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确认情报已经达到需求基线之后,最正确的选择就是取消进一步的侦查行动,以获取最大的安全性。 上一世,他参加四国联合行动的时候,有一支来自老挝的小队就是因为过于迷信情报的作用,在明明已经具备作战条件的前提下还执意进行进一步侦查,最后侦查员暴露,整个行动组都被连根拔起。 勇士车开回了勐卡城内,住处的客厅里,陈沉开始与东风兵团的其他三人讨论具体的作战计划。 参与感是很重要的,说错不要紧,自己会及时纠正,但如果都不说的话,那问题就很大了。 “对方的火力情况在前期想定的威胁范围之内,整个营地布防和组织形态也很正常,武装人员并没有展现出任何‘高超的’、或者说‘特殊的’军事素质。” “所以,基于这些已有信息,我们可以基本确定一点,那就是,这次的进攻,将会与我们预期一样,是一次标准的夜间渗透作战。” “这一点,大家没有疑问吧?” 其他三人一齐回答。 “那好,现在我们进入正题,过程中有任何问题,你们都可以直接提出来。” …… 而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就连陈沉都非常满意。 比如鲍启提出自己刀法还不够熟练,那就安排几次临时的武器交换,让他在难度大的场景用陈沉的cs/ls2去解决稍远的敌人,把近处的敌人交给陈沉用匕首解决; 再比如,石大凯认为自己的枪法不足以支撑400米距离的掩护,那就需要延长煤气罐大炮的发射引信,让他在点燃引信后有时间前出到300米距离进行掩护。 在石大凯天生的悲观主义的加持下,这份作战计划严密到了滴水不漏的程度。 陈沉相信,东风兵团的军事素质、战斗力虽然仍然不算高,但在这样的行动中,绝对已经达到可以用战术和策略去弥补的程度了。 最后,陈沉作为领队总结完之后,四人组立刻进入到了最后的准备工作中。 只不过是把一部分anfo替换成rdx和混合粉末罢了。 关系不一样了,彭旭成亲自给陈沉找好了车。 嗯,他们也做了一次,效果很好…… 陈沉每天都看天气预报。 缅甸方面转播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布的消息,发出了热带气旋生成警报。 这也就意味着,台风要来了。 按照气象卫星测算,“银河”在越南北部海域生成,将沿自西向东、自南向北路径移动,并途经老挝、泰国东部海域。 根据估算,当地最大风力将达到6级,最大风速将达到10/s。 门前的小树不断摇摆,是持续的东风。 但,足够用了。 “风来了,准备动手!” 27号晚10点,东风兵团正式出发。 4辆载具,3辆海拉克斯皮卡,1辆勇士,全部满载。 到达前期进行侦查的1号河湾之后,由陈沉驾驶的勇士车开路,所有车辆先后跨过湄公河在此处的浅滩,沿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干涸河谷向万昔村方向前进。 卸货点是一处山坡的反斜面,正好阻隔了来自西侧万昔营地的侦查,整个卸货过程一切顺利,到1点时,东风兵团四人组已经成功地将两门煤气罐大炮、炮弹、混合粉末、煤等等装备搬运到了山坡顶上的预定阵地位置。 一个月的训练,身体素质确实大幅度提高。 在临时掩体掩护下,陈沉花一个小时挖了4个大型野战避光无烟灶。 而这种特性,用来放毒烟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 石大凯作为狙击手的同时也是观察手,他需要留在这个高度与万昔营地基本齐平的山坡上为四人提供观察情报,在三人成功潜入,到达村庄内预定隐蔽地点之后释放毒烟、进行炮击。 “1号2号3号,确认通讯情况。” “2号正常。” 得到所有人 “从现在起,1号、2号进入无线电静默,使用手语交流,是否明白?” 不错嘛,这两天的巴掌没白挨,都已经学会闭上嘴巴了。 无声无息地,三人从侧面爬下山坡,随后又继续向北机动,花了五分钟的时间,到达了作战地图上标注的“1号通道”。 时间已经到了1点,万昔村一如既往地进入了沉睡,无惊无险地,三人穿过一号通道,重新进入树林。 此时,万昔村就在三人的脚下,直线距离不到百米。 “万昔机动巡逻1组已经到达红顶三角建筑位置,预计五分钟后通过你下方的内1路口。” “塔楼哨位视角不变,可以通过。” 陈沉打出手势,三人开始向下。 沿着山脊小心向下,三人精准地找到了四个塔楼中唯一的视线盲区,随后,他们在机巡1组通过内1路口后,紧跟着在他们背后50米位置也通过了内1路口。 “机巡1组进入盲区,我失去他们的视野了。” “内2路口正常,废院正常,可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