥,有的是花鸟虫鱼。这座院子看起来很有几分年头了,她走在廊亭间的小道上,脚下的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四周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那是廊亭旁的花坛中盛开的牡丹和芍药散发出来的。微风吹过,花瓣轻轻飘落,如同缤纷的雨,落在她的发梢和衣襟上。逐渐深入,周围的景色也逐渐变得幽静起来。偶尔有几声鸟鸣从远处传来,打破了这份宁静。王阿花无心欣赏院内的雅致景色,她的心跳如击鼓般激烈,似乎盖过了枝头鸟儿的啭鸣,紧张的情绪在胸中蔓延开来。终于,她们来到了廊亭的尽头,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庭院出现在了他们面前。庭院中央有一座古朴的石桥,桥下流水潺潺,水面上漂浮着几片落叶。进入前厅,王阿花的脚步轻缓而谨慎。她的面前竖着一座雅致的屏风所吸引,屏风上绣着的梅花栩栩如生,仿佛在寒风中傲然绽放,枝干蜿蜒曲折,花朵或含苞待放,或盛开如雪,每一朵都绣得细致入微,让人不禁赞叹绣工的精湛。而屏风之后,隐隐绰绰地躺着一个熟悉的身影。空气中弥漫着百合幽兰香——她家殿下这么多年,还是喜欢这味香,闻着熟悉的味道,王阿花在屏风前站定,用力咬着嘴唇,手不自觉地握紧。心跳如鼓,仿佛随时都会从她干涩的喉中跳出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