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第132章 男人要什么香味?(1 / 1)

朱元璋难得地宽慰了自己的四子。朱棣点头,众人皆望向韩成。还未开口,却发现韩成已再次沉睡。看着睡得香甜的韩成,朱元璋觉得先前安慰的话显得格外无力。 “那个家伙虽然混账了些,不过能力还是有的,四弟你得多给他点信任。” “嗯,爹,我知道了。” 朱元璋、朱标与朱棣几人寒暄了几句,有些重要的事已经决定,而韩成又一次进入了梦乡。于是众人便不再久留,一同离开韩成所在的房间。 接下来,他们还有不少事务要处理。原本朱元璋事务缠身,生活忙碌充实,如今韩成的到来让他面临更多棘手的问题,各种麻烦接踵而至,愈发繁忙。 各种杂事堆积如山,韩成不断提出新问题,而朱元璋、朱标等人忙得不可开交。反观韩成,却能在这里酣然入睡,这让朱元璋心中顿生不悦。若非朱标拉住,恐怕他会不顾一切地唤醒韩成。 …… “糟糕!有一件事忘记告诉韩成了!” 刚迈出寿宁宫大门,朱元璋猛地拍了一下脑袋,一脸懊悔地说。随即转身返回。 朱标伸手拦住父皇,不愿他太过失态。他总觉得这是朱元璋故意装作忘事,借机光明正大地叫醒韩成。 “标儿,你别这么看我,我真的没有别的想法。其实有一件大事,我忘了告诉韩成了!” 朱元璋严肃地说道。 “真的?” 朱标半信半疑。 “当然是真的!我会在别人睡觉时特意叫醒他们吗?我能做这种缺德事?” 您不是吗? “父皇,到底是什么大事?” 朱元璋说:“是关于制香皂的事。” 香皂?这是什么东西? 朱标和朱棣都感到困惑。 “就是一种用来洗澡的东西,洗澡时用香皂全身抹一遍,特别能去污去油。洗完后身体干净清爽,还会有香味,很久才消散,非常好用。” 听到父亲的话,朱标和朱棣都很惊讶。 这真的是自己的父亲吗? 父亲居然会关心这种事? 而且洗完澡后身上还有香味? 男人要什么香味? 只有女人或者娘娘腔的人,才会在意身上有没有香味! 不用多说了,单听这香味,朱棣就把父亲提到的香皂直接归为废物了。 并且决定,自己绝不用这种东西。 他这种人,才不会用带香味的东西! “父皇……这不过是个用来沐浴的东西罢了。 有了它和没有它,洗澡都是一样的。 早做出来几天或者晚做出来几天,并无区别,何必这么着急呢?” 朱标疑惑地看着朱元璋说道。 怎么能不急? 想起达定妃和胡充妃的行为,朱元璋只觉得双腿发软,腰酸得厉害。 可这种尴尬的事情,他又不便跟儿子们提起。 “那个……你母亲特别喜欢这香皂,所以我们才这么重视…… 母亲喜欢这个? 原来如此。 “不过,父皇主要也是因为母亲不了解这里的情况,要是她知道韩成那边的具体状况,肯定也不会让你在这个时候去打扰他…… 看来连搬出母亲都没用,朱元璋只得说道:“标儿,你说得对,确实是爹太心急了。 既然你这样说,那就让韩成那小子再多休息一会吧。” 说完便和朱标、朱棣继续往外走。 “父皇,这里面难道没什么别的隐情吗?”朱棣突然看着朱元璋问道。 朱棣总觉得事情不像父皇说的那么简单。 “还能有什么隐情?只是你娘用了韩成做的香皂后还想再用,我们就来催催他。 真的吗? 朱棣略显怀疑。 朱元璋强忍着腰痛和想揍朱棣的冲动,严肃地点了点头:“千真万确!老四,你怎么用这种眼光看我?能不能对你的父亲有点信心?” 说完,朱元璋加快步伐,把朱标和朱棣甩在身后,称自己去处理事务。 “大哥,你觉得他说的是真的吗?” 朱棣望着朱标问道。 朱标点头答道:“父亲的话,我怎会不信?”接着向朱棣挤眉弄眼。 原本朱标想请韩成教他八部金刚功,但如今从韩成处得知的消息,让他暂时没有了这个念头。 而且韩成疲惫不堪,他也实在不忍心叫醒韩成亲自传授。 不过这功夫早晚学会都无妨。 朱元璋回去处理事务,越处理越觉得心中不平。 于是他召来人,让他们准备一套新桌椅,半个时辰内送到韩成住的偏殿。 随后又命令准备制皂所需的一切物品,一个时辰内送到韩成那儿。 老朱又开始不按常理出牌了! 安排完这一切后,朱元璋的心情好了不少。 这时,刚解散的群臣又被重新召集起来。 朱元璋朝大殿走去…… 此刻,殿内的众臣满是困惑,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不知多久前刚结束早朝,皇上却又突发奇想,再次召集群臣。这种念头,臣子们虽在心中暗自揣测,却无人胆敢出口。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这群臣之中,户部尚书最为焦虑。最近几天,他被圣上的异常举动折磨得焦头烂额。上次突然下令派兵攻打女真三部时,他就够头疼的了,好不容易处理妥当,如今皇上又不知所措,莫非又要搞什么名堂?若是如此,他这个负责实际事务的官员恐怕难以应付。 但问题是,即便不堪重负,他也无法辞官,因为一旦皇上觉得他在故意对抗,后果将不堪设想。经历过空印案和胡惟庸案后,明朝官员对朱元璋的雷霆手段早已心知肚明,稍有不慎便可能招致杀身之祸。所谓“刑不上大夫”,到了这位开国皇帝这儿,不过是笑话罢了。 片刻之后,朱元璋步入大殿,随着宦官尖锐的声音响起,整个殿堂气氛骤然凝重。行礼完毕,未等众人喘息,他便直截了当地颁布了一项新政策:今后,百姓手中的废纸币可无偿兑换新币,无需支付任何手续费。 此言一出,群臣瞬间沸腾,内心狂喜不已。 大家都知道,这个问题不仅让普通百姓头疼,连这些官员也被折腾得够呛。毕竟他们的薪水有一半是用宝钞支付的。 洪武时期的官员工资本就不高,再加上朱老板喜欢用这种不太靠谱的宝钞来结账,这就让那些不**的官员日子过得很拮据。 为了应对宝钞贬值,也为了避免宝钞破损后兑换还得破费,这些官员通常都不存钱,一拿到薪水就赶紧把宝钞花掉,换成了实物保存。 如今朱元璋下了这道命令,以后他们就不用那么着急把钱花出去了,终于可以安心储蓄了。 当得知朱元璋召集众人是为了公布此事时,户部尚书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这下子,他那为数不多的几根头发算是保住了。 他和其他几位官员一同夸赞皇帝英明,对朱元璋在此时发布这样一道旨意感到由衷喜悦。 与此同时,他们也在猜测,这是朱元璋自己突然想通了呢?还是有人劝服了他,促使他做出了如此重大的转变?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许多人便迅速否定了最后一种可能性。他们深知这位出身农民的皇帝,在这件事上有多么执着!在这一点上,没人能够说服他改变主意。 即便太子殿下也无能为力,更何况其他人呢? 所以说,只能靠他自己想明白了。 太棒了! 简直太棒了!喜欢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