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第4章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1 / 1)

“有这样的厉害堡垒吗?” 朱高煦还没明白过来,朱瞻基担心他再追问下去,自己还得解释如何用沙子造堡垒,于是赶紧换个话题说: “皇祖父,二叔回头问我,这些东西和《贞观政要》有什么关联?其实就像我刚才所说,打仗不是最终目标,战争的目的在于服务于政治。 我们大明北伐是为了什么呢?不过是为了清除蒙元残余势力,让大明统治更稳固,政策更顺利推行,让百姓过得更好。” “但要瓦解蒙元的力量,光靠打仗是不够的,经济、民生,甚至资源,包括政治,都可以视为一场战争!” “草原上的部落真正热衷打仗的只是那些从掠夺中获利的大贵族,而真正的牧民只求活下去。” “无论战争胜负,对牧民来说都没差别,打赢了日子依旧艰难,输了也一样困苦。” “然而为了生存,贫穷的牧民不得不依附于草原贵族,替他们作战,为他们养牲畜,贫者更贫,富者更富。” “既然如此,同样是为生存,为何不让这些牧民依靠我们大明呢?” “大明拥有比草原部落更强大的军队,更有威力的火器,还有优质的食盐、茶叶、瓷器、布料、粮食。” “只要他们愿意归顺大明,我们可以把这些商品卖给他们,还能派儒士教导他们,施行仁政,让他们的孩子学*明的先进文化,懂礼仪、明道德,甚至可以让他们成为大明的子民,过上尊贵幸福的生活。” “牧民并不喜欢打仗,打仗对他们没好处。 有了稳定生活的基础,更强的依靠,以及更美好的未来,这些牧民还会听从草原贵族的命令吗?为了那些贵族,去对抗强大富裕、给予更多生存机会的大明吗?” “祖父,‘君如舟,民似水。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民心所在,便是坚不可摧的壁垒。 若得这些牧民相助,这广袤草原之上,何地不是我大明的屏障?” --- 朱瞻基说完,殿堂内顿时寂静无声。 朱棣眉心紧蹙,口中反复低吟着朱瞻基的话语: “战事与政略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战事旨在服务于政略,而政略的施行则使战事更具价值。 战事的目的在于服务于政略!” “‘君如舟,民似水。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民心所向,就是最强防线。 有了牧民的支持,即便草原辽阔,哪里不是我大明的守护墙?” “我大明拥有的兵力、火器,还有精良的食盐、茶叶、瓷器、布料及粮食,都远胜草原诸部。 他们能依赖大部落生存,为何我们不能与大明联手?” 他声音渐轻,但语速却越来越快,似乎想要将这几句话刻入脑海。 御道旁的大臣们,个个凝神沉思,试图揣摩朱瞻基话语中的深远含义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 这时,那位铁憨憨般的汉王朱高煦已无人关注。 即便跪倒在地上的太子朱高炽也在思索着这些话。 见状,朱瞻基明白自己已经达到预期目标的一半,便不再多言。 而是俯身费力地将父亲朱高炽扶起。 “爹,地面冰冷,母亲说过,你的肺里有寒气。” “这……那个……” 此刻的朱高炽哪顾得上什么寒气不寒气。 在朱瞻基的帮助下勉强站稳,眯着眼睛四处打量,发现老父仍在念叨自己说的话,顿时眼睛一亮,顺着儿子的扶持努力站直身体。 朱瞻基并未理睬他人,只顾蹲下为父亲按摩双腿。 如此庞大的身躯跪这么久实在不易承受。 自己这个笨拙的父亲,祖母不管,外祖母不疼,唯有他这个做儿子的关心。 宝座上,朱棣微微抬眼扫了一眼父子俩,稍作停顿后开口道: “太孙之言暂且搁置,十一月初,边疆传报,瓦剌首领马哈木率军东进至胪朐河,声称攻打阿鲁台,实则是掩护其南下侵扰我大明边境的计划。” “那贼子狼子野心,已然显现无疑。 朕决意亲征瓦剌,拔其根基,灭其族类。 即刻命户部筹备粮草,着手备战;兵部调配兵马,以备来年春日北上征伐。” “臣夏原吉/金忠遵旨!” 朱棣话音刚落,户部尚书夏原吉与兵部尚书金忠便迈步而出。 待二人退下,朱棣继续说道: “此期间,朝廷大小事务,均由皇太孙朱瞻基主持巡查,太子朱高炽协理辅佐。” 话音方落,殿堂内稍显寂静。 众臣下意识望向瞪大眼睛的太子朱高炽,又转向神色如常的朱瞻基。 一时之间,满朝文武面露各异之色。 精明者已恍然大悟,迟钝些的亦沉默低头,心照不宣。 “孙儿朱瞻基接旨!” 朱瞻基无奈地看了还未回神的爹一眼,轻轻扯了扯他的衣袖,先行开口道。 “儿臣朱高炽领旨!” 朱高炽被推搡间清醒,急忙谢恩领旨。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棣点头,面无波澜地点名其余几位大臣: “吏部尚书蹇义、武英殿大学士黄淮、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太子洗马杨溥!” “臣在!” 四位大臣出列。 “太孙初掌政务,北征之际,尔等需辅佐太孙处理事务,凡事听从太孙安排。” “臣等遵旨谢恩!” 逐一吩咐完毕,朱棣神情平静,淡声宣布散朝。 群臣跪送皇帝,礼毕后,朱棣目光扫过前方的朱瞻基,未发一语便转身离去。 “唉……” 朱瞻基拍了拍衣摆,搀扶着父亲往殿外走。 一路上不断有官员上前与太子寒暄问候。 朱高炽亦礼貌回应。 “大侄子,多日不见,你这口才见长啊。” 出了奉天殿,不知何时朱高煦带着朱高燧也凑近过来。 朱瞻基闻言微笑,不失礼仪地道:“怎敢比肩叔父,有您这位善于辞令的二叔在前,侄儿岂敢失了体统?” 朱高煦被朱瞻基不留情面地顶撞,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朱高炽圆脸微颤,随即镇定下来,正色训斥朱瞻基: "咳咳,你这孩子总是跟你二叔胡搅蛮缠?巧舌如簧是用来形容你二叔的吗?你怎么能把你二叔当作那种花言巧语、讨好他人的小人呢?赶紧的,别再闹腾了,要是让人看见了多不好。 " 朱高煦冷着脸,听罢朱高炽的话,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他绕过朱瞻基,径直走到朱高炽面前,指着朱瞻基对朱高煦说道: "太子殿下,您瞧瞧,您瞧瞧,就连这个孩子今天在大殿上都不把我放在眼里了,您心中可还有我这个人?若是您心中没有我,那换个说法,您心中可还有皇上?" "唉,老二,你……" 朱高炽刚想开口,这时一个小太监匆匆忙忙地跑来: "太子殿下,汉王殿下,**殿下,太孙殿下,陛下有旨意,命几位即刻前往乾清宫。 " 几人一听,顿时愣住了。 朱高煦反应迅速,立刻从怀中掏出一个巴掌大的小袋子,里面装满了金豆子,倒出来递了过去。 小太监伸手接过后,脸上的笑意明显加深了几分,压低声音对朱高煦说: "汉王殿下,陛下今日心情极佳!" 这一句点到为止,说完后还不忘催促另外三人: "太子殿下,汉王殿下,**殿下,太孙殿下,快些吧,陛下还在等着呢!" "唉,快走吧!" 朱高炽这才回过神来,摆摆手示意朱瞻基跟着他。 "爹,您慢点!" 朱瞻基扶住脚步有些急的朱高炽。 朱高煦和朱高燧见状,立即跟了上去。 一路上谁都没有说话,只是朱瞻基偶尔瞥一眼朱高煦怀中的袋子。 刚才他已经比较过了,发现朱高煦的那个袋子明显比他的鼓得多。 送东西的时候,果然是像娘说的那样,是一把一把地给。 不像自己,一颗一颗地给。 "唉,看来还得更加努力才行啊!" 生活艰难,朱瞻基忍不住叹息。 ------------ 乾清宫内。 朱棣换了宽松的衣裳,手里拿着一本奏折看得津津有味。 寝宫里不知何时摆好了巨大的沙盘,一些兵部的官员正在上面摆放着各种地形模型。 朱瞻基他们四人进去后行礼完毕,整齐地站在了一排。 "嗯,都到了?坐下吧!" 朱棣看完手中的奏折,忽然放下,环视众人一眼,仿佛刚注意到他们,随即招手让旁边的太监搬来小凳子。 待四人坐定,他又示意准备文房四宝。 朱瞻基疑惑地眨眨眼,朱棣这时冷冷地看着他说道:“小子,十策必须完整,朝堂那算是一个,剩下九个你即刻写下,若我睡醒前你未完成,便去诏狱补完再交上来。” 朱瞻基震惊,顿时觉得压力山大,这岂不成了变相的小黑屋?不就是断章嘛,至于这样吗?后世那些更帅气的读者顶多寄点刀片,作者还能借此发财,怎么到你这儿,连小黑屋都得有? 在这里写完,这不是为难我吗?朱瞻基刚想推辞,却被朱棣打断,训斥道:“唤朕为皇上,哪来这么多废话,少学你爹那一套!” 朱瞻基无奈,这无良爷爷分明是先吓唬儿子,现在又来对付孙子。 要不是了解他的性子,还真会被吓到。 见朱棣不让称祖父,朱高煦幸灾乐祸,笑道:“爹,何必为难这孩子,他什么都不懂,既没上过战场,也没去过边疆,能写出什么来?他懂战争吗?” 他虽看似为朱瞻基说话,实则句句带刺,不断贬低。 朱瞻基听得直翻白眼,这二叔果然好骗,情商这么低,难怪被耍得团团转。 朱瞻基懒得理他,向朱棣拱手道:“祖父……皇上,十策不用写,我直接口述就好。” “嗯,说吧。” 朱棣没多想,以为他在偷懒,点头应允,又对朱高炽说:“太子,替太孙记录。” “儿臣领旨!” 朱高炽晃晃悠悠地走到桌案前,摆弄着笔墨。 旁边无人理睬的朱高煦自觉没趣,闷闷地抱着手,傲气十足地坐回小凳子。 朱瞻基瞧着笑了笑,起身来到众人间。喜欢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