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听雨

第11章 校场比武(1 / 1)

经过三个多月的训练,周晨的家丁,终于有些起色。坐卧起行,都有当兵的样子。周晨看他们的表现,还算满意,对李狗子,也是一通嘉奖。 “狗子做得很好,训练上下了功夫。后面要多训练格斗拼杀,原来武教头教我们的那些东西,要传承下去。” “是,知道了,掌柜的。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将他们训练成一队精兵锐士。拉出去定嗷嗷叫,让敌人看到都害怕。闻风丧胆。” 他这一席话,把周晨都说笑了。就这二十人,还闻风丧胆。这是多大张牛皮,它吹不破。 “你好好训练他们,其他不用想。后面我会给你加人,越来越多的人,你要把这个责任担负起来。不但要训练他们,还要把他们带出来。现在人少,你一个人应付得过来,往后成百上千的人,你一个人也忙不过来。所以看着上进的,机灵的,告诉我,我也看看,然后培养起来,可以为你分担压力。现在这些人,经过这几个月的训练,看上去还有些模样。但到底如何,还要检验一番。别只是个花架子,中看不中用。” 李狗子也没想到,掌柜的这么严格,训练完还要验收。对于检验一事,有些挠头。 “如何检验?” “这个你别操心,我想办法。看能不能让他们,和本地驻军对抗演练一下。试试官军的水准,也验验你训练的成色。” 开年没几天,周晨提着酒,又一次登上刺史府大门。上一次灰溜溜的走掉,希望这次能好些。还是同样的地方,同样的人。陶谦端坐在主位,陶应在下首陪着,周晨立于堂中见礼。 “开阳县长周无尘,见过陶使君。新年伊始,愿使君四季安康。” 陶谦挥挥手,示意他免礼。瞅着他,并不待见。过这么久,仍以开阳县长自居,说明他还没有放弃赴任的想法。若要改变开阳现状,会让自己为难,所以陶谦并不喜欢一个不识时务的人。但碍于自己儿子的面子,勉强应付一下。毕竟在经营方面,这也算个人才。短短三个多月,经营起酒坊,年底还有盈利,殊为不易。酒坊酿的酒水,还天下闻名,利润极大。最主要的,是他将这么大一块蛋糕,分给他儿子一份。看在这些的面子上,如果不提什么过分的要求,还是应该款待的。毕竟自己的两个儿子都不成材,自己百年之后,陶家没有顶梁柱,守不住产业,还可能招祸。现在有酒坊股份,即便自己置办的产业全丢掉,有酒坊的产业,也还是能勉强存身的。 “你与应儿相交莫逆,老夫卖个老,叫你声贤侄如何?” “使君以子侄称呼在下,自是求之不得。” “那贤侄今日登门,除去新年问安,所为何来?” 陶谦一双眼,泛着精光,看着周晨。若言不由衷,自然瞒不过他睿智的眼神。周晨本就抱着目的而来,也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自然不会弄虚作假说谎话。 “还真有点事,想请使君帮忙。卑职的酒坊紧要,所以在家养了二十多位家丁,以保卫酒坊。如今训练已三月有余,想请使君派一队人马,给他们指教指教。” 不等陶谦答应,陶应已跳出来抢答。 “这事不用麻烦阿父,我便可以代劳。教训家丁,我最擅长。” 陶应答应,周晨自然欣喜,事情也成了一大半。但问的是陶谦,所以还得他点头。周晨看向陶谦,他没说什么,自然也点头答应。总不能在外人面前,便开口训儿子。见陶谦点头答应,陶应又跳出来安排。 “你等下回去便叫家丁在你家校场等着,我这边点齐人马,就过去。让你的家丁长长记心。” 陶应勾着周晨肩膀,将其送出府门,回头便去点人。周晨立于街上,回头看着刺史府门,心中少许欣慰。至少这次目的圆满达成,比之上次,进步不小。看来陶谦,也不是铁定不想帮自己,而是自己筹码不够,不足以影响他的决定。 陶应领着人马,穿街过巷,踏步而来。正好遇上曹媛。见如此全副武装的人马,军伍之家出生的人,自然感兴趣,拦住陶应问道: “陶二,你领这么多人马,要去干啥?又是哪家犯事,要抄家灭族么?带上我。” 这样的女子,放在这个时代,实在是奇女子。爱看热闹乃天性,但抄家灭族的事还要往上凑,实乃胆大。陶应听得无语,将事情简单解释一番,便带上她,继续前进。当整齐的踏步声传来,陶应领着人马,迈着整齐的步伐,闪亮登场。看着气势如虹的队伍,周晨知道,这一定是陶谦手下的精锐之师。对外征战,都是当压箱底的杀手锏用的。陶应倒是给面子,领来这样的精锐之师。不过也只有跟这样的队伍过手,才能完全检验自己家丁的成色。 校场之上,周晨召集这自家家丁和作坊的伙计,立于校场,等待检验。陶应看着这些家丁,一个个站得笔直,精神抖擞,也觉得不一般。尤其是统一的服饰着装,看起来更有气势。这让陶应不再敢掉以轻心。原本打算只上十人的,临时又改成二十人对抗二十人。若自己在一群家丁面前翻船,往后说出去得被人笑死。不过这样的决定,让曹媛有些轻蔑。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让二十个家丁对抗你二十人的丹阳兵队伍,这不是欺负人么。一边倒的对抗,能有什么意思。” 陶应解释道: “无尘这些家丁,有些门道,这站姿气势,都不是一般家丁能比的。咱们保险点,免得阴沟里翻船。” 曹媛并不买账,回了句‘切,胆小鬼’,脑袋一偏,转过头去。 “早知道就带我的女兵出门了,我都不用二十人,十个女兵就可以收拾这群家丁。一看就是样子货,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 陶应没理会他的大话,一声令下,四十人的对抗便开始。家丁这边,毕竟没见过世面,看着官兵们气势汹汹的冲向自己。近半家丁忘记这是在演习,李狗子教的那些,也抛到九霄云外,手中的木枪一扔,蹲下抱头,一气呵成。剩下的人看着伙伴蹲下抱头,有些迟疑,不知该如何是好,没几下便被丹阳精兵打趴下。看到场上形势,曹媛不免嘲讽道: “我说了吧,对付这些绣花枕头,十个人都嫌多。” 陶应没反驳,只觉得似乎哪里不对。李狗子被气得冒烟,冲上去便对那些蹲下抱头的家丁一顿脚踢。然后亲自带着参加对抗。这一次情况比之前好得多,有了领头人,对抗突然变得激烈许多。家丁们克服心中恐惧,开始努力对抗。接下来的时间,家丁们越战越勇,最开始对抗二十人,到后面丹阳兵轮流上场对抗,再到后面二十人对抗三十人,依然不落下风。最后二十人直接对抗四十人,这才被打垮。钢铁一般的意志,在他们身上显现,三个多月的训练,终于有成果。毕竟一日三餐,不论风雪,每日训练,不是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精兵可比。 陶应与曹媛看着这样的训练结果,呆若木鸡。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群才训练三个多月的家丁。怎么会比丹阳精兵还能打。若不是对周晨知根知底,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样的结果。 “无尘快说说,你是如何训练他们的。为何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这群家丁就有如此战斗力。简直不可思议。” “这哪有什么秘诀,无非就是一日三餐,好吃好喝的伺候这。然后风雨无阻的每日训练,加上书记官每日教学。” 所谓每日教学,其实是在洗脑。周晨不敢说太直白,所以委婉的说教学。确实也是算是教学,只不过教学的内容,是周晨指定的。那还是正月时候,周晨在市场的桥边,准备写封信给王小二,问问情况。正好碰上严老先生,摆着摊子,代写书信。忍饥挨饿的,一日也赚不着几个钱。一番攀谈下来,周晨就趁机要请他来作坊。白日里给李狗子做书记,晚间教作坊所有人读书识字。虽然有些不地道,压榨了他的劳动价值。可他却干劲十足,屁颠屁颠乐呵呵的教着。这边周晨心中带着歉意,行动上该榨取的,毫不收敛。 而陶应想的,是将训练之法,用于徐州兵马之上。只是一日三餐,每日训练,光这一条,丹阳兵就很难做到。寻常部队,都是一日两顿,五日一操。两顿还是干的稀的,混合着。像丹阳兵,这算陶谦的精兵了,也只是一日两顿干饭,三日一操。其他空闲时间,都是要劳作的。按他的做法,天下没有哪个能养的起。难怪他总是缺钱。他的练兵之法,也没什么不好,陶应也不好说什么,只是太烧钱。来的时候雄赳赳气昂昂,本以为是来教训人的。没想到结果会这样,不免有些丧气。转头看向曹媛,问道: “无尘这群家丁,曹公子如何看?” “人数太少,难成气候。此等家丁,若能养五百之数,当有可为。” 陶应点点头,的确如此。要养五百这等家丁,每日得花多少钱?这还不包括人员的装备,军饷等。陶应想都不敢想。在徐州即便糜家,要养五百这样的家丁,也不知能养多久。这简直就是金钱砸出来的士兵,浑身都包裹着金钱做的铠甲。喜欢汉末听雨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汉末听雨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