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1914

第199章 巴尔干战争(一)(1 / 1)

摩洛哥危机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应天府,处于同盟义务明帝国应该在外交上站在德国这边,但郑清璿立马叫停了礼部尚书孔帆的做法。 “我们还不能给德国人站台,最起码现在不能。”郑清璿这么说着,“英法都在等,等我们入场。” 对此孔帆虽然不理解却还是没有在第一时间给德国人站台,毕竟自己上司的上司的上司的话不得不听不是? 于是在1911年7月13日这天德国人还是憋不住向远东的明帝国发来了电报要求明帝国在国际社会上谴责法国人在摩洛哥的殖民行为。 郑清璿拿着德国人的电报,嘴角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他走到窗前,望着应天府繁华的街景,脑海中已经在盘算着各方势力的博弈。首先,不能将北伐的希望都放在德国的身上,其次摩洛哥危机是德国人自己为了获得更大的殖民地而与英法引发的争端,这与大明一点关系也没有,大明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惹怒英法,除非德国人愿意在这方面做出让步。 但是也不能让德国对大明做出任何的不满,所以站队也是要站的。 于是乎郑清璿想到了一个好方法。 7月14日,明国外务部发表声明:在摩洛哥地区的流血事件大明深表遗憾,并对法国和苏丹对摩洛哥地区的统治发出质疑。这其中只谈到了法国和苏丹,全然没有一个字提到德国。 这一招可谓是打得妙极。德国人看到明国外务部的声明,虽然没有直接支持德国,但是对法国的谴责已经表明了态度。而法国人看到这份声明,虽然心中不快,但也不好发作,毕竟明国并没有直接支持德国。 英国人倒是看出了些门道。他们派驻明国的大使立刻向郑清璿递交了一份措辞严厉的照会,质问明国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发表这样的声明。郑清璿只是笑着说:“我国向来是支持民族自决的。” 这番话说得英国大使哑口无言。 就在明国外务部发出声明的一周后,巴黎的法国媒体尽数欢呼"明国将在未来的法德战争中保持中立"! 德国人虽有不满,但协议上白纸黑字写着:在遭受侵略时互相支援。而这并不是侵略,德国人自知理亏自是识趣地没来找明帝国的麻烦,毕竟大家都心知肚明。 于是在1911年的11月3日,法、德达成协议,德国承认摩洛哥受法国保护,法国则将部分法属刚果领土给予德国作为补偿,1912年3月,法、摩签订《非斯条约》,摩洛哥正式沦为法国的保护国。 和史上大差不差,恐怕唯一的变量就是德国派遣“齐柏林伯爵”航母在北海演习了。而这或许刚好触动了英国那脆弱的海权神经,一切正如郑清璿计划的那样发展。 他不想阻止欧洲列强的疯狗乱咬,也不想为了欧洲人而流光大明的血,德国人想要大明做什么,那他们就必须先问问自己给大明带来了什么。 所以巴尔干同盟,郑清璿也没有理由阻止。 1912年10月9日的巴尔干战争爆发得令人措手不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和黑山组成的巴尔干同盟,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直插奥斯曼帝国的心脏。郑清璿坐在国家议会大楼的办公室里,手中把玩着一份来自柏林方面的密电和来自大阪方面的密报。 这场战争的本质就是一群野狗在向列强证明自己才是最凶猛的斗犬,而斗犬嘴边的那块肉就是奥斯曼帝国。 先说柏林方面的密电,德皇威廉二世直截了当的询问郑清璿:明帝国是否有插手巴尔干的打算? 而大阪方面的密报则是托洛茨基寄来的:“瀛人军团”已经训练了50万,远超预计的20万人。 前者郑清璿并不想大明插手巴尔干这个火药桶里,因为有一件事比巴尔干的火药桶更为重要那就是根据锦衣卫的可靠消息,东北地区满清旧官僚与满贵族已经准备好一场对永宁政权的兵变,至于郑清璿为什么知道,是因为这消息是在沙俄的锦衣卫发来的,那群家伙自认为天衣无缝,可实际上呢?那些将俄式装备卖给他们的沙俄官员早就被锦衣卫的金元攻势给渗透得像筛子一样。 后者郑清璿倒是颇感意外,在他的计划中托洛茨基能给自己拉扯出一支30万人的部队就是惊喜了,现在整整50万人不仅在未来朝鲜半岛的进攻中有了更大的胜算,还能抽出来部分人去南洋或者是北伐前线。 “不过,也是时候开始了......”郑清璿手指不断摩擦着那张来自大阪的密报。 ****** 1912年11月26日,一艘来自广州府装满茶叶与丝绸的商船停靠在了孟买港船上的水手将一箱又一箱的货物搬下船舱,而在这艘商船的旁边赫然是一艘英国无畏舰。 水手们将货物搬到码头上交给码头工人们,一个印度工人朝着那个水手点了点头,那水手像是得到什么回应一样,手指微微摩挲自己面前的木箱。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是最后一批。”那水手轻声说着将木箱用力推到了那印度工人面前。 印度工人接过木箱,眼神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他用尽全力将木箱小心翼翼地放在推车上,不动声色地瞥了一眼那艘英国无畏舰。甲板上的英国水兵正懒洋洋地靠在栏杆上抽烟,对这平常的货物装卸毫无兴趣。 印度工人推着车缓缓离开码头,穿过熙熙攘攘的港口区。他走得很慢,仿佛那木箱中装着易碎品。街道两旁,英国殖民者的豪宅与印度贫民的棚屋形成鲜明对比,空气中弥漫着咖喱与海水的混合气息。 夜幕降临时,这批"货物"已经被秘密转移到了孟买郊区一座破旧的仓库。十几个身着普通工装的印度人正小心翼翼地撬开木箱。 他们用手扒开上面的茶叶,在扒开最后一点茶叶后露出来的是一根银色的枪管。而像这样的箱子,明帝国已经持续输送了5年,这五年内几乎每周都有这样的箱子送来,有时是十几箱箱,有时是几十箱。不过都是零件,组装完全需要他们自己拼起来。 一万杠‘76’式步枪至此全部运输完毕,剩下的只剩下了那一百门‘龙炎’84mm火炮。 印度工人们的动作很快,他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深夜作业。仓库里只点着几盏昏暗的煤油灯,光线恰好足以让他们看清手中的零件。 "英国佬的巡逻队快到了。"门外的放哨人压低声音提醒。 工人们加快了手上的动作,将最后一批枪支零件藏进了地下室的暗格中。这个仓库表面上是个普通的棉布仓储点,地下却别有洞天。五年来,数以万计的武器零件就是在这里完成最后的组装,再秘密分发到各个革命组织手中。喜欢明1914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明1914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