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

第142章(1 / 2)

“咱们这儿还算好,伏蟒山高,兴许是不好种茶,我姑娘婆家那边儿,山都叫那些有钱人给占啦,他们捡个柴都不方便。”一个老太太抱怨。

其实他们也不方便。

不过他们村离县城远,一小半人又是猎户,买了他们山头的大户人家一年也来不了几趟,他们该怎么进山还怎么进山。

再之后,这山就卖给了韶家,当陪嫁到他们村来。

再再之后,就是到姜竹手上了。

沈青越听懂了,更早买了姜竹家山的那家人,根本就拿村里这些猎户们没办法。

离城远,又不能种茶,派来人多了不划算,派来人少了看不过来。他们买是买了,村里人照样当野山用,该打猎打猎,该砍柴砍柴。

他暗戳戳地想,穷山恶水出刁民啊!

难怪那家这么利索就卖了,这山要不是落在姜家村自己村里人手里,管你地契上名字是谁,说不定他们现在还照样当野山用呢。

反正离得远,官府也不能天天上这儿来管。

若是座茶山还值当派个管家,只长着竹子和树,还真不值当置这个气。

要是一直都是这样的,也难怪他们对姜竹大嫂不许村里人上山怨气那么大。

说不定江家人从前一直在这山上打猎,山归了姜竹他娘之后才慢慢不上姜家的山的。

要是这里从前祖祖辈辈都是江家人的猎场……

沈青越简直越想越替他们凄凉。

也难怪江家自己族里就产生了分歧,一部分人坚持打猎,一部分已经放弃靠打猎为生改为种田了。

江顺子家从他爷爷开始,就卖了弓箭买地种庄稼种菜了。

江宏亮家则是遵守传统坚持打猎为生的顽固派。

不过大多人家还是半耕半猎,像江顺子家完全放弃打猎只种地的,或江宏亮家只有菜地不种粮食,收入几乎全靠打猎的,都不多。

并且村里田地最多的,就是村里唯一的读书人江修文家。

说山的时候,大家还算心平气和,还能当故事讲,说的时候,就愁眉苦脸了。

连后面溜达过来的里正都叹气。

他最羡慕的就是那些田多人多,兴旺富裕的村子了,可他们姜家村呢,年年开荒,开荒开到已经没荒可开了,可地却越来越少。

原因也很简单。

农户家最值钱的就是地,谁家紧急用钱,立竿见影的就是卖地,等有钱了再买地。

这本没什么,但是不知怎么的,卖着卖着,地都到大户人家手里了。

人家有钱,轻易不会卖地。

等他们渡过急想再买地,傻眼了。

里正家原本的三十亩地就是因为给他爷爷看病,变成了二十五亩。

那五亩,他们加钱人家都不卖。

为这个,他爹当族长时候,就下了狠心开始弄族田。