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沉摊了摊手,直截了当地问道: “肯定可以,这倒真不是什么大事,找陈团长就能搞定了——他这人挺有意思的,听说你要这么干,搞不好还要去看个乐子……” 这事儿成了。 “你还得想办法给我抓个信得过的烟鬼来。” “然后还有一点就是,你帮我跟第七旅确认一下,对万昔村的村民,到底是个什么态度。” “好,我去问。” “陈旅长不是打过电话给你了吗?你怎么自己不去问?” 陈沉心里暗暗想着,就这还想来试探我? 于是他笑了笑,回答道: 新装备到手! 不熟悉的人,就不会有配合;不熟悉且来自其他队伍的人,就不会听自己指挥。 他说明了自己的理由,陈深和也表示理解,但他还是约了陈沉的时间,让他打完之后给自己讲讲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能活着回来的话。 在彭旭成安排的毒虫亲身体验下,全身防护服的陈沉搞出来了最合适的配比,也搞明白了效率最高的加热方法。 得用炭烤。 一切准备就绪,陈沉叮嘱彭旭成把那个烟鬼软禁起来,等行动结束之后再放出。 万昔营地距离勐卡直线距离只有10公里,并且有多条公路、村路连接,因为农业开发和矿业开采,周围植被并不算太茂盛,虽然隐蔽接近并不困难,但长时间隐蔽不被发现,就不太可能了。 要不了多久就会有人拿着枪上来干你了。 但这个地点,距离万昔营地有接近1200米。 好在这次只是要买几个普通的望远镜而已,不用找柴斯里,彭旭成那里就有货。 陈沉之前手里还剩下打普益商行的5万刀没分,他组织了一次投票,最后所有人确认要买就买够,于是便又跟彭旭成谈判,两万刀拿下四个望远镜。 盒子上印的都他么的是中文! 不说夜视仪之类的敏感装备,倒腾点防弹衣过来就能发家致富了…… “陈哥,这上面写的微光夜视,这玩意儿是不是可以当夜视仪用啊?” 陈沉翻了个白眼,解释道: “正经的微光夜视仪是要把光学图像转化到电子图像、再重新通过目镜转化为光学图像,其中有一个复杂的光电转化过程。” “他们自己都不敢叫微光夜视,而是叫增光夜视——但实际上,应该叫‘少减光夜视’才对。” 鲍启倒没有觉得失望——因为从柴斯里借的gpnvg-18四目夜视仪也到了,他转头就忙着去研究去了。 虽然还比不上美军现在已经开始逐渐列装的第四代全彩夜视系统,但也够用了。 嗯,现在还不容易,但再过几年吧……ebay上就该大规模上架了。 稍稍适应一两个小时,就基本没问题了。 前一段时间,他把勇士车开到修理厂做了一些小小的修理,修补了弹孔,重新喷涂了颜色饱和度更低的漆面,现在看起来,这辆车已经有那么点“战术”的味道了。 开车的是鲍启,他在柴斯里营地里练了小一个月的特种驾驶,这时候车技好了不少,10点钟出发,12公里的距离,10点15就到达了预定的湄公河1号河湾附近。 这片山林远离村庄、农田、矿场等等人员活动区,一般来说是不会有人过来的,但陈沉还是要求所有人尽最大可能隐蔽,并且逐一帮他们完善了掩体。 陈沉拿出夜鹰举起,向远处的万昔村看去。 深夜,这座村庄已经如同其他任何一个普通村庄一样进入了沉睡,哪怕是最中心的那个制毒厂房也已经熄了灯,只有零星的路灯、以及几间晚睡村民的民房还亮着灯。 它是那么祥和、那么安宁、那么地毫无攻击性。象。 村庄外围、山坡下面种植的不是水稻,而是罂粟;高高的瞭望塔上架着的不是播放音乐的高音喇叭,而是一挺127口径的85式重机枪;村务大厅外的空地上瘫倒的那个人体,也不是喝多了乘凉的醉汉,而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死在那里的尸体…… 陈沉低声说道。 鲍启回复道。 …… 四人组将在这里潜伏24小时,直到第二天晚上撤离。 哪怕是鲍启,也表现得极为安静。 风来了 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重机枪火力点的位置、敌方基本的武器装备情况、夜间巡逻的路径和频次、一部分陷阱的布局、关键人物的藏身处…… 鉴于此,陈沉干脆利落地做出决定,取消了原本计划中的抵近武装侦查。 要知道,“情报获取”和“作战难度”这两个元素之间并不是线性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并不是情报越多,作战就会越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